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申报人微梦想】400多名大学生连着8年,为山区老人举行了5万张婚纱照照片中的爱情长跑。

时间:2023-04-23 13:41:0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忘怀。

一位老人年事已高,不能久站。尽管同学们努力压缩时间,加快进度,老人还是难掩身体的疲惫。庄孟月感觉到,爷爷已经很不舒服。一旁的妻子问道:“你还站得住站不住?”爷爷摆了摆手,笑着说:“放心,我还有力气跟你拍照。”

庄孟月发现,身边不少同学对待爱情,“就像打游戏,永远期待着闯下一关”。见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她觉得,有的快乐终归是短暂的,不妨培养一段“慢一点”的感情,两个人走得长久,或许才是“更有意义的幸福”。

当时间的刻度拉长到40年、50年,甚至70年,这群年轻人看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懂得了“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20岁出头的李洪柱,是大桥底下的第一批轮船司机长。也是在那一年,他和妻子熊三姑一见钟情,迈入婚姻殿堂。

“我最高兴的,就是当年在武汉长江大桥上遇见了她。”李洪柱一边说着,一边望向正在化妆的妻子,眼神驻留。

熊三姑换好了婚纱,李洪柱像孩童一般笑着,直呼:“好看,好看!”

见证爱情,也找到人生伴侣

25岁的“老队长”耿圆平就是在这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2018年暑期,耿圆平和卢瑶同为“圆梦计划”的一员,分赴湖北咸宁、黄冈为老人拍照。他们在实践中相知、相恋,也发现了彼此“在爱情观上的契合”。

耿圆平清晰记得,4年前到乡下拍照时,一位老奶奶专门骑上代步车,把正在农田里忙活的老伴接了回来。爷爷起初还有些嗔怪,“地里的活儿这么忙,把我喊回来干啥?”

了解孩子们的来意后,爷爷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却难掩内心的激动。镜头前,两位老人凝望着对方,眼角闪着泪光。耿圆平还记得,拍摄完成后,爷爷双手紧紧捧着照片,端详了许久。

耿圆平说,这对老人把稀松平常的日子,过成了理想中的模样。这让他和卢瑶萌生了对爱情的向往。他们明白了,从“爱情”走向“家庭”,不仅需要轰轰烈烈的誓言,更需要彼此的投入、包容和信任。

2022年8月20日,这对相恋5年的年轻人,做出了“两个成年人的慎重决定”——正式订婚,准备迈入婚姻殿堂。他们的爱情宣言,是“始于心动,终于白首”。

胡浩是耿圆平上一届的队长,他和妻子同样因“圆梦计划”而相识。在他们此前的人生规划中,从未想过在不到30岁的年纪结婚。

胡浩说,正是在见证暮年爱情的过程中,自己收获了爱的勇气,“遇到对的人,就要勇敢地走下去”。2022年7月,他们正式领证结婚。

看见爱情,也看见爱情里的生活。

大三学生陈子烨一度感觉,长大之后,自己对于隔代的亲情,总有一些隔膜。直到2022年暑假,陈子烨和“圆梦计划”江西九江分队的队员们一起,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下了他们人生第一组婚纱照,这才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谈话间,陈子烨第一次知道了十几年前外公在外婆生病时的承诺,“我愿意把我的器官移植到你身上,哪怕我少活十年”;第一次知道了爷爷陪奶奶一起,三赴上海治疗,“不信邪”地战胜疾病考验。

她感受到,长辈的爱情和人生慢慢开始真切地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

镜头里的“老年爱情故事”,并不总是皆大欢喜,也不乏难言的泪水。

2022年暑假,“圆梦计划”韶山分队的队员们,在韶山团市委和映山红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驱车穿梭在一个个山村。

当来到刘德明、沈爱兰夫妇家中时,这些大多在城里长大的大学生,对眼前的一幕感到震惊:这是一间半山腰上搭起来的“趴趴屋”,墨绿色木质窗户早已缺失了大半,用两块木板、几根木棍前后补了两层,斑驳的红砖层层堆叠,垒得并不整齐。看到孩子们过来,88岁的刘德明坐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静静地笑着。

刘德明是一名从抗美援朝战场上退伍的老兵。由于在战场上负伤,加之年事已高,他的神志已经模糊,语言沟通也不再顺畅。沈爱兰说,几十年来,他慢慢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爱笑。“他喜欢人多,看到人多他就很开心”。

1959年,刘德明退伍后经媒人介绍,与沈爱兰相识。刘德明比沈爱兰大7岁,怕沈爱兰嫌弃,相亲时,他特意把自己说小了4岁。沈爱兰回忆道:“我们的恋爱很简单,父母说可以就可以”。

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只有24元的彩礼,“吃饱饭都是问题”。婚后,刘德明在农机站打米、磨面、弹棉花,沈爱兰则在家里种地。两人就这样相伴走过63年。

