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伙伴的假期已接近尾声,对于地产人来说,又站在了一个如何选择的十字路口,那就是要不要换工作?
1地产人的行业危机
地产人的焦虑,还要从2021年地产人大规模失业说起。
2021年下半年,有媒体曾报道深圳房产中介在5月份一口气关闭了60多家中介公司。
有人算过一笔账,深圳一家门店的租金大约为1万元至2万元左右,大一点的门店月租为3万元。
如果买卖双方提成,在深圳成交一套房,大约还有15万元的收入,能抵得上门店半年租金。
而门店纷纷关闭的背后,是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从2020年7月高峰时的13407套暴跌至2021年5月份3027套,跌幅高达75%。
到2021年8月份,深圳中介门店已经关闭500多家。
中介们前途未卜的命运,开启了地产人就业焦虑的大幕,随后在房企中,裁员大潮也汹涌而来。
H大惊雷之后,部分区域下发“停工留职通知书”,停工时间半年到一年不等,期间只发放保障工资,如果员工找到新工作,则视为自动离职。
2021年三季度,在经营压力之下,不少头部房企相继发出组织架构调整、裁员消息;昆明也有本土企业对组织架构做出了大幅调整。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约370家房企申请破产,其中云南本土房企也有10余家倒下;还活着的房企,2021年的行情下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按照《2021胡润中国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中,房地产相关行业上榜企业从2019年的74家减少至2021年33家,两年时间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各行业中,房企是全国500强上榜数量减少最多的行业之一。
在2021年10月份还有一份报告,全国10大收缩的行业中,房地产和教培行业获得了一个“特等奖”,不太正经的理由是,这两个行业的现状大家有目共睹。
虽然带有调侃的味道,但相比其他行业的收缩,房地产和教育培训一样,可谓是遇上了“行业危机”。
2地产人去哪儿了?
房企裁员背后,是其调整组织架构,面对“行业危机”做出的反应,行业不景气,地产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挤压。
这种情况与我一位2012年在开远做置业顾问的朋友经历形成鲜明对比,按照她的说法,当时每天能躲在楼梯间数着一沓现金。
地产人这样的光辉时刻也很难再现,根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80家典型上市房企薪酬总额近2500亿元,大约占到房产销售额的2%,较2019年微涨4%,但增幅却创下近5年新低。
而从80家典型上市房企人均薪酬及涨幅变化来看,2020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但2021年的市场还要更难,对应到地产人,也意味着收入下降。
收入的另一方面,在今年春节之前,还有媒体做过一项地产行业年终奖的调查,在1100份问卷中,有47%的地产人没有年终奖,6%预计年后发,能够收到年终奖的地产人比去年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
年终奖,也可以作为概括一个行业冷暖的晴雨表。
除此之外,地产从业人员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地产人的就业压力也在增大;2021年猎聘网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房地产相关行业求职者数量居各行业之首,市场上每7个求职者中,就有一个地产人,但房地产新增职位量同比却在显著下降。
综合来看,现在地产人面对的不仅行业不景气,房子难卖。求职人多,岗位较少,薪资下降,是2022年地产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蔓延至上下游产业链,一位昆明某水电设计公司的小伙伴此前也说过,年后其所在的设计单位可能面临没有图纸可画的境地,员工可以不用到岗,但要集体降薪,这也可以看作是地产相关行业的一种折射。
以上说法,虽然显得有些悲观,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样。但从悲观中,我们也要怀着希望。
最重要的是,地产人比较能吃苦耐劳,而且抗压能力比较强。
从以往的一些行业流向来看,比如教育行业、医美行业,甚至服务行业等,都有地产人的身影。
之前我加的一些项目的置业顾问,从去年下半年起,微信朋友圈的画风就变了,从之前的楼盘信息变成了诸如美容整形、汽车销售、微商、自己开的小店等的宣传内容。
一些自主创业的地产圈朋友,有的继续围绕地产行业做深入服务,有的干脆脱离地产在全新的领域打拼。
当然,如果有一天,滴滴打车碰到接单的司机以前是干地产的,那么,请你别太惊诧,他们只是换了一种谋生方式而已。
无论在哪个行业,靠本事讨生活,都值得尊敬。
年后复工,摆在面前的问题却很现实,那就是地产人还能不能在赚得更少,竞争压力更大的情况下,继续奋勇前行。
虽然2021年过得并不容易,但地产人的信心,也是市场信心的一部分。
对于选择继续奋斗的地产人,行业优化,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购房者信心建立起来,所面临的机会也会比以前更大。
加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