“投简历投到怀疑人生,面试面到崩溃”,最近有不少打工人吐槽,今年的“金三银四”似乎消失了!
自从去年教培、房产、互联网等行业裁员开始,求职市场的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回流到市场上的求职者还未被消化完,更多的应届生就也跟着加入进来了。
限于这种形势,想必有相当一部分职场人打算转行,但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迫,提起转行,都绝非是件容易的事!
转行,到底该不该转?怎样做才能顺利转型?为此,常识君特别邀请到赫基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管理的常识内容合伙人宋春涛老师,为大家分享他的看法。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宋春涛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自1998年大学毕业,24年来我先后换过6个行业、9家企业,包括建筑设计、培训咨询、商业银行、快速消费、电商代运营、服装零售,也尝试过行政文秘、营销文案、报社写手等不同岗位,最终确定了人力资源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并有幸从一名HR小白成长为一家服装零售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
转换行业、甚至从头来过,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结合个人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三点我的经验和感悟。
01
关于心态
有勇气归零再出发
转行最需要的,其实是勇气。
当我们在一个特定行业、一家特定企业工作时间越久、累积经验以及资源越多,就越难以做出转行决定:
一方面,主动离开的成本变得更高;
另一方面,自己究竟应该往哪里转、能否转成功?
内心深处的迷茫、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会让我们踌躇不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内心给自己点亮一点微光,让自己有勇气归零再出发。
分享我个人第一次的转行经历。1998年我在江西读完大学,南下广州求职,经过了笔试、面试、英文口试等层层选拔,加入了广东省建设厅下属某事业单位,任职办公室秘书,主要的职责是处理单位行政事务类工作。
3年之后,我决心主动打破自己的“铁饭碗”,离开这家副厅级别的事业单位,原因是每天一壶茶、一摞报纸的工作状态让我心里发慌。
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写好辞职报告的那个晚上,反反复复问自己,我真的舍得离开这个体制内的“铁饭碗”吗?我真的能在竞争激烈的外企环境里顺利站稳脚跟吗?混不下去了我还能回得来吗?
坦白说,我无法确定。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做了再说。
很多时候,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面对转行的选择题,如果你一时还不能鼓足改变的勇气,那么我推荐你看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2007年出版的同名自传,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医疗设备推销员,如何刻苦耐劳,一方面善尽单身父亲的责任,另一方面奋发向上,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
克里斯·加德纳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怕从零开始,只怕从未开始。
02
关于方向
人岗匹配最重要
除了勇气,谋划新的行业、以及新的职业方向同样至关重要。这个背后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匹配。
关于匹配,我有三点建议,分别是:
匹配个人兴趣爱好
匹配个人能力优势
匹配个人资源积累
1.匹配个人兴趣爱好
一定程度上,这个建议更多适合进入职场1-3年,职位相对较低的基层人员。
对于职场新人,转换赛道进入新的行当,相对容易从基层岗位得到机会,也更容易端正自己的心态从零开始。在选择新职业的时候,可以尽量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去做行业和专业的关联匹配。
我一直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发自内心的热爱某个行业或者某种职业,你就会全力以赴投入进去。
我个人的第二段转行经验就是如此,当时我有幸入职中国雅芳,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美资化妆品公司,在人力资源部任职员工培训发展专员,设计人才发展项目、组织企业文化活动、实施团队建设培训、出版员工沟通刊物……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我喜欢做的,我每天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周末自愿加班,就是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交付各项工作,并且乐此不疲,充满干劲。
2.匹配个人能力优势
这个建议更加偏向于在职场打拼了5-8年,在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经验累积的专业或管理人才。
不同于职场新人,在某个行业工作5-8年后,大概率已经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甚至团队主管,年龄也不知不觉靠近30,其实很难像一张白纸一样,在一个新的行业或者领域重新开始。
但是你可以静下心来:
梳理、挖掘一下自己在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工作经验上的沉淀和累积;
思考这些沉淀和累积当中,哪些能够迁移到新的行业、新的岗位当中去。
