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 胡丽芳 主笔 / 牛牛全文6003字,阅读约10分钟
胡丽芳,35岁,杭州富阳人,“戚小匠”创始人。
01 领导问我为什么辞职
家乡富阳新登,有个一年一度“桃花节”。看桃花的地方,离我家不远,各地的人赶来看桃花,把道路都堵死了。
2018年3月,我在杭州工作,高中同学晓群发消息约我一起看桃花,说桃花节快开始了。
我凑过几次热闹。这次,除了看桃花,我还想叫上妹妹玩一票。桃花节开始前一周,我在网上买了电炸锅、包装纸,订做了一面易拉宝,上面写着:
“来新登,不吃油沸馒头夹臭豆腐,等于没有来!”
在值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完不久,我买了两套古装,我和妹妹一人一件。
3月23日,星期五,桃花节前一天。我下了班,开车两个小时,回到了富阳新登老家。
第二天,桃花节。我和妹妹七点不到就起来了。我们换好古装,把臭豆腐和馒头装上车。五百个馒头,是头一天下午父母亲在家里亲手做的。
早上八点,我们来到了晓群同学的家门口。我们的摊位就设在这儿。桃树在半山上,按照往年经验,政府会采取交通管制,车不能开上去,只能停在下面。游客步行上山,一定会路过我们的摊位。
趁人还没来,先炸两个试试
我们布置好摊位,易拉宝打开,立在路边。一切准备就绪。果然,九点多,车子不能开上去了,游客只能走路上山。
我们穿着比较新奇,路过的人都想来看看,在搞什么名堂。他们会站在易拉宝前,大声地朗读:
“来新登,不吃油沸馒头夹臭豆腐,等于没有来!”
摊前人越聚越多。我动作比较快:炸好馒头,剪开,抹上酱料,塞进臭豆腐。妹妹负责招揽顾客,引导扫码付款。
家乡的味道
一个油沸馒头夹两块臭豆腐,卖五块钱。
有个奶奶,和儿子一起来看桃花。路过摊前,儿子买了两份油沸馒头夹臭豆腐,十元钱。
奶奶说:“这么贵啊,一个馒头两块臭豆腐,要五块钱?你们抢钱啊!”
他儿子劝她说:“富阳做馒头的那么多,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而且,人家还穿这么好看的服装呢。”
我说:“我家馒头都是手工的,一个个用手搓出来的。”
搓制好待蒸的馒头
生意很好,有游客上山前买了,吃完了,下山还买。还有拉着我们合影的。不到两个小时,五百个馒头卖光了。
中午我和妹妹回家。满满一车出去,空车回来,特别有成就感。我算了一下账,营业额两千多,刨去前期投入,净赚一千多。都给妹妹当零花钱了。
这一趟真值。看了老同学,赏了桃花,还赚了钱。爽!
兴奋之余,我心里想一个问题:
沙县小吃、缙云烧饼都能开遍大街小巷,家乡的馒头这么好吃,为什么就不能走出去呢?
我家的馒头,白白胖胖
晚上,我和父亲母亲说,我不想上班了,我要回来做馒头。
父亲母亲连忙说:不要!不要回来,我们二十多年做下来了,知道做馒头的辛苦,还是在杭州上班好。
我说,你们放心,女儿能吃苦的。
3月26日,星期一,我回到杭州的公司,当天就提交了辞职报告。领导问我为什么辞职?
我说:回家带孩子,做馒头。
02 睡在馒头窟里的姑娘
做馒头的辛苦,我当然知道。
父母开始做馒头的时候,我8岁,妹妹2岁。那是在1993年,家里突然多了很多蒸笼,蒸馒头的土灶也搭起来了。蒸馒头,下面要垫晒干、洗净的荷叶。我们家的荷叶都是自己出去摘的。夏天,荷花一开,就要去荷塘了。
老家附近有很多荷塘。我也下去一起摘。如果水太深,我就坐在岸边的树荫下,看着大人们忙活。父亲会摘几个莲蓬,从荷塘里抛上来。我剥着吃。
回到家,把新鲜的荷叶摊开晒干。
一年蒸馒头的荷叶,都要在这几天储备好。
家附近的荷塘
蒸馒头,我们家不用柴火,用的是玩具厂、家具厂剩下的锯末粉。每次运来一大车,用编织袋装着,父亲一袋袋的从车上背下来。
粉屑四处飞扬。卸完一车,父亲就像一尊刚出土的兵马俑,浑身上下挂满了粉尘。
开始做馒头了。父亲拿一口大缸,倒入整袋面粉,还有水、酒酿、盐和糖。然后是和面,这是力气活,通常都是父亲做。
和好面,开始发酵。母亲把发好的面,切成条,摘成大小均匀的剂子。一个个搓圆,再发酵,上锅蒸。
父亲认为一个好馒头的标准是:放在手心,使劲捏三下,还能恢复原样。我们家的馒头特别松软可口,所以买的人也多。
为了多赚钱,父亲还卖早餐。凌晨三点,父亲母亲就起床了。父亲和面、拌馅,母亲擀皮、包馅,有肉包,有菜包。
五点半,几百只馒头包子已全部蒸好,连着蒸笼一起搬上三轮车。父亲推着,去离家三公里的松溪村卖。那里有个菜场。
九点多,父亲推着三轮车回来。
稍事休息,吃过中饭,又开始做第二天的馒头。每天如此反复,做了二十多年。
父母靠做馒头,养大了我和妹妹。姐妹俩的学费,家里所有的吃穿住用,都是馒头换来的。
父亲常说:我们家是吃馒头,用馒头,睡在馒头窟里。
父亲和母亲
12岁,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卖馒头。父亲在我的自行车后面,绑上一只竹筐,放上一百个馒头。我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到了对面的“山头上”,要吆喝了,我发现自己喊不出声。我害怕自己这一声喊,所有人都盯着我看。多难为情啊。
但是,已经到这里了,如果不吆喝,馒头就卖不出去。我把车推到一条小巷子里,四下观察确认没人,终于扯开嗓子喊:
“卖馒头……”
这一声喊得我浑身发烫。有人过来问,你是哪里的?我回答是“上山”的。他说,原来是小胡的女儿啊。
