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品以上的属于高级官吏呢?
唐朝官吏品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正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正五品上,正五品下,从五品上从五品下,正六品上,正六品下,从六品上,从六品下,正七品上,正七品下,从七品上,从七品下,正八品上,正八品下,从八品上,从八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从九品下,九品二十九阶。
以上这些只是有编制的公务员,还不包括流外九等的合同工。
流外官就是官吏中的“吏”,服务于中央和中央直属部门,负责一些收税跑腿工作,出了事当“临时工”顶个包之类的。流外官如果想要称为有编制的公务员,
首先需要通过每年一次的考课和三年一次的转选才能一级一级升上去。如果是流外九等的合同工想要“入流”即进入体制内,需要二十七年,那个年代的人平均寿命本身就不高,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转不了正。即使入了流得到了编制,升官也是非常难的,因为出身不是很好。
提到出身,就不得不说一下进士出身,这可是所有学子都梦寐以求的身份,获得的进士出身,一只脚就相当于踏上了光芒万丈的未来,那时候能考中进士的难度不亚于现在小地方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难度。
从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直观地看出进士出身的宝贵,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间,进士科共录取二百零五人,每年不到二十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期间每年进士科录取人数平均二十人,而且录取者多为权贵子弟。
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吗?不,需要再等等,考中了进士的考生相当于现在考公务员的人考过了申论和行测,最后还需要参加吏部组织的面试。吏部面试内容首先要看来面试的进士的长相如何,如果长得太丑吓到了皇帝可不行,那样面试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要看字写得怎么样,考试题目可能是论述一下我朝的经济发展状况。只要长相没问题字也写得板正,那么基本可以通过面试。
通过了面试就可以当官了吗?不,还要再等等,等待吏部的工作分配。朝廷每年需要补充官吏四五百人,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得到了岗位分配的消息,九品校书郎,没错,唐朝的制度就是这样,即使是进士出身也要从最低级的九品官做起。
做官之后还要参加每年一次的政绩考核,如果在任期四年中每年考核都是“中中”及以上,那么可以官升一阶,从九品下升为从九品上。
在大唐没有五险一金,没有绩效工资,更没有职称考试,想要升官只有通过每年的考核。
一个九品官想要进入可以退休发养老金的五品官高阶行列,在每考必中,每选必中的情况下需要六十四年。大部分考生考中进士都在三十岁左右,加上等待分配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做到五品官可能要接近一百岁,先不说能不能活这么大,即使活这么大也没法正常上班了,所以升官要趁早。
对于一些高官子弟,靠门荫入仕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他们有的刚出道就可以做到七品或者八品官,因为家里大人跟皇帝关系好,升官也特别容易。我们也没必要为这种事情鸣不平,就像电影《飞驰人生》里黄景瑜的那句话“我凭什么拿我几辈人的努力和你谈公平”。
做官为什么一定要做到五品以上呢?因为五品以上的官员全家可以免除赋役而且退休之后可以得到官府每年发放的原工资一半的退休金,这是何等的福利待遇。
五品以下的官员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在任的时候只能免除自己的赋役,其他人每年要交税,退休了之后也没有退休金,只能靠多年的积蓄度过余生了。
还有一点就是五品以上官员如果想要退休,辞职报告要递交到皇帝手中,皇帝同意了才能放你走,而且退休了之后皇帝还会时不时的邀请回到朝廷看看,参加一些重要的宴会。五品以下的官员退休的时候就不要不识趣的把退休申请递到皇帝手中了,交到吏部默默地离开就好了。
所以做官一定要做到五品以上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