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的人生历经多少磨难,生命中总会有束光,足以穿透黑暗。——《一半人生》评论
▲ 本文共3696字,预计阅读时长4′05″
01
职场冷暴力无处不在
隔壁部门的小张最近有些闷闷不乐。
问起原因,她说,主管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有给她分新名单了,每天就让她去消化老名单。同事忙得飞起,她却闲得发慌。
去开会,主管仿佛觉得她不存在一样,拉着其他人去,单单把她留下。平时说话也是,主管会带着名字跟同事沟通,也常常会跳过她,她感觉自己很多余。
这几天她一看到主管就发慌,很压抑,浑身不自在,也不敢跟他有眼神交流。她想到月底离职,但是现在怕自己都坚持不到月底了。
我很惊讶小张的遭遇,但也不好说挽留的话。继续呆在公司,只会让小张的心情更压抑,而尽早离开公司对她来说,是最好的自救方式。
其实,在职场中,这样的事情很常见,我们常常会把它当成职场中的小插曲,安慰自己摊上这样的上司是运气不好。可我们想不到的是,这其实不是小事,它是职场冷暴力。
百科上说,“ 职场冷暴力 ”即指上司或群体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对方,致使一方或多方心灵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为。其主要体现在让人长期饱受讥讽、漠视甚至于停止日常工作等刺激,使人在心理上压抑、郁闷。
像我们经常说起的,上司给员工“穿小鞋”,逼人自动离职,否定员工的价值,贬低能力、打击员工的自信心等,这些都是职场冷暴力。
职场冷暴力,隐而不现,它不像通常的暴力行为那样会在身体上留下印记,没有目击者,没有验伤报告。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暴力,它很“干净”,谁也看不到任何痕迹,但是人遭受的重创却不亚于暴力。
02
职场冷暴力具体有什么危害?
伊里戈扬说到:“当虐待行为出现时,就仿佛打开一具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的机器。那是没有人性的过程:没有灵魂,没有怜悯,所以很恐怖。”
英语系和北欧国家把职场中的精神虐待行为称之为“职场暴行”,瑞典教授海因茨莱曼称它为“精神恐吓”。
我们说冷暴力很可怕,那么具体有哪些危害呢?
危害一:退缩,失去自我
朋友小米在一家小广告公司担任创意设计师,但她所有的工作其实是由一位副总协调把关的。
一天,副总把小米的设计案拿去,照他的喜好更改,一下子把小米花了3天时间做完的案子改得面目全非。她很愤怒,但是副总却一句解释都没有。
后来,副总要求小米做很多的事,但是所给的时间却越来越短,她没能按时交出设计,副总便责怪她不合作,还对她说“你什么事都做不好”。到最后,小米倒真如副总所说,工作效率低了很多,也时常犯错。她也会跟自己说,“都是我不好”。
小米处在高压环境下,转而引起胃痛和恐慌,她觉得在公司呆不下去了。但因为怕失去工作,她也只好委曲求全。
在冷暴力摧毁的下,受虐者越来越抑郁,人格被泯灭,自我认同也被侵蚀。虽然知道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却会因为不知所措而无从回应。
在这种情况下,受虐者会考虑离职,但是离职带来的风险,往往又会让受虐者左右为难,只好委曲求全地接受虐待行为。
受虐者先是屈服,然后被掌控,人格一步步瓦解,直到失去自我。
危害二:混乱,自我怀疑
《杜拉拉升职记》中,女主角杜拉拉初入职场时,就遭遇了冷暴力。
公司要装修,同事们都不想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推给了新人杜拉拉。但是很多同事看不起她这个新来的菜鸟,都不配合她的工作,反而故意刁难她,在她受到领导的责骂时,同事们还都偷着乐。
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同事的不信任,杜拉拉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呆在这个公司。她努力想和同事友好相处,引来的却是更多同事嫉妒和愤怒的目光。
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却没有人能给她解释,她仿佛是一个“空心人”,失去了自尊,失去了抗争力。
像杜拉拉一样,遭受冷暴力后,受虐者会有无力感和挫折感,但却无处排遣,对不了解虐待行为背景及其内情的人来说,他们会说忍忍就过去了,或是会问是不是你哪儿得罪他了?
