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泉庄,因隈泉而得名。距泗水县城有三十多里,离镇政府也有三十多里。刘庆民,就是村里一名土生土长的普通乡医。
他确实很普通,五十多岁的年龄,古铜的脸色,举动沉稳,一见就让人觉得可靠。36年里,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药箱,在大山深处奔波,服务着8个村庄,近2000多人,近的村庄步行,远的骑摩托车,一年就能跑出一个“万里长征”。
70年代,16岁高中毕业的刘庆民,成为一名山村教师,在村小学教语文。当时教书还是很受人尊敬的,工作可以说不错。但那时山区的条件很差,没有医生,没有公路,山路又崎岖不平,村里的人只能跑30多里的路到县城看病。
1977年,村里有个孕妇难产大出血,刘庆民和几位邻居急忙抬着赶去县里,可是路刚走到一半,孕妇就因失血过多去世了,两个生命就这样没了。那些亲人的哭声长时间萦绕在他耳边,刘庆民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要是自己是一名医生,也许结果就不会这样。思考几天几夜,他毅然辞职,告别父母亲人,只身一人外出学医。
很快他就掌握了乡村医生的基本知识,用家里多年积攒的一点钱,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诊所。那个年代,隈泉村没有摩托车,更没有汽车。36年里刘庆民骑坏了10辆自行车、8辆摩托车。36年间,从把脉、问诊,到开药、输液,再到给孩子们接种疫苗,从内科到外科,从儿科到妇科,他渐渐成了村民们信任的“全科大夫”。
现在,山村情况有所改善,但村里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家中只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对这些弱势群体,刘庆民有着新的焦虑,当年那个孕妇难产而死的情景,他不想再见到。虽然乡村医生的收入不高,但他还是自愿承揽下了10多名孤寡老人看病所需用的钱,而且,谁家有老人小孩,容易生什么病,他在心里也都记得一清二楚。
但是长久的奔波操劳,身体还是支撑不住了,2014年他被查出了膀胱癌。不少朋友劝他到市里休养,但对他来说,人的一生,想做的事坚持做完,才算成功,他不想放弃。就在癌症手术仅仅一个月后,他离开医院,又重新回到山里忙着为乡亲们看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