镜头前,刘德明换上了崭新的军装,佩戴着一枚褪色的军功章。沈爱兰穿着胸前绣凤的秀禾服,戴起新娘头饰,眼泪顺着满是皱纹的眼角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而身旁的刘德明,一直笑着。

7月的韶山,白天平均气温达35摄氏度。十几天的拍摄结束,实践队里“每个人都黑了一圈”,但他们认准了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没有一个人喊累。

看着两位老人拍婚纱照的一幕,站在镜头背后的李菲,眼泪“差点儿没忍住”。

在00后大学生李菲的记忆中,自己鲜少接触过相伴几十年的夫妻。她注意到,不少年轻人在恋爱、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点儿“小风小浪”,总喜欢吐槽“不会再爱了”,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加入团队两年来,李菲见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老年爱情”——有人在战争烽火中守望,有人在自然灾害前挺立,有人平平淡淡厮守一生……在那些“并不太平”的日子里,他们以一种近乎执念的爱,坚守着、生活着。

李菲开始“相信爱情”了。她觉得,真正相爱的人,决不会因为“小风小浪”而分开。

“圆梦计划”团队一场爱的接力

如果说爱情是“一辈子的长跑”,8年来,这支团队则以一种朴素的方式,跑着一场关于爱情故事的接力。

“圆梦计划”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共拍摄了5万余张照片,为1400多位老人拍摄了婚纱照和个人艺术照,圆了650余对老龄夫妇的婚纱梦,举办了5场婚纱摄影展,记录汇编了近1000位老人的爱情故事。

刚成立时,“圆梦计划”不过是个十几人的小团队,到现在已有10支分队,400余名成员,总志愿服务时长超8万个小时。8年来,团队已在武汉、红安、景德镇、重庆、林州、宜昌等全国30个地区开展了活动。

这群年轻人,不只向老人“学爱情”,也“学奋斗的人生”。

2021年7月16日,“圆梦计划”江西景德镇分队的队员们,拍下了一张只有一个人出镜的“婚纱照”。

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91岁的余二妹,她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称号——“瓷宫奶奶”。余二妹幼年丧父,12岁起跟着舅舅学做陶瓷,由此开始了80年的陶瓷人生。72道制瓷工序了然于胸、1988年主动“下岗”建厂创业、打造“九龙闹海”巨型陶碗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她的前半生,足够壮阔。

2010年,80岁的余二妹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作出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她要在景德镇修建一座属于这座城市的“瓷房子”。

搭上千万身家、花光毕生积蓄,还欠下几十万元债务;为了省钱,她从没穿过超50元的衣服,常常用一块五的泡面充饥。

“瓷宫”初建时,请设计师要200万元,余二妹觉得不值当。于是,小学文凭都没有的她,跑去打印店花20元打印了一张福建土楼建筑图。她一个人住在茅棚,亲自监工,一边推敲一边指导工人。茅棚里无水无电,晚上睡觉将洗脸巾盖在脸上,早晨起床时洗脸巾上面蚊虫遍布。

为了打造出“博物馆”的样子,她还用尽一生收藏的6万多件瓷器,砸烂80吨碎瓷片,一一嵌入墙壁。

5年后,位于景德镇浮梁县新平村的第一座圆形宫殿“瓷宫”诞生了。这座斥资6000万元、容纳6万多件藏品,上下三层容纳各类陶瓷的私人宫殿,还被评为了2A级旅游景区。

时任总队长陈政燃介绍,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余二妹的事迹后,大家深受震撼,正巧要到景德镇开展活动,便打算为她拍摄一张特殊的“婚纱照”。

余二妹的追梦故事并没有结束,她最终的梦想是打造“三圆三方”6座宫殿。她对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说,“如果阎王爷要见我,我也要把(瓷宫)弄完再去。我想干的事情,什么(困难)都挡不住我”。

“不顾他言,不顾劝阻,以信仰之名,筑意义之宫”,在小分队拍摄的纪录片里,他们留下了这样的感叹。实践队队员刘梦婷在工作日记中写道,“‘瓷宫奶奶’佝偻的身躯、为梦想执着的背影特别伟岸,我们这些年轻的花朵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镜头里,余二妹身着秀禾服,手握团扇,在雄伟的瓷宫前站得笔直,完全看不出已是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她深凹的眼眶里流淌着笑容,干瘦的身子在“千年瓷宫万年藏”的巨型牌匾下更加挺拔。她说,自己一辈子从未化过妆,也没有穿过这样漂亮的衣裳拍照,心情很是激动。

王家岭村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一个“山沟沟村”,位于西陵峡段,是三峡最险峻之处。2021年暑期,实践队员来到王家岭,听73岁的老支书谭光俊讲述这里从“穷山沟”到“亿元村”的蝶变之路。

