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辞职报告文本朗读文案、壁辞职报告 文案

时间:2023-02-19 17:53:5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推荐人 | 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前不久,有个体制内的读者问我,晓璃老师,你说想要离开体制,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呢?

其实在我看来,靠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两个字,能力。

今天就给各位朋友推荐一篇文章,作者就曾经是一名体制内的人员,后来她离开了体制,她的心路历程及思考,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by晓璃

文|李娜 题图|来源网络

2008年,南方大雪。

那一年我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在南京的郊区工作,也是安稳的体制内,江苏油田的某个研究院。

有一天我手机坏了,一个人坐公交车进城买了个新手机。回程的路上,公交车慢吞吞地行驶在荒凉破败的郊外,我望着车窗外像梦境一样不真实的茫茫白雪,放声痛哭。

22岁生日,一群人半夜跑到城里的KTV去唱歌,吃了很辣很油腻的火锅。我们大声地笑着,好像还有很多青春可以肆意挥霍,我笑着笑着却哭了。城市星星点点的灯火,夜里寒风呼啸而过却感觉不到冷,心里有一团火在烧。

我学的是石油地质专业。人力资源的主任问我,想进哪个部门?我腼腆地说,毕业设计做的是高邮凹陷的沉积相,可不可以继续参与做高邮的工作?

我被分到解释一部。

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是定井位。我们需要从地震波探测到的信息,去研究地下岩层的构造,然后分析哪里可能有石油,最后确定在哪里打预探井。

我们部门的主任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单位评选出来的劳模。每周一的晨会,他激情澎湃地安排着工作,讨论下一步的勘探战略,我时常是放空的,出神地望着会议室认真记笔记的同事们,常常如梦初醒一般在心里说,我怎么会在这里?这就是我要一直从事的职业吗?

住在单位的宿舍,就在办公楼的对面。我常常爬到楼顶的露台,看着远方的天空从灰蓝渐渐变得暗淡,暮色四合的时候,天空升起的不是炊烟,而是附近化工厂高耸的烟囱肆无忌惮排放的废气。

因为刚刚毕业不久,和大学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某同学进了物探公司做国际业务,常常要跑到坦桑尼亚之类的国家,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在前线做地震采集,给家人打个电话甚至要爬到树上才能接受到讯号。大部分同学进了各大油田的采油厂,每天穿着红色的工服做班车去井队上班,每天面对的是茫茫荒原上的采油机。还有同学在西部油田的戈壁滩,据说一个月之后就辞了职。

父母觉得我找了不错的工作,国企,铁饭碗,催我赶紧找个男朋友结婚;我却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独自一人的时候,感到深深的茫然和恐惧。我不喜欢我的工作,我害怕一层不变,可是离开了国企,我又能做什么呢?我拿什么养活自己?

2008年的下半年,我开始复习考研了。那是我做过的最懦弱的一件事,因为我又不喜欢我的专业,更不喜欢搞科研。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的生活也并无规划和打算。我考研,纯粹是为了逃离当时的生活,逃回到象牙塔,名正言顺地再过几年不需要长大的学生生活。

2009年3月分数出来,我考了专业第6名,还拿了奖学金。8月份去交辞职报告,很多人觉得我选择继续深造“很上进,有想法”,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对我来说,辞职读研究生,是我当时最容易,也最名正言顺的一个选择。只有我自己明白,当时的我内心多么软弱。

第一次辞职是逃离,那一年我已经23岁了,对这个世界仍是懵懵懂懂。

因为学的专业就业面太窄,研究生毕业我又进了国企,这一次是留在了北京。

更高的平台,更开阔的视野,更优秀的同事们。入职的时候是兴奋的,工作的头两年,我甚至觉得可能一辈子就待在这个单位了,像大多数前辈和同学那样。

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在某个盆地凹陷定井位,而是放眼于整个集团公司的勘探规划。2013年,跟着一个重点项目,我也曾甘愿每天加班到很晚,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写科技论文,写专利、专有技术,这些我并不擅长,甚至觉得毫无意义的事,也硬着头皮完成了,拿了很多奖,其实我对那些一点都没兴趣。

