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靠什么脱贫?靠什么致富?对于残疾人,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台江县革一镇新江村总人口3211人,残疾人101人。如何让新江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生活过得有光有彩,是新江村第一书记蔡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今年11月27日,革一镇新江村党建带残建养蜂示范基地挂牌。示范基地项目是村第一书记蔡敏到台江县残联积极争取的项目,发展思路是依托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再由党员带动残疾人发展养蜂产业,让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打造“党建带残建,助力产业扶贫”之路。项目实施成功,将对众多残疾人脱贫致富起重要的示范作用。
据统计,台江县有残疾人5042人,该县革一镇有残疾人504人,绝大多数残疾人因残疾而致贫,是典型的弱势群体,能让如此庞大数量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是脱贫攻坚的一件大事。如何让更多的残疾人摆脱贫困,也是台江县残联近几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当前新江村“党建带残建”发展模式正是台江县残联与州委党校共同探索出的新路。
党建带残建,残疾人发展根基在自建。“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方面是残联部门自身要过硬,有心也要有力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台江县残联近几年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谋求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积极作为。新江村有2800多亩连片的枇杷果园,在此基础上,新江村将新增1800多亩枇杷果园,打造精品水果之乡,将成为贵州“枇杷第一村”,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蜜蜂提供赖以生存环境。今年6月,县残联与州委党校驻革一镇新江村第一书记蔡敏共同探索思考,结合村情,寻找到村残疾人发展产业突破口和契合点,针对新江村特殊的地理环境,提出发展养蜂这种投入不多、见效较快、技术难度不高,特别适合残疾人从事的产业。另一方面是残疾人自身要有志气。残疾人群中有一些有志气、有能力的,靠自己养活自己,但也有不占少数的残疾朋友抱怨老天对自己不公,失去奋力向前的勇气。养蜂项目提出后,新江村党支部充分挖掘本村有志气、能自理残疾人潜力,作为领头羊、骨干力量培养、发力,提振他们的精神状态,加强产业培训,提高产业技能,实现脱贫致富。有残联部门支持、有党支部这个主心骨和部分残疾人昂扬带头斗志,其他能自理残疾人也纷纷坚强起来加入其中,新江村残疾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持续高涨。
党建带残建,残疾人发展核心在党建。在新江村党建带残建养蜂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基地建设,还是入股投资,无论是种蜂引进,还是生产管理,无不有党员特别是村支委活跃的影子,可谓是上下齐心搞产业,这都是党支部作用、党员的积极参与的成果。党支部作为残疾人的主心骨,党组织强不强,战斗力、凝聚力强不强,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脱贫致富尤为关键。没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关怀,就难有残疾人整体的脱贫致富。今年4月份前,新江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前任支部书记辞职,支部几乎一盘散沙。州委党校选派的第一书记蔡敏4月份驻新江村后,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提高, 5月份获得县级学习型党组织称号,接着在6月底获得台江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在第一书记的带领带动下,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杨昌文积极作为,全面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本村残疾人发展脱贫致富项目上更是倍加倾注心血,动员党员关心关怀残疾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支书、党员多次对残疾人骨干力量做思想工作,动员靠自己自强发展,经过动员,村里有21位残疾人加入养蜂项目,最终使养蜂示范基地项目落地生根。
党建带残建,残疾人脱贫关键在产业。残疾人脱贫致富关键在选准项目,管好生产,把握市场。新江村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发展养蜂产业项目,大规模且连片的枇杷基地非常适宜于蜜蜂采集花粉,对生产高质量蜂蜜非常有益。在台江县残联理事长吴必信、新江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和州残联理事长朱建华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考察认证,把新江村养蜂产业作为“党建带残”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示范项目,该项目只需一次性投入,滚动性、可持续性高,可以一变二、二变四,使建设资金、劳动力投入都很低,且技术难度不大,效益可观,一箱蜂投入成本800元,每年产出为3000元左右,产出率是投入的3到4倍。目前,台江县残联在州残联的支持下,准备在发展好新江村养蜂产业的基础上,在革一镇全域推广,不仅惠及全镇504人所有残疾人,而且把其他农户都带动起来,形成产业群,拉长产业链。
党建带残建,残疾人脱贫出路在坚持。路已选好,贵在坚持。新江村党建带残建养蜂产业项目得到县残联领导大力支持,残疾人养蜂事业看到发展向好面,开篇顺利,但正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好要走的路还很长,发展路上一定会碰到很多困难,需得到各方力量进一步关注、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残疾人朋友鼓起斗志,永不消退、奋力向前。同时,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建立科学分配制度,激发内动力,谱写新江村残疾人脱贫致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