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人人羡慕的国企端着铁饭碗,那时候算上季度奖和各类分红每个月能挣1万多元,是家人眼里的骄傲。但这份工作我只坚持了3年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年轻觉得自己意气风发,这世上天大地大,凭我的工作能力到哪里都是金子,但现实狠狠的给了我几巴掌。
以前我认为国企工作很累,当时我坐到了公司的干部岗位,一周要上6.5的班,当时我就觉得天要塌了。6.5天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每周有半天时间回家可以不慌不忙,悠哉悠哉的和朋友吃个饭。当时我20多岁,满脑子想的是我的人权呢?还有比我更社畜的存在嘛?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不就是在扼杀我的生命嘛?我的人生在这个地方还有憧憬未来的能力吗?我真的要一辈子过这样的日子嘛?在这些非常’时髦“的自我反思之下我毅然决然的递出了辞呈,不顾家人,朋友,领导的反对一意孤行的走出了人生的“舒适圈”。
20多年的人生经验告诉自己:只有走出舒适圈才能雕琢最完美的自己;雄鹰在搏击长空,风霜雨雪中成长起来。但不久之后我就发现生活和书里相反的世界哲理。当成人囿于生存问题时就会遗忘生活本来该有的样子。
私企的压榨和国企很难同日而语。国企6.5天代表你可以有4天摸鱼,私企的5天代表这5天竭尽全力,毫无喘息的工作。而我曾经想的我如此“优秀”,脱离了国企这个平台的背书,我只是人群里普通的一员,没有了调动各方资源的权利,连所谓的人脉也说断就断。所以老人常对我们说不要把平台的能力当作自己的能力。而我引以为傲的工作能力,常常因为我的年龄和性别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当我投了几十封简历而石沉大海时,我的心一点点凉下去,而理智一点点回升。
年轻时候我们都有一点点自负,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而长大的过程就是不断受锤的过程,一点点磨碎我们的自尊,让我们承认平庸,学着放弃。但这个过程才是生活脱下稚嫩逐渐成熟的过程,开始接受自己平凡甚至平庸,开始放弃书本里灌输给自己的那些大道理,大追求,而逐渐明白生活的本质是一个人内心的选择,而所谓追求也好,人生理想也罢,最后还是要给生计让路。学着在不怎么有成就的日子里,给自己制造一点小惊喜,小浪漫,享受一种最无聊,最鄙视,确实自己最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想起刚辞职那会我对我父亲说:“现在总算有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父亲告诉我:“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十分无聊和痛苦的。”
以前我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我懂了。人在有了紧迫感和极度不舒服的状态下会更加珍惜生活里极细微的快乐和感动,而长期的懒散和放纵只会越来越钝化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而在此中大学时光最幸福,而生在其中之人往往觉得苦痛异常,消极度日。
#工作感悟##如果年轻10岁,你对自己的忠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