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是80后,本科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一个双非二本学校,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双一流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某综合甲级设计院,前三年收入18万左右,第四年开始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到第七年时税前能有34万左右。
但此时也开始进入了迷茫期,职务一直没有得到晋升,专业负责人都是师傅在占着,感觉一眼能看到未来,也就这样了。而且到这时候技术自信也起来了,感觉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干的也不比任何人少,但收入至少比专负差了一大截,心理很不平衡。而且设计院加班比较多,每周基本固定加班三天,业务忙起来的时候还时不时搞业务竞赛(其实就是给强制加班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平时考勤钉钉打卡,迟到通报罚款,管理严格。
于是在工作到第八年的时候终于爆发,辞职去了一家科研机构,加班很少,而且由于是校企,有寒暑假。这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又兼职干起了自己的网站(见头像),干了一年不到,每天访问量已经上万,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接下来小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析下为什么设计院突然不香了。
1、人员结构固定,晋升空间小。
目前设计院中层以上的领导以60后为主,仍然还有部分60后仍然老骥伏断奋战在设计一线,他们就是昔通设计人员一生的缩影,几十年如一日。
70后也逐渐在领导层中占有一席之地,70后留在设计院的人员已经非常稳定,并且会逐步取代60后成 为设计院的主要领导层。
80后已经成为设计院的绝对设计主力,部分佼佼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进入初中级领导层,但是国企设计院毕竟是论资排辈的地方,领导岗位有限,优秀人才太多,所以目前80后处在了35岁的档口,亟需转型,很多没有上去的人才纷纷另辟蹊径,离开设计院,谋求职业生涯的转型,大部分去了业主方”摇身一变成了设计院的业主。所以目前设计院辞职的主力人群非80后莫属,很多人也都是带证离开”毕竟没上去领导层,设计院的那几百块证书补贴可以说是打发叫花子。
90后已成为设计部的生力军。初入职场,按理说应该埋头干活才对,可是设计院毕竟是需要熬资历的地方,所以毕业前三年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就常不错了。很多90后都熬不到三年结束,就主动递交了辞职报告。90后也意外地成了仅次于80后的辞职转型主力人群。
2、生产者和管理者三观不合,矛盾凸显。
设计院目前管理岗位主要以60后和70后为主,生产岗位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由于几代人经验阅历迥异,思想差异较大。相较于60后和70后,80后90后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更加遵从自己内心,更加早熟,思想比较开放自由,60、70后老一套的洗脑术对于他们收效甚微,对职场PUA,加班制度,考勤制度有逆反心理。
3、设计院工作性价比降低。
在2010-2015期间,设计院的总体项目较多,而且境外项目占的比重较高,但是项目的单体设计费却在逐步降低。这就造成设计人员感觉越来越累,但是钱却不见增加,反而还在下降,很多国企设计院为了控制成本,就开始逐步取消了各种福利类的隐形收入。
2015年至今,设计院项目减少和放缓趋势越来越明显,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设计院的幸福感严重降低,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心越来越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少。
作为设计主力的80后开始进入了职场35岁现象,身体也由于超过10年高强度的设计有些吃不消了,年龄也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所以部分骨干,尤其是带证而又升迁无望的骨干就萌生去意了,对于设计院团队的稳定性建设冲击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