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辞职报告美术老师怎么说——幼儿园老师辞职退出老师群怎么说

时间:2023-02-14 09:22:2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剥开琉璃神秘的面纱,是人生最温暖的机缘。

1

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一侧,有一间叫做“逸舍”的琉璃工作室。在一片工业气息弥漫的环境里,逸舍像是一个花木扶疏的注脚。

门前错落地摆放着造型各异的植株、石玩,推开门,仿佛进入了一个古香古色的世界。窗台竹帘半掩,盆景幽然静立,竹质书案上茶器、笔墨井然有序。

这间逸舍的主人,叫做牧之,古琉璃收藏研究者,中国琉璃网创始人。

斗室里,除了花木摆设,还陈列着牧之的琉璃藏品:古铜色狮耳炉、宝蓝琉璃药师寸佛、战国蜻蜓眼老琉璃珠、高古水晶珠……

清代词人李清照曾写“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讲述愁烦时日,金兽香炉中薄雾缭袅。牧之也会在工作室里焚香,但情景却完全不同。

早上8、9点钟,牧之驱车从家前往工作室。他家住浦东中环一带,相当于上海最下面的位置,而工作室则位于上海最上面的位置,每天就在两端间来往。

到了工作室后,他往往会先沏上一壶茶,放一些古琴音,然后焚上一缕香。在香雾缭绕中,摊开一本书,一边品茶,一边慢慢酝酿新的设计创作。

时光悠然流去,纸张上新的琉璃造型也逐渐清晰起来,跃然可见。难以想象,在经火淬炼后,那件流光溢彩的琉璃制品,最初竟是从这方寸之地诞生。

牧之最近在做的琉璃制品,是一个系列,他预计用两三年时间,把这个系列做出来。

2

开炉烧制的时候,日子则又变成另外一种状态。

炉厂开炉时间是7点,所以开炉的时候,早上5点,天还未亮,就必须驾着车赶往炉厂。这些炉厂往往位于偏远地区,嘉定或者青浦的郊外,走高速公路,车程需要两个小时。

在为烧制琉璃前前后后的时间里,他见过许多上海天还没亮的样子,那是不同于深夜的,另一种繁华景象。

炉子升温一天一夜后,温度达到1000多度,熔炉中玻璃浆在一次次取料中,开始被慢慢雕塑出形态。

塑形完成后还有一个手工捏制的过程。1千度左右的温度,不像捏个糖人。而且因为慢慢冷却,温度一直在变化,徒手做要非常敏捷、非常快速。

节奏流程的把控,曲线的造型,整体线条的雕琢,这对于一个炉厂师傅的手工技艺要求非常高,没有10年左右的经验,一般很难做到。

在这种全国跑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有炉厂,炉厂里有哪些师傅,哪些师傅会什么手艺,都被他摸得一清二楚。

牧之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全程把控设计。如何将自己的设计转换成实体,这个过程需要一次次的沟通。

既想达到自己的理念,又需要考虑手工能否达到,不想和普通玻璃一样,又不能影响材料,找到之间的权衡点,然后一次次地和师傅们磨合。

15年过年的时候,牧之谋划这个系列,9月份才做出来第一件净瓶。

所有的效果、颜色都磨合一遍,半年来不断往炉厂跑,呆在温度近1千度的厂房里,在旁边指导,盯着师傅们出东西,知道第1件成品展现在眼前,然后8个、10个成品放在那里,才对这个系列有了把握。

当然,在有些制品中,或多或少地会有些遗憾的地方。有时候工艺达不到,环境也时时刻刻在变化着。

但这反而成就了一件纯手工艺品的独特。每一个都是从0到100 ,从玻璃浆到最后成品。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件一模一样的琉璃品了。

也许它不会像工业标准那样很规范很圆润,但在其中你可以感受到,一个师傅天然的手势,当时的环境在光影间的投射,这其中有着手工的温暖感和意趣。

3

在牧之开始自己做琉璃的时候,从未发现人生是如此有趣的一个轮回。

牧之是学国画出身,但毕业后却没有再做跟画画相关的东西,他先是做了美术老师,在做美术老师的时候学了网络工程师、微软工程师、网站工程师。

这看起来跟他之后所从事的影视行业不太相关,他是制片,从一部片子策划、剧本、选角、勘场地,到后期、剪辑,他全部都要监控。

虽然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但是因为年轻热血,一干就是10年,从27岁到37岁,走过了他的青春和壮年。