受虐者也会困惑:“是不是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是我做得不好?”即使敢于抱怨自身遭遇,但是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在面临着什么,陷在自我怀疑中,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
施虐者也正是利用了受虐者的弱点,让他产生自我怀疑,进而摧毁他的防御能力,让受虐者逐渐丧失自信。
危害三:恐惧,感到孤单
《冷暴力》一书中,说道:“施虐者一旦要从精神上瓦解某个员工,为防止任何可能的反抗,就必须切断潜在的结盟,把此人孤立起来。”
施虐者会把受虐者变成海上的孤岛,孤立无援。
法国某个企业中,上司想赶走某位主管。于是,这个主管未接到通知,就被突然分配到了一间漂亮而偏僻的办公室。上司没有指示任何工作目标或是联络对象。在那儿,电话也完全接不通。
受到如此待遇一段时日后,那位主管自杀了。
这种被孤立的结果比较极端,但往往被孤立的人都承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知道如何向别人倾诉自己的遭遇,还会发现施虐者带着同事对他很冷淡,吃饭不叫他,主动约人,也会被同事找借口推脱掉。甚至还会渐渐得不到资讯,单位开会都不通知他,以致领导质问他为什么没来开会。
他会开始害怕跟同事相处,看到施虐者时也会心生畏惧,当施虐者在场时,会感到坐立不安。
恐惧和孤立,带来的压力和伤害比工作量过大还要大。带着痛苦的感觉上班,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如果长期遭受冷暴力,也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或身心紊乱症状,也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受虐者的灵魂遭受着折磨,很多人却常以包容为借口,对冷暴力视而不见。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通过冷暴力,一个人真的有可能毁掉另一个人。
03
如何应对职场冷暴力?
根据智联招聘做的调查,结果显示:6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曾经遭受过职场冷暴力;38.1%职业人的工作积极性都受到职场“冷暴力”的严重影响;20.9%的职场人选择“以冷制冷”,即同样以冷暴力回敬对方;只有16.9%的职场人会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职场冷暴力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只有极少数人会正面回应,寻找解决办法。而直面问题,反而是能够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面,就基于伊里戈扬写的《冷暴力》一书为你提供3种应对措施:
1、收起锋芒,学习向上管理
很多人会以为,更容易遭受职场冷暴力的是那些弱势群体,但恰好相反,职场冷暴力,往往发生在受虐者不肯盲从上司权威式的命令的情况下。而有能力、敢于抵抗上司权威的,也正是团队中的佼佼者。
那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容易遭受冷暴力?
伊里戈扬说,“冷暴力,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展现。是施虐者通过控制和摧毁受虐者的生活,满足自恋的欲求。”
下属锋芒外露,能力水平要是比上司还高,上司也会有危机感,而要显示自己的权威,常常也会通过打压来震慑下属。
向上管理,是迎合上司的长处,尽量避免上司的短处,和上司一起干出好成绩。收起锋芒,学习向上管理,能让职场人更好地在职场中生存。
但是收起锋芒不意味着自己就要默默无闻,放弃施展自己的才能,可以慢慢蓄力,以期一鸣惊人得到高层的关注获得晋升,也可以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跳槽到更广阔的平台去。
2、调整应对方式,冷静回应
也就是说,施虐者不会因为受虐者反抗或沉默,就停止冷暴力,相反他的手段还会越来越阴狠,他们享受着把受虐者玩弄于股掌之上,直到受虐者无法自行思考,成为依附于施虐者的物件。
面对冷暴力,尽量表现出不在意,保持微笑并沉默回应,是打破冷暴力行为模式的最有利手段。
因为在施虐者看来,想法设法引起愤怒、制造混乱不安来挑衅受虐者就是他的游戏法则。受虐者控制住自己不参与施虐者的游戏,让游戏成为他的独角戏,冷暴力也就没法长久地进行下去。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有23%的职场人喜欢通过持续地贬低同事或者下属来获得自我满足感。
职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我们也不可能会在同一个公司呆一辈子,也并不是所有的同事都值得我们去沟通。“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那些会对我们施以冷暴力的人,我们且韬光养晦,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再怜悯他。
3、向内和向外求助相结合
在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时,我们经常会先找公司内部人员求助,比如是上级主管或是人力部门,但很多时候,公司不会愿意插手,会采取“你们都是成人,有问题可以自己处理”的立场,或是采取“再看看”的缓兵之计,而他人坐视不管的态度会让受虐者遭受双重打击。
如果向内求助无果,这时候可以采取向外求助,寻求法律的帮助。
在法国、比利时、加拿大魁北克、南澳大利亚州和瑞典,都有针对冷暴力的明确法律条令。
法国的《刑法典》要求,“以使工作环境恶化为目标或造成同等影响,持续不断地反复通过非正当手段对他人的权益和尊严造成伤害,影响了其生理或心理健康,或对其职业生涯带来伤害的冷暴力行为将处以两年监禁及30000欧元罚款”。
现阶段,我国虽然还没有针对职场冷暴力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但是遭受冷暴力,可以依照《劳动法》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当然,寻求法律帮助时,需要有相应的证据。冷暴力隐而不现,它不像肢体暴力那样容易收集证据,但所有能落实成文字和声音的信息,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证据。受虐者需要搜集所有的虐待迹象,复印任何可能为自己辩护的证据。
结语:
冷暴力给人的伤害无影无形,我们讨厌这样,不想变成受虐者,那也请立起心中的道德标杆,不把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当作玩笑话,不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真诚待人,与人为善。
“无论你的人生历经多少磨难,生命中总会有束光,足以穿透黑暗”。也希望正在遭受冷暴力的人,能够早日脱离困境,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