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武宁县大洞乡彭坪村采访。只见村委会门口堆放着一些编织袋,里面装着满满的辣椒、南瓜之类的蔬菜。“这是我从贫困户家收来的蔬菜,傍晚要带到单位食堂去的。”闻讯赶来的武宁县人民医院驻大洞乡彭坪村第一书记冷秋红说。
冷秋红,48岁,武宁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2017年5月10日,驻彭坪村任第一书记。
大洞乡彭坪村是一个位于赣鄂交界处的小山村。“距离县城有70余公里,曾是十一五省定贫困村。全村805户3321人,贫困户129户534人,占全乡总贫困人口的52%,是全县最大的贫困村。”冷秋红说起这些数据一下都不用想。
一阵逐家逐户的调查后,曾在乡镇工作过多年的冷秋红掌握了村民的贫困原因,一是身体健康原因,再就是没有产业引领,还有就是自身的思想状况有问题。
有问题就一个一个解决!作为彭坪村的第一书记,又是县人民医院的书记,哪位贫困户患有什么疾病,需要怎样治疗,冷秋红了如指掌。彭坪的老百姓都知道,身体不舒服了,打冷书记电话准没错。冷秋红自己也不记得,她带了多少彭坪的老百姓到医院看病,为多少人带过药了。
一个电话打断了采访。电话是冷秋红的母亲打来的,母亲跟她说自己的腰疾又犯了,想让在医院当书记的女儿带她去看一下。“顾得了这里,自然就难顾上家里。”冷秋红无奈地说。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2017年,冷秋红与村“两委”商定,大力发展猕猴桃、覆盆子、槟榔芋等生态种植。同时,以党员为骨干,组织贫困户成立种植合作社,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的形式,打造种植产业扶贫基地,让全村贫困户入股,走出一条“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两年多后很快就见了成效。如今的彭坪村猕猴桃、覆盆子等产业基地市值300万元。全村129户贫困户全部成为股东,占股17.2%,计币51.6万元。按照每年收益不低于股份的12%计算,总计增收6万多元,务工收入预计增加15万元。
今年她找机会把猕猴桃基地承包给一个专业户,合作社纯得3000斤产量,让村集体和贫困户旱涝保收,乐上心头。2020年给10000斤产量,以后每年递增。
把精力从种植基地里抽出来后,冷秋红今年主推扶贫车间建设,帮贫困户就业脱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到三个,人员从几个到上百个,务工工资从几百元到几万元,我见证了扶贫车间的成长……”这是今年8月5日冷秋红发在微信朋友圈的文字。配图是该村口罩车间开业时的盛况及三个扶贫车间的生产场景。
7月29日,彭坪村第三个扶贫车间——口罩车间正式开业。至此彭坪村已有饰品、绢花及口罩加工三个扶贫车间,安排劳动力100余人,其中贫困户有25人。
为了建好扶贫车间,冷秋红既当谈判员,又当质检员,还当搬运工。她几次出远差到浙江义乌找投资人,谈定合作协议;开工后,人员安排、生产监督、质量把关甚至装车运输,冷秋红都亲力亲为。“彭坪没有别的优势,我只有把服务做到位,才能让老板放心地把订单发给我们做。”冷秋红这样解释自己的作为。
“冷书记,这个月工资结了,我得了2300元钱。”贫困户成缦花8月初给冷秋红发微信报喜。成曼花有三个儿子,其中小儿子患有肾病综合症,难离开人生活。扶贫车间开业后,冷秋红安排成曼花到家门口的手工饰品加工车间务工,让其挣钱跟照顾儿子两不误。
彭坪村党支部书记叶兴发告诉笔者,按规定驻村满两年的第一书记可以辞职回城。单位也考虑到一个女同志常年驻在偏远的山村不太方便,拟安排他人接任她在彭坪村的工作。彭坪的贫困户听说后,联名写信寄到县委办及县委组织部,让县里不要把他们的冷书记调走。
“可能会干到脱贫攻坚战结束,尽力帮助彭坪的老百姓更富一点,精神面貌更好一点!”冷秋红说。
于是,冷秋红又天天出现在彭坪村的田间地头。“我已是彭坪的一员了,只要彭坪的老百姓需要,我会一直驻扎在这里的。”冷秋红说。(余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