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自愿辞职报告怎么打单’自愿辞职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2-08 05:09:3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文 | 职场万事屋银桑

字数 | 3784字 阅读4分钟

分类 | 职场方法论

不想上班,上班如上坟

常听身边的人讲“上班如上坟”,起初我还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细问之下才得知是讽刺上班的一种消极状态。

静静是我们部门的一位同事,最近工作状态特别差,经常和同事或者领导发生争吵,每天到点也是直接下班了。

要知道静静刚入职的时候,可是经常被领导拿出当“劳动模范”表扬的,工作用心,与同事关系相处融洽,甚至有段时间据说作为储备主管在培养。

今天中午我把静静约到楼下咖啡厅吃饭,准备趁午餐时间和她聊一下,看下有什么可以帮助她的。

静静向我诉苦第一句话就是:我最近上班比上坟还痛苦!

原来,静静作为储备主管培养后,身上分担的工作难度和量级越来越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已经快到承受边缘了,同时很多时候因为别人的原因而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导致每天的情绪特别差,经常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或者工作上的反对声音而与人争执。

静静也是职场老人了,知道自己这种状态是不对的,尝试过调整,找领导谈话,但仍然无济于事。

静静的话把我带到了三年前自己的工作状态,几乎和静静一模一样。

每天做着机械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感觉工作毫无价值,每天脑袋里想了几千遍辞职,可看看自己的口袋,只能暂时隐忍。

越是隐忍,越是抵触工作,越想辞职。

越是隐忍,越是抵触工作,越想辞职

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在过往的职场生涯中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为什么我们会有“上班如上坟”的感受呢?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大致可以把原因归纳为三种:

1、工作强度过大,超过了自身承受能力。

什么样的状态是工作强度过大?

如果本身工作没有效率,做事拖拖拉拉,导致工作积压做不完,这并不叫工作强度过大,仅仅是工作效率过低而已。

如果你在互联网公司看到一个人,每天开不完的线上会议,被领导找N次,吃饭上厕所都是用跑的,到点下班了只能加班完成任务,那么这才叫工作强度过大。

互联网公司比较喜欢讲究“提效”,简单理解就是事情不减或增加,但是员工人数得降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提效。

把明明是三个人干的活,硬是安排给两个人,甚至一个人。

这样的管理方式下来,很多互联网员工都是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同时还需要承接临时性的任务。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传统行业的人对互联网公司的印象就是经常在加班的原因。

加班中...

2、工作过于基础,感受不到价值,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认可。

从互联网岗位分布来看,应该是一种金字塔的分布。

最底层就是互联网基础岗位,是人数最多的一种岗位,例如:售前客服、话务员、仓储、电话销售、支持岗等。

由于属于偏基础岗位和需求人数较大,入职门槛就会相对较低,所以基础岗位就业人数就会较多,当然流动性也是较大的。

这种基础岗的工作很多都属于机械性的工作。

例如,售前客服每天都需要通过聊天工具接待进店咨询的访客,通过公司制订的销售话术,快速回答客户的问题就好了。

如果你是售前客服,今天下班后思考第二天上班的工作规划,你能想到什么呢?

无非就是继续接待咨询的访客,甚至很多人都不会想第二天的工作规划。

而相比运营、数据分析等偏技术的岗位而言,基础岗能创造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工作岗位职责划定了你的“工作区域”就是这一亩三分地。

感受不到工作的价值,得不到领导们的认可,每天只能做重复性工作,时间久了之后自然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

复杂的职场关系

3、复杂的职场关系足够让人疲惫不堪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勾心斗角。

办公室政治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几乎每家公司都会存在的。

大团队有大团队的内耗,小团队也有小团队的斗争。

试想,如果每天上班坐到办公室里,就能感受到火药味,谁还有心情工作呢?

曾经我也是办公室政治的热衷者,每天都会打听各种八卦,感觉整个办公室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哪里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的眼镜,其实我过的比谁都累。

还有一种就是与上级的关系处理,如果处理的不够妥当,也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领导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针对自己的,他就是看我不爽。

人们的疲惫往往并不来源于身体的疲惫,更多的来源于脑子里的疲惫,每天脑袋里装那么多信息,能不累吗?

脑袋只占身体重量的2%,却每天需要消耗人体总能量的20%,这样的信息负荷之下,工作情绪能好到哪里呢?