拍摄、演唱会、策划都很好玩,但一直是这样无休止的车轮状态,时间久了,也会有一点点厌倦,想去尝试一点别的东西。

大概跟入影视行同时,牧之在上海美术馆上看到了琉璃艺术大展,琉璃中的光影变化,和大学时的青铜、石膏雕塑,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让他大为触动。

他当即在网上搜罗琉璃的知识,却发现资料很少,于是萌发了分享琉璃知识的心思。

每天一边做影视工作,一边整理琉璃的资料、图片,常常熬到晚上两三点,但慢慢地,这些汇总成一个了网站,中国琉璃网。

经常还会有本身学琉璃专业的学生找到牧之,说想找写论文的资料,牧之都会告诉他们去琉璃网上找,都有。

在离开影视行业的最后5年时间里,牧之一直在考量,既然花一半的时间在做别的事情了,那为什么不干脆放手出来做呢?

大概10年的时候,虽然没有想得太清楚,如何从业余爱好到一辈子想做的事情,但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他一直无法预判生活的状态,即使到现在把琉璃当作一个产业,也没办法预判,都是未知。

辞职之后从高收入到零收入,一边研究、收藏琉璃,零散地办收藏展览,生活有起有落,好多年徘徊寻找,找自己的落脚点,直到创立了逸舍工作室,走偏的生活好像开始回归,“正好的时间,到正好的地点,去做正好的事情”。

做美术老师的时候,学习了网站建设,才有中国琉璃网现在的形态,过程中梳理了琉璃知识,有才对工艺有了解到现在自己去做。走过这一圈,恰好又回到最初设计这条路。

现在牧之,没有想过一定要做多少批量,也没有想把它当作谋生的东西,“在创造一些东西,在营造一些氛围,比功利的事情更好玩。”

4

在牧之周围,聚集着越来越多热爱琉璃艺术的人。

牧之的大学同学,自己也有一个琉璃工作室,谈起琉璃制作,发现许多精于设计的艺术家们在自己动手做琉璃上也头痛万分。

两人一拍即合,办一个民间琉璃培训班!

牧之在网站上发布了课程信息,很多做财务的会计、小企业主都报名参加,开琉璃厂的厂长也会来学习,论技术他比谁都熟,但还是要来学习正统的玻璃历史,在国外读书的学生有空也来参加,还有其他如陶瓷艺术家,也会来学习,感受陶瓷合和琉璃两者间微妙的区别。

各种各样对玻璃艺术热爱的人,大家聚集在一起,一起开启了他们的艺术之旅。

去过炉厂参观,感受现场生产过程后,他们会自己设计琉璃作品,制作泥稿、石膏翻模,选色、放料、进炉,他们俨然一个个艺术家,在琉璃韵味悠长的世界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品。等到一两个月后,作品出炉,他们还会集中办一个展览会,来交流自己的心得、体验。

每一期的琉璃培训班都是这样热热闹闹的,气氛浓烈,有的人来过一期还会继续来,每一年琉璃班的学员,到现在都成为了牧之很好的朋友。

每一期的培训班有7、8个学员,光背后支持的老师就有7、8个,而没有设备、没有师傅、没有厂房配合,这件事情恐怕也很难成行。

厂房要专门去找,有时候厂里开炉做东西,大家进去参观,厂里的节奏全部被打乱,对厂来说是很大一个损耗,愿不愿意配合、怎么配合,都是难题。

很多琉璃厂因为自己的原因停办,那就关乎到琉璃培训班还办不办,这都成为牧之在办琉璃班时,很真实又很琐碎的问题。

幸好这个时候,家人还有朋友相互支持,让这一件看似很渺茫的事情,终于有了最灿烂的模样。

有时候,在逸舍里和朋友喝茶聊天,不由得感慨,人生有太多机缘在里面。

更多优质原创内容,请移步微博:摩登中产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