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从兰州市教育局获悉,全市教师编制刚性需求缺口在1.1万名左右,教师紧缺制约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为了解决“编制”之困,兰州市创新机制,公开招聘“同工同酬”制教师,让优秀师资力量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确保了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家门口留得住好老师,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
1
城市化的师资之困
师资之困一直困扰着我市教育发展,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兰州市主城区接受优质教育的学生每年以7%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共有15.3万名外来人口子女在我市上学,其中绝大部分在城市四区就读。由此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难题非常突出,“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随之出现。为了解决“上学难”问题,消除大班额,我市实施了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移交、“腾笼换鸟”原址举办基础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扩大教育资源总量。2018年、2019年仅因职业学校“出城入园”在原址新增28所中小学、幼儿园,增加学位3万个,新建学校就需配套师资。
另一方面,新课改后课程种类增多,精准扶贫教师支教数量增加,以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引起休产假教师增多等因素,使得大部分学校教师紧缺,教师超负荷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
据统计,全市教师编制刚性需求缺口在1.1万名左右,教师紧缺已成为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2
破冰之举
如何打破“有编才进人”的师资困局?为此,2018年,兰州市立足教师编制增加困难的政策底线和师资力量亟须补充的现实要求,创新机制,打破教师招聘“有编才进人”的固定模式,把聘用制教师作为补充教师队伍力量、破解师资紧缺现状的有生力量,制定出台了《兰州市中小学校聘用制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全市中小学非在编聘用制教师聘用、工资福利保障、管理考核及解聘等相关规定,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校非在编聘用制教师1149名。实行按需设岗、统一招聘、分级管理、同工同酬,有效缓解了公立中小学教师紧缺难题,满足了学校用人需求,确保了新建学校按期办学。去年仅城关区由此补充了近400名新教师。同样,安宁区也补充了166名新教师。由于师资补充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大班额比例从2017年底的16.15%下降为9.78%,超大班额比例从2017年底的3.58%下降为0.48%。
3
一把尺子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师资质量,对于“同工同酬”教师招聘严格准入条件,所有的要求均与“在编”教师一把尺子要求。在薪酬方面,实行同工同酬制度,建立职称正常晋升机制,为聘用教师吃下了“定心丸”。一是工资同等化。聘用制教师工资福利由同级财政列支,与在编在岗教师同工同酬,执行绩效工资制度,工资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岗位等级和薪级等级参照公立中小学校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并执行对应标准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与基本工资同步发放,奖励性绩效参照本单位在编在岗职工发放办法发放。建立工资正常晋升机制,并随在编在岗人员工资调整政策进行调整。二是职称一体化。聘用制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均参照现行在编在岗教师相关规定和资格条件执行,建立正常晋升机制,有效畅通了发展空间。三是福利均等化。聘用制教师享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及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双方承担比例参照城镇企业职工缴费比例执行。聘期内享受法定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并与在编在岗教师同等享受假期工资,参照在编在岗教师享受各种奖励性补助。
4
让“同工同酬”教师有“前程”
不把“同工同酬”教师当教书匠,而要让他们成为我市教育新生力量,在“同工同酬”教师的培养上,市教育局提出搭建成长平台,切实提升“同工同酬”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整体活力。从去年开始,通过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与名校长→特级教师→金城教育家”梯度攀升的教师成长平台,对所有新聘用的教师全部实施“青蓝工程”,一对一结对子捆绑式定期考核,压担子、交任务、促成长,并通过听课学上课练、评课点等环节,使新教师人人有目标、处处有榜样,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86个名师工作室和6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用,积极将聘用制年轻教师发展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团队培养,根据个人实际,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培养计划适时选派赴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高端研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培养教学中坚力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兰州交警
编辑:李晓
往期回顾
前方到站兰州 请拿好“正能量”通行证
田卫戈:弘扬丝路文化 传承敦煌艺术
听阿祥讲述 打造优质教育助力“精致兰州”
新胜利宾馆城市候机厅增设大沙坪停靠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