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药学专业申报】发行《河南省药学类(非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申报评价标准(试行)》!

时间:2023-04-19 05:47:2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0万字以上,且本人在学术著作中不低于2万字)。

(5)获得本专业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不限名次),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前5名,一等奖限前7名)1项以上。

(6)药学领域国家级二类和省级一类技能大赛前三名获得者。

(7)主要参与过研究并形成国家指导原则、检查指南、管理办法等制修订1项以上;或主要编写(需提供材料证明工作量)省级检查指南和管理办法制修订1项以上,并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

(8)主要参与过(限前10名,单位提供贡献工作量证明)药品研发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获得新药临床试验许可或新药生产批件1项以上;或主要参与过(限前10名)国家级(或省级,但须主持并取得优秀结果)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等项目(课题)1项以上,并取得优秀成果。

(9)主要参与过并形成国家药品标准、补充检验方法、快检方法、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国家药典等的制修订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负责人(限前3名)完成过行业或地方药品标准、补充检验方法、快检方法、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的制修订1项以上,并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

(10)主持过新药、系列药品市场情况分析预测调研或药品上市后风险评估/预警,并编写有价值的调研分析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须公开发表并作为投资依据或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1篇以上;或独立承担过药品鉴别、养护、加工炮制、栽培养殖、调剂制剂等工作,在其中2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1项以上)有独特专长,解决过复杂的技术问题,并得到2名以上本专业在职在岗正高级同行专家认可(需提供专家鉴定材料和专长证明材料)

(11)担任检查组长参与重大复杂、高风险品种的现场检查年平均3次以上,对疑难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参与相关技术标准和或指导原则的起草(附原始资料);或主持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和GSP标准执行工作或主持药品生产管理和GMP标准执行等工作,担任企业研发、生产、质量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以上职位累计满5年,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或生产管理问题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须经2名以上本专业在职在岗正高级职称专家的鉴定。

(12)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编写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规范、质量管理规范、饮片加工工艺等中药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1项以上,并推广应用;或主持解决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或疑难问题2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1项以上),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在同行中被推广应用(需提供佐证材料)。

(13)主持(市)厅级以上被采纳的药品研发方案设计、技术改进项目或获奖成果的研究工作2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1项以上);或主持新药成果的转化或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的推广应用2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1项以上),需提供2名以上本专业在职在岗正高级同行专家综合评价意见。

(14)主要参与过(限前10名)药品研制或生产领域省级以上重大项目1项以上并结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限前5名)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工作1项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果(需提供佐证材料);或主持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1项以上,并取得相应的成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经费不低于50万元(需提供佐证材料)。

(15)作为技术专家或统计专家参加过全国性能力验证计划1项以上,并取得满意结果,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国家级或国际能力验证计划1项以上,并取得满意结果;或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编写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相关技术文件,并承担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行业发展动态等专题1项以上,并有一定的成果(需提供佐证材料)。

(二)主任药(中药)药师(非医疗机构)

1. 专业能力要求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熟练掌握运用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有丰富的业务组织管理能力、破解复杂疑难问题能力和跟踪学术前沿开展科研攻关能力、引导医药行业发展的前瞻能力,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具备撰写高水平专业报告的能力,能够带领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带领本行业、本单位取得显著成绩和业绩。申报人员提交任期内较高水平的相关专题报告3份(每份在2000字以上)。要求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符,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理论能力与水平。

2. 业务工作能力、经历要求

须符合下列条件中的4条以上,其中省、市级单位须具备前6项中的1项。

学历不符合申报条件中规定要求的,可破格申报评审,但须满足下列条件5条以上,且须具备前6项中的1项。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本专业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限前2名,国家重大专项等课题需为子课题负责人以上);或主持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以上。

(2)省、市级单位申报人员以第一作者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文2篇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和2篇以上本领域国家级权威期刊论文;县级以下单位申报人员在本领域国家级权威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3)作为主要发明人(限前5名)获得国家授权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发明专利2项以上;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授权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