王家岭村世代种植玉米、红薯、南瓜等粮食作物,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村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贫困。

改革开放后,王家岭村响应国家号召,全村改土种橙。时任生产队队长的谭光俊回忆道,当时“阻力极大”。村民世代务农,担忧种的脐橙卖不出去,到时候粮食也没的吃了。有时候白天栽下的橙苗,晚上就有人拔。

谭光俊的妻子谢克香一直支持丈夫的决定。没多考虑,夫妻俩首先便把自家的土地全部进行了整改。就这样,“一户种带动户户种”,新鲜的脐橙慢慢引入了“穷山沟”。

1982年,王家岭村开始“包产到户”;1992年,村里实行“一村一品”,下大力气开展规模化种植。

“我们那时候要自己背着橙子,天没亮就起床,爬山路到镇子上卖。”回忆起刚开始种植的几年,谭光俊和谢克香满是心酸。

脐橙树真正变成“摇钱树”,是在2015年。那一年,村里通了新修的公路,夫妻俩“手挑肩扛”的记忆彻底成为历史。

上世纪90年代,王家岭制定的生产目标是,全村脐橙产量达到200万公斤。现如今,村里一个家庭的年产量就能达到200万公斤,全村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公路通了,WiFi快了,村里的年轻人逐渐“归巢”了……谭光俊和谢克香向队员们细数着王家岭村的点滴变化。面对镜头,两位古稀老人开心地比了个“耶”。

8年来,团队始终保留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实践地点都靠同学们自主联系确定。队员们自主申报、自主联系,直至材料通过审核、获得当地相关部门回函,这支小分队才能宣告成立。几乎每一个分队长都在采访中向记者“诉苦”,从开始联系到落地执行的每一步,从不缺少困难。

每年一到暑假,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实践队伍数不胜数,如何“脱颖而出”获得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少老年人曾有受骗经历,如何让他们相信团队真的是“免费拍照”?老人大多只会方言,如何想办法克服语言障碍,让沟通顺利进行?团队成员来自天南海北,如何安排好十几人的衣食住行?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2022年新加入团队的赵晨,“有惊无险”地成为了“圆梦计划”黄冈分队的队长。或是因为持续的坚持、或是因为平日里人缘不错,最终,赵晨招募到了满意的队员,也在最后一刻拿到了黄梅县的接洽函。

在余进文眼里,这个平日里常戴一副白色圆框眼镜的男孩,大学前两年一直都是一个沉默寡言且十分低调的人。加入实践队的几个月后,赵晨变得开朗了。带领团队来到一个陌生的小县城,他可以把一行十几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以在媒体的镜头前侃侃而谈,也习惯于每晚开会时为队员们鼓劲加油……看到赵晨的成长,余进文很是欣慰。

就读于人文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赵晨,未来想成为一名“像余老师这样的人民教师”。他也想帮助自己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将志愿服务继续做下去。

2020年,耿圆平大学毕业后,考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成为一名三峡船闸运行一线的业务员。他说,大学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他明白,要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里面牵手的那对是我爸妈,感谢圆梦团队,做了儿女们都没做过的事”“爷爷奶奶好幸福呀!这个圆梦很有意义”“还有想拍的,怎么联系你们?”……在团队新开设的抖音账号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留言。

2022年暑期实践临行前,张涛特意嘱咐新队长赵晨,回到黄梅,一定要去看望赵新国和黎鸾姣夫妇。

得知一批新队员回访,赵新国一大早便在家等候。他特意把3年前拍摄的婚纱照摆在了家中最显眼的位置。照片里,赵新国身穿黑色西装,俯身凝望着坐在轮椅上、着一身雪白婚纱的妻子,眼里满是爱意。

看着赵新国把黎鸾姣从三楼一步一颤地背下来,赵晨陷入了深思。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正改变着年轻人的爱情观念。在“快餐式爱情”盛行的当下,“我们羡慕老年人的相濡以沫,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

面对镜头,其实大多数老人并没有天生的“镜头感”。他们常常眼神不定,甚至局促不安,难掩惶恐。志愿者除了引导老人调节表情,更重要的是瞅准时机,连续抓拍,然后从成百上千张照片中选出最满意的两张。

这是大多数老人一生中第一张“像样的照片”,也可能是最后一张。

2019年年底,余进文接到了一通从湖北黄冈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说,自己的老伴不久前去世,“谢谢你们大老远给我们拍照,这张照片现在是我唯一的念想了”。

2022年7月的一天,河北平山县的一位老人拍完照,脱下婚纱,把总队长李立月叫到一旁,紧紧握住他的手,请他再给自己单独拍几张半身照。老人说,“等我走了,就用这张做遗像”。

张子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