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辞职报告怎么写诚恳一点’辞职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2-06 09:51:4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昨天还在和你一起纠结午饭吃啥的同事,今天早上突然交了辞职申请跟你say goodbye。

这就是职场的真实,处处都在裁员,哪儿哪儿都在跳槽。而我们每个人,关于“跳槽”这个念头,想了可不止七八回。只是你嘴上说着想辞职,身体倒是很诚实地打开改了一星期的PPT,等着饭点的到来。

事实上,真正到了要辞职的时候,你需要掌握的方法一点都不简单。有人一定会觉得,辞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辞职报告交上去不就好了么?

事实上,辞职的门道有很多。

30天

内心强悍的人,遇到各种诱惑或者威胁不动摇,一直盯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精进的人,会让让自己,和自己需要照顾的人过得更好。情商在线的人,对人诚恳、对事精明,能够轻易拆解各种明枪暗箭。

具体到辞职这件事来说,一个内心强悍的人如果决定了要辞职,那就一定能辞得掉。一个努力的人则会努力做辞职前的各种准备。一个情商在线的人则会尽量维护好和即将分手的东家之间的关系。

不管你是哪一种,辞职前30天,你就要准备好30天后离开的准备,递上自己的辞职信,想好自己辞职的原因,表达自己辞职的态度,不需要有太多的内心戏,因为辞职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25天

提出辞职后的5-10天,一般会有两种情绪:

一是内疚

二是想赶紧走

内疚一般是公司培养了我,领导也培养了我,对我有期待,但是我这样辞职到底对不对?

事实上,这是正常的情绪表现。不用内疚,如果你去下一家公司,表现得更加出色,给下一家公司增光添彩,这是对你领导最好的报答。

想赶紧走的原因一般是企业文化或者领导太奇葩,有的公司要集体做早操,有的公司唱《感恩的心》,有的要求员工读《弟子规》,有的提倡孝道什么的,这种公司一般来说喜欢用集体和情感来打动人。

这种公司里,领导或者老板对离职员工的态度经常是指责和侮辱性质的。而且还会把离职者的去向拿给仍然在职的同事,当一个笑话来讲。这种公司立刻离开,不用30天。

15天

还有15天,你就要离开这家公司了。

接下来交接是你最重要面对的事情,交接工作一般都会有下面这几项:

1、工作文件:公司各类相关材料;

2、工作资料:工作记录、总结、日志、记事本等,工作职责与内容,外联客户名单、岗位涉及流程与注意事项;

3、工作进程:手上还未完成的工作、待交付的项目等;

4、物品移交:公司固定资产及日常办公用品等物品的移交;

5、财务对接:将经手的各类资金、业务、个人借款等经济相关与财务部门清理。

... ...

认真交接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本分,但凡认认真真交接的人,职业生涯都会不错,但凡马马虎虎交接的人,职业生涯一定会受阻。

10天

是时候,可以将自己离职的消息,告知给一直和自己有配合的工作同事,还有自己一直在交流合作的外部客户。

一是尊重同事,毕竟辞职不会在全公司宣扬,所以难免有其他部门同事不能及时收到消息;二是尊重客户,特别是长期交流合作的客户,自己离开之后要及时告知客户,并且将后面能够继续对接工作的同事介绍给客户。

需要注意的是,都尽量不要使用微信和电话通知,最好是通过电子邮件。因为邮件不仅比微信正式,并且相比电话,还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5天

到了这个时间,我们应该确保交接工作的完善,最终完成对接工作。

当然了,这里存在两个情况,就是看有没有候选人,如果已经有了新候选人,那我们直接与他面对面来对接就好。但我们不能保证在这一个月里,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的接替者,因此这个时候我们要系统地、完整地将资料信息保存下来,做好标签,分好分类,暂时交给主管,等到新来的同事就职后再转交。

同时,对于工作电脑里面的个人信息记录,可以统一清除掉,以免给后来的同事造成工作负担和不必要的麻烦。

建议约上同部门的几个同事一块吃顿饭。在饭桌上,有两件事情建议一定要做:

1、与从来没有说过话的同事主动交流

2、与之前有过不开心经历的同事言和

离别之前的聚会,大家总体开心就好,注意不要去谈论关于工作、同事和公司的不可之处,否则会给同事们造成压力,同时还会不经意间毁坏自己的形象。

0天

到了最后一两天,记得先去与领导打一声招呼,感恩栽培之心,在周围工位上的同事也要一一当告辞。

还要记得主动退出公司内部的工作群,退群的时候,要注意公司大群悄悄退,部门小群可以用先发一个红包感谢大家后,然后再退出群聊。

如果想在退群前说来两句,要谨慎避开工作本身,不要让别的同事误会自己离职有其他原因,否则只会给领导徒增麻烦。

以上,就是30天完整的辞职流程,当然有的顺序可视自身情况调换。但综上一句,离职谁都可能会经历,但是要在过程中合理处理好岗位、自己和公司三方,并不是一件简单事。

关于离职前一个月,你还有哪些想要补充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点个赞

支持原创


员工管理和人才体系

更多人力资源知识技能

点击↓了解更多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