做为总部的参谋支撑,工作常常接触高层领导,踩着高跟鞋在各个会议之间飞奔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一闪而过的错觉:我的工作多么光鲜,多么有价值啊。

其实很多人对石油行业存在着巨大的误解,以为我们都拿着高薪,做着轻松的工作,其实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的付出远远超出那点微薄的回报。油田一线的员工,大学毕业去扛油管是家常便饭,工作地点在荒郊野外,早上6点到晚上6点,精神和体力的巨大透支不说,最可怕的是环境的压抑闭塞,技能和智识的止步不前,也没有时间照顾到家人。这样的工作,据大庆油田的师兄说,一个月薪水不过5000块。

入职培训的时候,我曾去过胜利油田某钻井平台。轰隆隆的钻机声,以及刺鼻的汽油味,我在平台上待几分钟就头痛欲裂,恶心得想吐。钻井平台的工作人员,大多也是大学毕业,穿着布满油污已经分不清颜色的工服,给我们讲解钻井、录井工作流程的时候,我有点泪湿。有一个岗位叫岩屑录井,就是“捞砂样”,钻机钻透岩石带出来的泥砂,要按照地层的年代纪录和保存下来,用来分析油气显示。钻机24小时不停歇,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就24小时轮班工作。

和油田一线的员工比起来,我已经太幸运了,生活在城市里,坐在办公室写报告。虽然收入和房价比起来,只能望洋兴叹般的绝望。

2014年,我越来越感到焦虑不安,每天早上去上班的心情就像赴刑场一样沉重。

我一次次这样劝说自己:一份工作仅仅是工作而已,下了班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工作和兴趣爱好分开,不是很好吗?

下了班我确实也没闲着,开网店,写文章,听讲座, 还参加过很多创业论坛和聚会。

后来认识小欣和谈聪,她们在一家意大利高定家居公司上班,业余在筹划着创业,想拉上我一起,我心动了。见了很多在创业的人,我们常常在咖啡馆里聊到凌晨,谈互联网、o2o,聊融资,激情飞扬,感觉自己就是站在时代浪尖的人,被潮水冲出去好远。

几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也找到我,邀请我加入,负责文案和运营。

我给我妈打电话,说我想辞职,去创业公司写文案。我妈以为我被骗子洗脑了,发动全家人轮番给我打电话,劝我不要上当。

2015年初,那个冬天,我已经过完29岁生日了。生日那天因为急性肠炎请了假,在家躺了一整天,没有特别伤感,只是不停地回溯我走过的29年人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不快乐?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不久之后认识了吕同学,我们一拍即合,相见恨晚,认识5个月就结了婚。说起来可笑,我刚开始认定他这个人,因为我把自己的很多真实想法讲给他听,他没有嘲笑我,也没有说“女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最好的”之类的话。

去年一年忙着恋爱,结婚,买房子,搬家。但是结婚之后,我更坚定了“迟早会辞职”这个想法。

离开了石油行业和国企的保护伞,我能做什么呢?这个23岁时候我回避掉的问题, 在我30岁这一年又重新来到我面前,容不得人躲闪和逃避。

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每天放学之后,我妈都要求我写一篇作文或日记;

中学的时候,基本每次考试作文都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大学的时候,参加文学社,在学校论坛文学版做版主;

工作之后,唯一坚持下来的一项爱好,就是写博客。

我好像只会写点东西。可是,我真的可以把写作做为职业吗?我能养活自己吗?

