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车的节气门总成
↑保险公司发给刘先生的节气门总成照片
客户
4S店维修工单与定损单不一致
8月27日,刘先生在龙泉驿发生四车追尾事故,车辆前后部位皆受损,对方全责。随后,他的车被拉到了成都艾潇斯柯达4S店进行维修。9月10日,他前往提车,发现车有些地方没有修好。
“进气歧管有裂缝,我就觉得这个部位应该没有换。”刘先生说,他自己曾在4S店做质检员,非常了解车辆维修,他当即询问了工作人员,“对方说,这是小问题,如果要换就动发动机,划不来。”
他觉得此话有理,没有追究。可不久又发现,制冷剂软管位移特别大。“这种肯定是发生碰撞导致的位移,一看就是没有换过。”刘先生说,在他的要求下,他从4S店拿到原装制冷剂软管,自己亲自换上。同时他又改变主意,要求把进气歧管换掉,可是4S店给的疑似非原装配件,他没敢装,将它扔在了后备箱。
“你看看这个进气歧管有斯柯达的标志么?”刘先生说,他的车购于今年6月,事发时仅开了5000公里,几经折腾后,他要求4S店出具维修工单,并从平安保险公司拿到定损单。他将两张单子一对比,发现了问题:维修工单的维修项目有55项,保险公司的定损单却只有50项,但维修金额一致,都是2.1万元。
虽然维修金额一致,但两份单据,维修项目不一样,部分项目的维修单价也不一样,刘先生怀疑,4S店列出的部分维修项目,根本没有做。比如,维修工单和保险单上都有的行李箱铰链,他就觉得没有做。“上铰链肯定要拧螺丝,肯定损害漆面,你看,这里漆面完好无损,没有哪个安装师傅可以做到这一点。”10月15日,刘先生将后备箱开合处指给记者看。
刘先生说,最大的问题是,定损单上有个价值1548元的节气门总成,这是发动机上的一个部件,在维修工单上没找到这个项目。他让保险公司将定损照片发给他,结果他发现,这根本不是斯柯达车辆的节气门总成。
“每个品牌的配件有差异,这个一看就不是斯柯达车辆的。”刘先生说,所有证据指向一个可能性,4S店虚报维修项目,“如果把所有没有做的项目算上,大概多报了2500元,而且维修工单上的价格,完全是可以改的。”
刘先生说,维修金额为2.1万,这笔钱直接从保险公司到4S店。从表面上来看,他似乎没有损失,但是节气门总成是发动机配件。“在保险单上多了发动机的维修项目,车会迅速贬值。”
员工
多报定损 给客户返点5%
10月15日,记者以朋友身份陪同刘先生到成都艾潇斯柯达4S店 ,接待他的是以前的服务顾问张某某。
对于刘先生质疑的节气门总成问题,张某某表示,节气门总成根本没有换过,4S店只不过发了一个旧件照片定了一个损。“拿旧件(定损)的费用,来冲抵你的保养和返点。”张某某说,4S店提出给刘先生送保养,这个钱不用消费者出,可是4S店又不愿意出,就只能通过保险公司报定损来解决这个事情。
“任何4S店都有这个问题,不可能没有。一般来说,返点比例为维修金额的5%,你算一下,基本是(多报的)这部分钱。”张某某说,多报一个节气门总成不会对车价值有什么影响,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找他。
张某某说,进气歧管是原装的,是一汽大众的原厂件,不是斯柯达的。“我当时跟你说过,你着急的话就外面给你拿一下。”张某某说,至于铰链没有更换,也不是他的问题,“不是我不给你换,是维修师傅不给你换,你何必纠结这个事情,现在你要换就给你换,要退就给你退,退给你的话就送你保养,结果还不是一样的?”
刘先生表示,他对这家店已失去信任,建议把钱退回保险公司,自己重新找4S店维修。
最后,双方找中间人调解,最终同意,4S店将未做项目节气门总成、进气歧管和铰链总计2500元退回刘先生。
事后得知记者身份后,张某某说,多报定损,返点送保养确实是行业潜规则,“市场返点比例是5%到10%。”他说,即便一个事故车维修实价1万,定损到了2万,也挣不到钱。任何事故车的原件都没有办法做到100%用原装,但刘先生的车全部是原装件。
“事故车一次性要有几百个零件,没有哪个4S店能够一次性配齐,顾客要车时间又很紧。”他说,一般4S店拿到配件加价25%卖,加上工时费,配件利润不到30% 。
因为刘先生这事,张某某称,自己被罚款2000元,被迫辞职。“他每次来,又不提什么诉求,我们心里明白得很,他就是想要钱。”
4S店
确有单据不一致问题
成都艾潇斯柯达4S店服务总监杨先生说,客户委托4S店给保险公司定损,他将维修工单和保险公司定损单进行对比,发现确实存在“单据不一致的问题”。
“维修单和保险定损单据不一致,说明我们的标准没有达到单据一致,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杨先生说,第一,目前4S店已经和客户协商好了,没有换的地方,给予客户补偿;第二,对内部做了调整,对服务顾问予以劝退和辞职处理;第三,我们感谢媒体的监督,也代我们向客户道歉。
10月15日下午,记者致电平安保险。10月16日,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回应说,关于维修站维修工单与该公司定损报告部分项目不一致,该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业人员核实理赔作业各环节,最终确认该公司在本案例处理中均按保险合同约定、正常作业标准对车辆损失进行核定,对于修理厂的维修作业毫不知情。后续,该公司将督促合作单位规范操作,避免类似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