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辞职报告看了十遍〕辞职报告申请书简短

时间:2023-02-12 15:26:3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原本没什么特殊之处,却引来一位前同事的问询。

“你没把公司的人屏蔽啊?”

我满脸疑惑:我的文章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这才解释道:你这篇文章可在公司传开了,有几位同事看了文中的一些职场细节,默默地对号入座了,有人甚至还扬言要找你对质。

最后同事还不忘给我好心的建议:不把前同事全屏蔽掉,小心你的朋友圈被他们窥探!

辞职后随意发朋友圈的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朋友圈是具备“长尾效应”的,你的一言一行,以及离职后的生活状态、工作好坏、发展状况,通过朋友圈所展现出来的蛛丝马迹,都会无形中成为前同事们办公室闲暇时候的谈资。

职场上,除了有奋进和逆袭的故事,也少不了八卦满地的口舌,你辞职后能屏蔽的是朋友圈,屏蔽不了的是同事想八卦你的心。

我一个朋友,辞职后,选择拉黑了几乎所有的同事,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之后跳槽到了哪家公司,过得如何,在朋友圈分享的工作心得和收获,甚至是周末出差,随手发的一个简单定位都被前同事获知,当成了办公室的下午茶话,而他的生活日常更是频频登上前公司的“话题热榜”。

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他之前拉黑屏蔽的举动,都是为了与过去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隔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拉黑的只是朋友圈这个虚拟社交场的社交属性,却无法阻碍朋友圈另外一个强大的功能——传播属性。

他那些在朋友圈不定时更新的分享,被一位要好的朋友分享给了他的前同事,而这位前同事一直都很八卦,这也间接导致了办公室虽然少了他这个人,但从不会少他的传说和话题。

不得不说,辞职拉黑,虽然阻断了物理上的来往,但却从未让你消失在前同事的“朋友圈”里,你们依然是“朋友圈”中人。

一是源于延展性关心。曾经你们是朝夕相处的同事,有一天你突然辞职,离开了,没了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只有通过你的朋友圈,去窥见你的生活,以此让你们的关系始终保持暖度。

朋友圈,成了你们保持互动的公开场域,不管这种互动是公开的点赞留言,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窗口,你把辞职后的生活对前同事开放,他默默地关注而已。

都不可否定,你在朋友圈的点滴表达,正成为他们了解你,关心你的一个进入通道。

第二种是探索性好奇,去年我从国企裸辞后,朋友圈并没有完全对前同事屏蔽,反而是很随心地发自己的日常动态,有一天突然冷不丁地发了一条心情说说,然后配上了一张冷淡的风景图,就引来了前同事们的猜测和臆断。

“他是不是新工作不顺?早知道,何必当初要从国企冲动裸辞呢?”

“你看吧,当时我怎么和他说的,外面竞争很大,他都30多了,怎么能拼得过95后00后。”

你越是模糊的表述,好奇的前同事们越会主动给你的生活加码加戏,而这正好印证了职场上的一个事实:你越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们越是想揭开你真实的面纱。

谈到随性发朋友圈的代表,就不得不提我的一位胆大的朋友,他的胆大在于对待过去人事物的毫不顾忌,程度之深,让人不敢轻易效仿。

今年3月份,他蹭了一波“金三银四”的红利,成功跳槽到一家还不错的企业,担任财务主管,经理也很重视他,想把他作为财务部接班人培养,但是呢,他的一个举动,却让他损失惨重。

3月份提了辞职,因为交接环节,被当时的前同事百般阻拦,原本一个星期就可交接完的工作,硬生生地拖了半个月,拿到辞职报告那天,他发了一个朋友圈,公开发泄了自己在交接环节中的不悦情绪,甚至还点名点姓地指责了当时的同事。

在朋友圈肆无忌惮地发泄情绪,不该是成熟的职场人该有的作为,辞职后,如果不做好朋友圈管理,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深远的。

在他爽快地发了这条朋友圈1个月后,他隐隐约约感觉到部门经理对他态度大转变,从热情到冷淡,是如此的猝不及防。

后来,同事告诉他,经理在一次饭局上聊到,因为想把他作为部门骨干培养,所以想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于是翻了他的朋友圈,不巧的是看到了他当时发泄式的一顿“诋毁”发言,以此认定他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

辞职后,朋友圈并不能全然当成我们率性而为的舞台,辞职前发朋友圈要斟酌再三,辞职后也应该做好朋友圈该有的管理。

有些诋毁前公司的话不能说,有些与前同事发生的陈年旧事也不该提,该淡忘的就淡忘,该放下的也要放下,不要把过去抱得过紧,只有张开双臂,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拥抱新的工作机会和新的成长。

朋友圈早已成为职场社交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如何对待它,如何管理它,都将决定我们如何对待职场关系。

只有打理好朋友圈,不在朋友圈做“过激”举动,学会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尺度和礼数,都融入朋友圈的管理,才能真正拥有“发圈”自由。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