家里人知道我在网上写东西,说我“不务正业”。我给杂志投过几次稿,每次都石沉大海;出书,更是不敢去奢求的事。

只有吕同学每天鼓励我,让我坚持写公众号。那就写吧,每天午休时间和下班后,我就不停地读书写文章,写了一年,到今年3月份,才只有3000多人关注。可是居然有了第一个广告客户来找。收了500块钱,激动得一夜未眠。

9月初辞职的时候,一篇广告文案的费用已经涨到了6000块。

这次辞职,不仅是告别一份工作,也是离开一个行业。所有家人朋友都不理解,觉得我“疯了”,“不靠谱”、“瞎折腾”,可是只有我自己明白,我已经不是那个对人生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这次不是冲动或者逃避什么,而是真正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哪怕它是错的,哪怕要为此付出代价,哪怕千万人阻挡,我也不会退缩。

因为这一年我30岁了,最大的感触就是“三十而立”这四个字,像皮鞭一样在身后抽打着我,我不可以再浪费时间,我手里握着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我必须行动起来,去追求我喜欢的生活。

我曾经也信奉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下班后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如果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10个小时,是在不快乐和忍耐中度过的,积累了爆棚的负能量,那么下班后的几个小时,又怎会放松和开心地去创造呢?

所有的“中庸之道”都是随波逐流,其实工作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它们彼此渗透融合,共同构建你的生活质量和精神世界。30岁的时候如果我没有勇气去换个跑道,那么到了35岁,40岁,我可能真的再也没机会改变了。

前段时间,周冲在微信邀请我参加她的一个小调查,关于“离开体制”前后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对比。我想了想,我的两次辞职都是离开体制,但绝不是因为体制内有多么不好,恰恰相反,我在体制内的两份工作,一共6年的时间,感受更多的是来自周围的善意和温暖。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优势;任何地方的职场,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必有纷争。

体制的存在,有它历史的原因,和某些行业更好发挥其职能的必然。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从学校毕业应该还是会选择进大公司,国有企业。因为这样的公司,让你感受到次序与格局,人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它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成长,而不是只盯着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利益。只有大公司才会不惜重金,对新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它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是急功近利的。它也绝对不是只看关系、论资排辈,哪怕在石油行业的国企,一个人能否很快升职,最重要的也是你的实力:你定一口井位,几百万的投资花掉,井打下去,出不出油,那是绝对造不了假的。

体制内像一艘大船,对于厌恶风险的人来说,它平滑掉市场上所有中小型的波动,你平静地像是待在陆地。而私企或者自由职业者,就像一条小船或者独木舟,随时左右摇晃,上下颠簸,能否安全到达港口,考验的是你的真本事,还有运气。

很多人在体制内过得很幸福。可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比起安稳,我更看重的是这条船最终开往哪里,我更喜欢自己去掌握航行的方向,所以不得不承担起市场的残酷。

体制内和体制外,没有什么一刀切的好坏之分,有的只是你适不适合:你想登上一艘安稳的大船,不在意它驶向何方,还是想驾驶一条独木舟,去你想去的地方。

辞职之后,每一天都如履薄冰,不敢倦怠,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未来会怎样,我感谢过去的6年职场生涯,两份工作,塑造了我,影响了我,也改变了我;因为没有过去那些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我。

前路依旧漫长,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修行。愿我们努力成长,不负光阴岁月。

-END-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的朋友李娜,她依靠自己写文章的特长,从体制内走出后,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今,李娜文章经常被《青年文摘》、《意林》、《人民日报》、《十点读书》等杂志和媒体平台转载,她写的很多文章都广为传播,例如:

《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级》

《过得好的女人,都对自己够狠》

《最聪明的活法,是把生活过得有弹性》

《我为什么劝你珍惜单身时光》

《相亲的时候穿平底鞋有多重要?》

《买不起爱马仕,人生很失败吗?》

《20几岁单身的时候,怎样提升自我价值?》

《高情商就是好好说话?瞎扯》

《乖女孩为何总被渣男吸引?》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她的公众号哟~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