(4)作为主编撰写1部以上具有正规书号的学术著作(10万字以上,且本人在学术著作中不少于4万字)。

(5)获得本专业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前5名,一等奖限前7名);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限第1名,二等奖限前3名,一等奖限前5名)1项以上。

(6)药学领域国家级二类和省级一类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得者。

(7)主要参与过研究并形成国家指导原则、指南、监测或审核查验相关管理办法等制修订2项以上;或主要编写(需提供佐证材料)省级检查指南、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制修订2项以上,并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

(8)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限前5名,单位提供贡献工作量证明)药物研发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件或新药生产批件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限前5名)国家级(或省级,但须主持并取得优秀结果)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等项目(课题)2项以上,并取得优秀成果。

(9)主要参与过并形成国家药品标准、补充检验方法、快检方法、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国家药典等的制修订2项以上;或作为主要负责人(限前3名)负责过行业或地方药品标准、补充检验方法、快检方法、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的制修订2项以上,并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

(10)主持过新药、系列药品市场情况分析预测调研或药品上市后风险评估/预警,并编写有价值的调研分析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须公开发表并作为投资依据或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2篇以上;或独立承担过药品鉴别、养护、加工炮制、栽培养殖、调剂制剂等工作,并在其中3项以上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有3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2项以上)独特专长,解决过复杂的技术问题,并得到3名以上(县级以下单位2名以上)本专业在职在岗正高级同行专家认可(须提供专家鉴定材料和专长证明材料)。

(11)作为国家级检查员,作为技术骨干参与过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或针对药品安全检查的重大风险隐患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有效避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并形成分析报告等研究型工作,并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需提供佐证材料)或在本领域国家权威杂志发表;或主持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和GSP标准执行工作或主持药品生产管理和GMP标准执行等工作,且担任企业质量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以上职位累计满5年,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或生产管理问题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须经3名以上本专业在职在岗正高级职称专家的鉴定。

(12)主持编写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规范、质量管理规范、饮片加工工艺等中药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2项以上,并推广应用;或主持解决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或疑难问题3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2项以上),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在同行中被推广应用(需提供佐证材料)。

(13)主持(市)厅级以上被采纳的药品研发方案设计、技术改进项目或获奖成果的研究工作3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2项以上);或主持新药成果的转化或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的推广应用3项以上(县级以下单位2项以上),需提供3名(县级以下单位2名以上)以上本专业在职在岗正高级同行专家综合评价意见。

(14)主要负责(限前3名)过药品研制或生产领域省级以上重大项目1项以上;或主持过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工作1项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果(需提供佐证材料)。

(15)主持和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1项以上,并有相应的成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经费不低于100万元;或县级以下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限前3名)完成过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相关技术文件编写,并承担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行业发展动态等专题2项以上,并有一定的成果(需提供佐证材料)。

第四章 附则

第八条 本标准所称“学历”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专业学历。取得国(境)外相应学历学位的人员,需提供国家教育部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第九条 本标准规定的能力业绩条件均应为聘任现职称以来取得,全日制脱产学习期间取得的业绩不可参评,若任职期间参加全日制脱产学习,任职年限需扣除学习时间。

第十条 药学类(非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含博士研究生)认定中级职称资格需通过国家执业药师或主管药师考试;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可初定中级职称。

第十一条 本标准所提及的论文或著作(译著)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出现并列第一作者的文章仅供排名第一者使用。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论文汇集等。SCI按照中科院收录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按照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科技核心期刊按照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目录。期刊目录的制定随中科院、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目录动态调整。

第十二条 发明专利仅限原始发明人使用。

第十三条 本标准中“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第十四条 跨系列转评的,凡跨系列参评人员,当年不得连转带评,任职年限与药学相关的可累计计算。

第十五条 对在药学类专业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业绩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河南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破年限申报参评相应层级职称。

第十六条 对民营企业引进的博士研究生,企业博士后等专业技术人才可按照《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切实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标准由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业务部门负责解释。未涉及的事项,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