帮父亲做馒头
03 怕你收不回成本,别花冤枉钱了
2018年“桃花节”卖馒头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3月26日,上午我提交了辞职报告,下午交接完工作,开车回家。
我走进家门,父母正坐在客厅看电视。这天是星期一,是正常上班时间。他们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
我说:“你们女儿辞职了,回来带孩子,做馒头。”
如果不辞职,这时候我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销售总监,拿着二三十万的年薪。自从2006年大学毕业,我已经做了12年的销售。
可是我必须辞职。
2017年1月,儿子洋洋出生。工作紧张,没时间照顾孩子,我把孩子留在了富阳老家,让父母亲帮忙照顾。我和先生都在杭州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去陪陪儿子。
我们一家三口
2018年1月,我去福建出差,先生也去外地了。父亲来电说,天气冷,孩子发烧了,一直在咳嗽。父亲问我能不能回去。我说在出差,回不去。
我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早上,父母又发来信息,说带孩子去医院了。我看了下天气预报,杭州气温零下,正在下雪。
我心里酸酸的。孩子生病了,可是我不能在孩子身边。
现在好了。我回到了富阳老家,可以和父母、和孩子一起。还要一起做馒头。我要把做馒头做成一个事业。
我动作很快,当天就规划起这份又古老又新鲜的事业。
父亲的销售方式很传统,辐射面积比较小。我想把我家的馒头,推到更大的舞台,比如市场和商超。
有个老同事,在勾庄做面食批发。我问他,能不能卖我家的馒头?他问我有没有SC。我压根不知道SC是什么。他说没有SC,市场上卖不了的。
SC就是食品生产许可证。
我想,他这里遇到这个问题,那去超市,去大商场,肯定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要把我家的馒头卖到更多地方,第一步,就要搞定SC。
我打电话到新登工商所,咨询办证。
工商所的指导员,姓柳,他好心地说,办这个证投入很大的,造厂房就要几十万,你们小生意,自己做做算了,馒头才几块钱一个,怕你收不回成本,别花冤枉钱了。
但是我已经打定主意。
我和父亲说,我们的馒头要进超市,一定要先办SC,要花很多钱。父亲也不知道SC是什么,但是他挺相信我的,说,那你去办吧。
3月27日,辞职的第二天,我花了一万块钱请专业老师。裘老师当天下午就来了,给我提了一大堆建议,规划厂房的布局,出施工图纸。
馒头厂选址,定在我们家的老房子,就在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后面。墙是黄泥的,顶上是瓦片。小时候我在老房子住过几年,一到下雨天,到处漏水,满屋都是盆盆罐罐接着。
裘老师说,厂房全部改造好,加上购买设备,预计要花二十多万元钱。我拿出全部存款,二十万元不到,又找堂哥借了七万。
4月1日,馒头厂改造,正式动工。
04 想不到这是最大的功课
两个月后,馒头厂改造完毕。
原来的黄泥墙,贴上了食品车间专用的夹芯板,屋顶也全部翻修了一遍。房屋内部隔出了大大小小十多个不同功能的房间。
以前我们家做馒头,一个房间内搞定所有。现在有了配料间、手工成型间、醒发间、蒸煮间、冷却间、内包装间、外包装间……按照做馒头的步骤,一步一间,不走回头路。
厂房验收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证办下来了。
厂房门口,挂着招牌——杭州新登国娟馒头加工坊。国娟是我母亲,之前父亲注册个体工商户就是这名字,我继续沿用。
馒头厂只有两名“员工”,我和父亲。
和小时候一样,父亲配料拌面,干力气活。我切面,摘剂子,搓制成型。一笼馒头,从面粉到蒸出来,最快需要8小时。
父亲做了二十多年馒头,经验丰富,负责生产。我负责对接客户,处理馒头厂大小事务,是馒头厂“大管家”。
馒头正规化生产之后,作为一件正式商品,需要标准化,做出来的馒头,不能有大有小,有的蓬松,有的紧实。
家乡的馒头,发酵得很蓬松;搓圆成型后,还要进行二次发酵。父亲说,一个馒头放在手里,捏三下,还能恢复原样,说明这个馒头做到位了。
馒头发成什么样,和很多因素有关。最难的是发酵时间。这和每天的温度湿度都有关系,夏天发酵时间短,冬天发酵时间长。
过去,发酵时间是父亲根据经验毛估估的,没有固定的标准。
揉好的面团,进行一次醒发
每次发酵的时候,我就很焦虑,担心馒头发过头了。如果发得太大,蒸的时候,馒头和馒头就会粘在一起,影响美观。馒头大了,包装袋也放不进。
我不懂,只能隔一会就催父亲去看发好了没。父亲总说,没有没有,哪有这么快的。我觉得他太相信自己的经验了。
老马果然有失蹄的时候。有几次馒头发过头了。我说:“你看,我早就说了,让你去看一看,馒头做坏了吧。”
说了几遍,父亲生气了:“我做不好的,你自己去做好了。”
我觉得好难。以前在互联网公司,我是销售,把业务拉进来,找技术人员对接,直接告诉他要求就可以了。
回家做馒头,最牛“技术人员” 我老父亲。说话还不能那么直接。
馒头做坏了,父亲心里本来就很难过。这时候我再说他,让他伤心了。
