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如何申报采茶】***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中国非遗申报为何能热度不减?非遗研究专家马盛德点出两条原因

时间:2023-04-26 06:55: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数量居世界第一。作为原文化部非遗司一级巡视员、非遗研究专家,马盛德亲历多项中国非遗的申报,对非遗保护有着深入研究。本期口述版邀请他谈谈非遗保护进程和中国非遗的魅力。

马盛德

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来,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把消息转发到了朋友圈,与朋友们分享。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更是有饮茶的习惯,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我们也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可或缺、必不可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中国茶文化所特有的价值和品质。

采茶工在福建武夷山茶园采茶

这一项目申报之前的文本论证阶段,我也应邀参与。回想起来,那时与国内众多专家一起讨论、一起研究,自己也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制茶技艺以及方方面面的习俗,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包含两个部分内容,一是传统制茶技艺,即有关茶园管理、茶树种植、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工艺,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二是与种茶、采茶、制茶、饮茶、品鉴等相关习俗,比如,制茶师根据当地气候、物候,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还有,与种茶和采茶实践活动相关的各类民间祭拜、祭奠等祈福祈愿仪式,由茶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采茶歌”“敬茶歌”“采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都是茶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我国多民族所共享。比如到了浙江,我们便要喝上一口清爽甘醇的西湖龙井,感受江浙一带如茶澄清淳朴的风土人情。辗转于福建闽北,生长于“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的武夷岩茶又成了最佳之选,它茶汤浓郁,甘馨可口,令人回味无穷。而流连于云贵高原,普洱、毛尖会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物候和茶工艺,甘甜醇厚,久久难忘……中国茶和茶的内涵实在是丰富多姿。

通过那段时间与专家们的讨论交流,我对茶的本体方面有了深层的了解,由茶去观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风俗习惯,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人们对文化的创造力。

我一直投身于非遗保护和研究工作。2009年,我到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作。得益于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在任职期间,有很多机会到全国各地进行深入调研。茶及其文化习俗,一直是我们要了解的重要遗产项目。

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到云南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的一次考察。千年古茶树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景迈山先民用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方式创造了林茶共生的森林景观,延续千年并保存至今。身处茶林,可以想象到,这里的世居民族以茶为生的常态,他们以茶林管理、茶树种植、土地利用和村落建设为一体,塑造了景迈山山与林、林与人、人与茶的和谐文化景象。

在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四川雅安,我第一次观察了黑茶的制作工艺,也是第一次目睹了我在青海老家从小喝的黑茶的生产、加工的过程。黑茶的制作从原料的采收开始,要经过四次发酵,完成一二十道工序,再分级装包,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令人赞叹。2008年,雅安的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雅安黑茶制作技艺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天人一体、兼容并蓄的理念。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平和包容的心态、塑造着含蓄内敛的文化品格,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千百年来,茶的饮用与分享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重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