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赵晓刚 文/图
我们崇尚劳动光荣我们赞美勤劳无价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无论冰天雪地的隆冬劳动者从来无所畏惧因为有压不垮的脊梁他们用汗水创造幸福他们用劳动追寻梦想
54岁的周总印已经在市档案局工作近30年了。 档案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周总印埋头于那些泛黄的档案卷宗中,度过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4年前,已是满头白发的周总印被调到了档案管理科,每年上千人次的接待量,作为“老档案”的他,深切地感受到那些鲜有人问津的档案的价值。 沉睡在档案馆里的档案活了,醉心于档案编研的周总印的精气神儿也更足了。
周总印(右一)接待查档的市民。
贴近民生的“老档案”
1月15日8点30分, 一位老人急匆匆来到市档案局接待室里,冲着屁股还没坐踏实的周总印说:“师傅,我是东风制衣厂的工人, 现在到了退休年龄,但缺少工作时间的证明材料,退休手续办不了。 ”
周总印知道老人是来“找工龄”的,指导他在查阅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后,打开电脑检索着东风制衣厂的存档信息。 没有查到结果,周总印询问了老人的一些情况后,从库房里取出了一些卷宗继续翻阅。 像这样来市档案局“找工龄”的,最多时周总印一天能接待10几人。
周总印在市档案局工作已经多年,也算是个“老档案”了,但是对档案工作体会最深的还是近几年的事。 2011年初,他被安排到了档案管理科工作,负责对外接待工作。 如今的档案局早已不再是普通市民不能踏进的神秘场所。由于职工办理退休计算工龄时,需要参照下乡知青、毕业分配、企业劳模等方面的档案作为依据,因此周总印所在的接待室成了档案局最忙碌的地方。
为了方便市民“找工龄”,除了接待来查阅档案的市民外,市档案局还建立了电话、来函查阅等服务。 面对庞大的需求,档案馆以每年扫描300万页的速度推进着档案数字化建设,尤其对于下乡知青、招工等民生档案优先进行扫描。 实施电脑检索后,一些档案用不了几分钟就能被查到并打印出来,大大提高了查档效率, 而还未被录入电脑的档案,有时为找一份,周总印总要在库房里查找二三天。
周总印帮助市民查档。
一个军礼背后的故事
一对来“找工龄”的老年夫妇至今令周总印记忆犹新。 那时,周总印刚来到接待室,这对老年夫妇来查阅个人档案。 丈夫说, 他今年61岁,1971年入伍,1975年复员后被安置到制药厂工作,1979年又调到化纤厂,1986年由于个人原因辞职了。如今赶上了好政策,如果档案中有记载,他也能享受到领取退休金的政策。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老两口跑了很多单位都空手而回。 “现在人老了, 也没有生活来源,想来这儿试试,麻烦您费心帮忙找找。 ”老人的声音很轻,但落在周总印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周总印知道,不多的退休金,对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两口来说意味着什么。 于是,他几乎忙碌了一整天,终于在劳动局卷宗中找到了老人被分配到制药厂的档案存根, 以及复员军人登记证, 证明老人曾有过16年的工龄,为办理退休手续提供了重要依据。 看见老两口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周总印长长舒了一口气。 临走时,老人向周总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几年间,周总印平均每年都要接待上千人次,而大多数都是前来找退休依据的普通市民。 周总印已经54岁了,“退休”一词对于他来说已不再遥远,因此有着同样感受的周总印,即便遇到查档者下乡、 参军时使用过曾用名,提供的线索不清楚,或者所在单位归属不明等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他埋头在一摞摞案卷中认真查找着,为办理退休的市民带去了希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信息作为历史的见证,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这是周总印身在一线感触最深的。 一位律师为一起民事诉讼案件,需要查阅上世纪60年代省供销社张家口办事处的土地批复;辽宁大学的一位教授为完成一项国家社科重点课题,需要查找原察哈尔地区民国时期的社团组织章程;还有企业为淘汰落后产能,来查阅政府和有关机关的批复文件,以及搞庆祝活动、举办展览来查阅历史资料的……沉睡在档案馆里的档案发挥了作用,也让干了一辈子档案工作的周总印有了精气神儿。
我市要建新档案馆周总印很是期待。
让尘封的历史开口“说话”
作为一名“老档案”,周总印非常留心一些珍贵的馆藏档案。
官厅水库位于我市怀来县和北京市延庆县境内的永定河上, 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组织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于1951年10月开工建设,1954年5月竣工,1955年蓄水。 在官厅水库建设过程中和竣工后, 曾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这一重大工程。在市档案局,就有一份文件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官厅水库视察的情况。醉心于档案编研工作的周总印根据档案内容进行了严谨地整理,发表在《档案天地》杂志上,把那段光辉岁月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抗战时期,张家口曾被侵华日军占领,并在张家口成立了伪“蒙疆联合委员会”, 在大同成立了“察南自治政府”,在绥远成立了“晋北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遥相呼应,犯下了累累罪行,张家口在日军的铁蹄下被奴役了8年。周总印把这一时期的档案,以及后续编写的史料内容进行了编辑,写成了《伪蒙疆政府概况》,用史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清水河两岸景观工程, 阳原皮草文化博物馆, 重修察哈尔督统署,以及拍摄《吉鸿昌》电视连续剧, 周总印都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张家口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有着独特而灿烂的文化。 战国时的赵国长城、燕国长城,以及此后很多王朝都在这里修筑过长城,使张家口成为研究历代长城的博物馆。 商道文化、察哈尔文化、京张铁路以及红色文化等, 都融入进了张家口地域文化, 使得一些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经常来找周总印。如今54岁的周总印似乎焕发了青春, 他正琢磨着把散存在民间的历史资料征集起来, 找回张家口那些曾经灿烂的文化。
【记者手记】
原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是清闲的,但在采访周总印后,却发现这份工作与市民联系得如此密切。按照查档者的要求在电脑中检索,或是直接到库房中翻阅陈旧的卷宗,周总印每天的工作显得平淡而无奇。 然而,每年上千人次的接待量,他保持着一贯负责的态度,尽心为每一位前来寻求帮助的人排忧解难,其精神令人敬佩。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和周总印一样,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能够俯下身去踏实肯干,同样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
本文导航
- 第1页:让尘封的档案焕发活力
- 第2页:让尘封的档案焕发活力(2)
- 第3页:让尘封的档案焕发活力(3)
- 第4页:让尘封的档案焕发活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