疲惫的大脑

“上班如上坟”的这三类原因应该在很多人身上都有过,如果我们选择逃避这些问题会如何?

比如我们换个工作会不会好一点呢?

相信我,如果不懂得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换个工作也仅仅是换个地方“上坟”而已!

「不会游泳的人,即便换个泳池,依然是不会游泳!」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直面并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有3个建议给到大家,但每个建议都需要去尝试,而不仅仅是脑海里过一遍。

1、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很多其他的负面条件都可以忽略!

如果你喜欢做平面设计,却选择了仓储物流工作,你每天工作会开心吗?

如果你喜欢做数据分析,却选择了行政助理工作,你每天工作会开心吗?

如果你喜欢做人力资源,却选择了市场营销工作,你每天工作会开心吗?

我们每个人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的时候。

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把工作变为专业,才能让工作的激情尽可能的延续。

工作和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工作是我们短期内获取报酬的一种方式。

而专业是我们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

在这种工作激情的驱动下,很多负面条件都可以自动克服。

即便我们现在租的是几个平方的地下室,每天吃的是最便宜的外面,领导安排的活似乎永远做不完等等,这些对于我们热爱的工作而言,都是浮云。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说明可能现在的工作并不是你真正喜欢的,或者有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

找到喜欢的工作

2、工作的价值是需要自己创造的,而不是等人给你安排的。

前面讲到基础岗位的工作较为单一,很难创造领导认可的价值。

事实上,每一个岗位都是可以创造价值的,重点在于岗位上的这个人是否愿意去创造价值。

我在创业期间有一个仓储部门交给了阿亮管理,原来我也只认为仓储部门每天就是打单、打包完事。

所以那段时间我对仓储部门的关注度是很低的。

有一次阿亮找我汇报工作,我不以为然的让他汇报速度快一点,因为我觉得应该没什么大事。

阿亮向我汇报了三件事:

  • 1、发货流程进行了优化升级,单项发货速度较以往提升了5分钟。
  • 2、仓储货物重新进行了分类和摆放位置的调整,配货速度较以往提升了10分钟。
  • 3、制定了每月盘点流程和数据记录的工作规范,仓库的实时库存一目了然。

我当时有点没反应过来,为什么做这些,难道以前的工作流程有很大的问题吗?

阿亮说道,先前是每个人自己配自己的,从打单、打包、发货全是一个人完成,效率相对较慢,每天发完货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了,由于快递收件时间截止在6点,所以我们每天会有一部分包裹不能当天发出,导致我们店铺的物流评价分数较低。经过发货流程的优化,现在都能在6点前就完成发货工作,每个人也不用加班,店铺的物流分数也提升了。

我现在才发现我不重视仓储部门是多么一个错误的观点,更要命的是这件事情原本需要运营反馈给我的,但我压根并不知道有这个问题的存在。

我对阿亮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自从这一次后,我要求阿亮每个礼拜都向我汇报一次仓储部门的最新动态,当然一个季度后阿亮拿到了他应该得到的季度奖金。

这件事情对我在创业中做管理也有很大的启发。

在互联网公司专员级别的员工,想领导给你安排满满的任务可能会比较少。如果你希望从专员级走到主管级,那就需要你多花点时间,看看现在的主管是如何创造团队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他是否在主动创造价值。

主动创造价值

3、学会职场钝感力,帮助处理复杂的职场关系。

什么是钝感力?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到,“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获得成功,并能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以及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

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有全新的启发。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的。不管你的头脑多么聪明,学习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话,就无法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

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和,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郁郁寡欢,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

渡边淳一在书中提到了5点使用钝感力的方法:

  •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这5点可以总结成为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职场中任何时候都做到平常心,你会发现你得到的可能更多。

我在公司经常与领导的观点有分歧,经常会产生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都不欢而散。

这个时刻我的内心肯定是骂了领导千百遍的,即便如此,我也会按照钝感力的办法,迅速忘掉这件事带给我的负面情绪,马上进入下一件工作中。

如果跟领导争执完后生闷气,并且久久化解不了,我相信我当天的工作完蛋了,只能加班完成了,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错,第二天又会被领导批评。

综上所述,“上班如上坟”的根本原因仅仅我们没有正确的看待工作,自我设限。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创造价值从而获得领导的认可,才能感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当然,没有比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更有价值了。复杂的职场环境让我们疲惫不已,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提供了5个办法,大家不妨去大胆的尝试。

下一篇:返回列表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