人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但实际上隔行并不隔理。这个理,从行业、企业的角度讲是运作规律,从职业、岗位的角度看就是知识技能的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的理论,管理者需要持续关注三方面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从行业转换的角度来看,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能快速迁移至新行业、新职位;但技术技能对比前两者更加显性,属于行业转换必备的“先决技能”,与岗位价值交付直接关联,需要优先评估。
另外,如果你希望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个人优势,并且关注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在不同行业打拼的才干,我向你推荐盖洛普公司的优势理论以及《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讲解的是一套识别个人优势并将其发挥为才干的方案,最终目的是将才干变为优秀的工作表现。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书籍阅读并在网上完成优势识别器(Strengths Finder)测试,里面有34个主导“主题”及其成千上万的组合。读者通过这些测试和这本书的讲解,来了解如何最有效地将自己的优势和才干转化为个人和事业的成功。
3. 匹配个人资源积累
这个建议更多适合于在职场奋斗了15-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资深管理者。
从实现难易程度来看,管理者越往高处走,匹配的跨行业、跨专业工作机会相对越少,反过来去融入适应的时间有可能会更长。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在某个特定行业里打拼多年,一定会积累更多的资源,无论是人脉、资金、商业机会还是政府关系。
资深管理者在考虑转行的时候,一定要先盘点清楚自己有哪些资源积累。
分享几个身边朋友的例子,朋友Peter是服装零售行业的资深人士,十年前就做到了某国外时装品牌在华区域的管理层,CEO是公司从法国总部派来的,Peter跟着老板一点一点开疆拓土,把中国市场的生意规模越做越大。
前几年法国总部因为人事变化,中国区被召回法国,新任CEO一上任就做出了一系列业务和组织调整,年近五十的Peter于是选择了离开。找了一圈工作机会都不太满意,身为湛江人又天生热爱美食的Peter干脆在广州开了一家海鲜私厨,规模虽然不大,但生意非常火爆。
另一个朋友Ann是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高管,她所在的企业规模极大,所以上上下下管着很多员工,也认识了非常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人。
两年前,她的公司因为疫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帮老板处理好之后,选择了离开,然后投身保险行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今时今日,很多人包括她自己在内,对待保险的认知发生了巨大改变,她决定进入这个行业,用专业加真诚服务身边的朋友。
当然,聪明的读者读到这里,会自然而然得出一个结论,最为理想的机会匹配是努力找到兴趣爱好、能力优势、以及资源积累三个维度的交集。
这个交集点代表的,不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安身立命的事业所在。所以,尽你最大的努力,去思考交集点在哪里。
03
关于方式
持续升级个人能力
上面我们讲技能匹配,但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真实的情形是,能做到匹配的总是少数,大部分人在被迫面临转行压力的时候,发现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都够不着门槛要求,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升级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了。
如何升级呢,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历教育;一种是职业教育。
学历教育最普遍的当然是MBA或者EMBA。2004年我入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IMBA,当时班上不少同学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转行。
一位女同学入学前在报社做编辑,毕业后去了外企的市场营销部,另外两位男同学之前在大型央企,毕业后双双加入了一家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
除了MBA,通过报读MPA、或者心理学硕士学位来完成转行目的的,也不乏案例。
职业教育是实现转行的另一种路径,这里面既包括了新东方、南翔技校这样的操作应用类岗位,也包括了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认证才能上岗的行业,比如说律师、培训师、电子商务师等等。
我的一个朋友本科毕业后,在外企从事了多年的合规工作,总感觉没有出头之日,苦闷之下自学法律,先后参加了3次司法考试,最终通过并拿到了律师执业资格证。拿到律师证之后,他很快在另外一家外资企业拿到了法务合规经理的工作机会。
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说到底都只是完成自我升级的两种常规手段,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 德韦克(Carol S. Dweck)所倡导的Growth Mindset(成长型心态),并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04
写在最后
除了勇气、匹配、升级这三个锦囊,最后我想送给所有人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一段祷文: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以智慧,能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本文经作者授权“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