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回家做馒头,最大的功课居然是处理好一家人的关系。
后来,我和父亲商量,在馒头厂里加装了“恒温恒湿房”,发酵时间标准化了。面团摘剂子后,每一个都要过称。确保每个馒头大小统一,也避免矛盾的产生。
回来做馒头以后,手臂粗了不少,我在馒头厂里装了两个拉环,每次做完馒头,拉伸一下
馒头现在2元一个,一包六个。
很多客户,都是自己找来的。比如“山子家”。把样品寄过去,客户觉得好吃,就会来厂里看,基本上,来看过都会下订单。
还有转介绍的。开超市的,做电商的,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什么东西好卖,然后互相推荐。我大部分客户,都是这么来的。
我家的肉包子也很好吃
2019年,订单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上万个馒头。我和父亲忙不过来了。我们家馒头都是现做现卖,保质期不长,所以天气越冷,订单越多,天气热了,订单就少了。
工作量不稳定,就很难招人。2019年4月,妹妹辞去杭州的工作,回家帮忙。5月1日,先生也辞职回来了。
一家人都回来做馒头了,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
家庭做馒头比赛
馒头品牌取名“戚小匠”,“戚”是我先生的姓,“匠”代表匠人精神。我希望先生不仅仅是来帮忙的,而是一起把这件事当作事业来经营。
妹妹回到身边,我是姐姐,要对她负责。对她我不能太保护,让她没有空间成长。我一直把她往外推,想让她承担更多,在经历中成长。
我和妹妹
以前我最不喜欢管理,觉得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把自己做好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管呢。现在我知道了,管理就是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大家子,在一起干活,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让每个人都有所成长,这是我要考虑的事。
05 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我回家做馒头,村里的人都觉得挺奇怪的。在杭州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回老家了?一定是在杭州混的不好,才回来的。
有一次,我和母亲在馒头厂门口,一位住附近的奶奶看到我,问:“丽芳啊,听说你回来做馒头啊,不回杭州啦?”
没等我开口,母亲抢先回答:“要去的,要去的。”
父母心情挺复杂。女儿在身边,他们是开心的。同时他们也有点想法,觉得做了几十年的馒头,终于把女儿供出去上大学,结果女儿还是回来做馒头。不读书也能做馒头啊。
我不这么想。回家做馒头,是我自己的选择。把这件事做好,一点也不丢人。
今年疫情期间,馒头的订单暴增,平时拿一两百个的,都要拿六七百个了。
我陪先生回安徽过年,回来隔离了14天,马上开始做馒头。一家人行动起来,一天只睡觉三四个小时,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母亲做好饭,其他人换着吃。
天没亮就开工了
我们一天做一万多个馒头,每天灯火通明。做好的馒头一车车拉到村口,运出去。街坊邻居看到了很羡慕,问我们这么做一天可以赚多少?
哈哈,大钱赚不到,小钱还是可以保证的。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了,知道了我们家的馒头。还有不少人,千里迢迢过来,想拜师学艺做馒头。
我都拒绝了。现在我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东西都在尝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等流程足够完善了,我愿意把这份手艺传承给那些和我一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业项目,不能保证赚很多钱,但可以让年轻夫妻在陪伴孩子、家人的同时,有一份可以养活一家人的收入。
现在,我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
很多人问我,你在杭州工作好好的,办公室坐坐,工资也不低,回来做馒头,后不后悔?
我觉得,别人看起来再好,都是没意义的。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现在我每天都和家人在一起。一日三餐,一大家子一起吃。
做馒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相互配合,彼此支持。听父母说着家长里短,儿子在边上看着我,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END-
亲爱的读者,觉得文章好看,欢迎关注丑故事,看更多精彩的生命成长故事
本文作者:牛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