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学科带头人,志中从事神经重症及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学研究已有16年。2018年,白云区政府与该医院“结婚”,南方医院正式托管太和医院,实现了与各临床的垂直管理,熙中成为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积极推进地区脑卒中预防网络建设。
31825&from=ar;x-expires=1707073617&x-signature=kGucKaUcMI2pnxdPRm5vrTu9DgE%3D&index=4" width="640" height="426"/>姬仲
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院,姬仲并没有水土不服,而是通过横向整合资源,纵向深化基层卒中网络建设,高质量完成了白云区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
“太和分院大力推进了9家区属120单位建设成卒中救治联盟,推动了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搭建白云区西部卒中联盟。”姬仲介绍说,该院通过实现专科资源共建共享,有效补齐薄弱学科短板,加大对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
除了大力推动基层构建卒中救治网络,姬仲还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卒中救治质量。去年,姬仲兼任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卒中介入手术室主任,开始探索信息化手段在卒中救治流程中的运用,推动院内卒中救治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急救绿道管理模式,院前急救信息需通过绿色通道微信群沟通,到院后需建立纸质版质控表、评分表、知情同意书、溶栓风险评估表,救治完成后需由专人上报数据至国家脑防委系统,难以做到卒中抢救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姬仲表示,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在推动卒中急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试点卒中急救绿道质控软件的上线,使病历由纸质化迈向数据信息化,多学科信息联动,无缝衔接,高效、精准。“卒中急救绿道质控软件可记录早期救治及随访的关键时间点和关键数据,包含了院前急救、急诊、ICU、导管室、病房等模块,实现院前心电图等信息及时传输给目标医院,与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直接对接,做到授权指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7月9日,卒中急救绿道APP在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正式投入使用。姬仲表示,整合使用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辅助软件,有助于提升医院急救效力,有研究证实使用急救绿道APP可缩短会诊医师到达时间62%,加快CT检查完成时间14%,减少抢救室滞留时间22%。
在基层卒中救治工作中,姬仲一直不遗余力、不畏辛劳,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拽”回来,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基层卒中体系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王尼萍
执着坚守“生门”护佑新生命的诞生
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位医生,她从事妇科工作33年,党龄24年,以仁心、仁术治病救人,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赖和赞誉,也给身边的年轻医者树立了榜样,她就是大产科主任王尼萍。
工作中的王尼萍
作为产科首席专家与大产科主任,王尼萍参与了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机场路院区、广园院区的门诊、查房、手术、带教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危妊娠的诊治,孕产妇危急重症抢救和产前诊断,尤其对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有着较深的研究。“干妇产科这个行业,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工作中的韧性和耐心,以及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王尼萍说。
从业多年,王尼萍成功指挥抢救了众多前置胎盘、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妊娠合并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急危重症病人,并带领产科医护人员开展了妊娠期、产褥期、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开展复发性流产、早产专科建设。在王尼萍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加强了对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学习,提高妊娠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编写了《产科诊疗常规》,制定了《产科血栓风险评估表》并在全区应用。
“医生的技能分两种,诊断技能、手术操作等是硬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千万不要忽视软技能的培养,如沟通、真诚、决断力等。我希望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医院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妇产科技术的专业人员,形成专业梯队。”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以王尼萍为中心形成的妇产科团队,不仅硬技能过硬,软技能也同样过硬。她除了耐心向年轻医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向他们传授爱岗敬业、廉洁行医的精神,用自身的言行传授如何关爱病人,如何与病人沟通和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乐意配合治疗。
工作中的王尼萍(右二)
2月1日,张女士到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机场路院区产科住院待产。她是一位合并有多种高危因素的初产“糖妈妈”,患有边缘性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合并右侧卵巢囊肿、高脂血症、胎儿脐带绕颈两周等。王尼萍亲自操刀,顶着重重困难,巧妙控制出血量,最终张女士顺利生下爱女,并剔除了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术后均无恶变。4月1日,张女士特地送来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锦旗,表达对王尼萍及全科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这样平凡的感动,带给了这个社会温暖,也给了我们医务工作者一股满满的正能量!”王尼萍说。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素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轻病人的身体、精神负担,应该是我们每个医生服务于民的基本准绳。”30多年来,王尼萍就是凭着这样执着的工作信念与处世态度,怀着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因爱坚守,为爱前行。
▌陈东成
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筑起安全墙
今年是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陈东成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的第26年,他是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主任医师。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带领全科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为保障居民健康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陈东成
“主任,35床患者出现血压过低,请过来指导。”“主任,发热门诊有位患者符合收治标准,护士现在带到隔离病区观察。”“主任,刚才区卫生健康局总值通知,从外院转一位患者到我院隔离排查,详细情况已发到微信。”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是白云区唯一一家区级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陈东成所在科室承担了全区疑似病例集中收治和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管理工作。自1月22日隔离病区接收第一位患者以来,到隔离病区关闭,共收治观察、诊治了160多名患者。
每天,陈东成要接上百个电话,小到指导垃圾处理、防控区划分、隔离病人管理,大到制定防控方案。“我每天都要处理科室行政、患者抢救、会诊诊断、隔离、报告和治疗等各项事务。”收治高峰期,陈东成带领科室团队克服了人手不足等重重困难,将10张隔离病床增加至19张,后期还将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病区全部用作隔离病区,床位增加至31张。同时,合理安排调度全科人、物、设备资源,精准确定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科学及时的救治,让患者和家属放心,让群众安心。
陈东成(右二)
“早一分钟给出治疗意见,患者就能早一分钟明确治疗方向,减少一分感染危险。”作为白云区专家小组组长,陈东成对专家小组微信工作群里的会诊信息,都是第一时间回复。他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每天24小时线上指导会诊疑难病例,与专家小组成员讨论确诊疑似病例,对高度疑似病例患者进行转移接收,调配隔离病区整体工作,带领科室所有人员奋战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我们要做群众身边的‘好大夫’。”陈东成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正是有了众多像陈东成一样的医务人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才有了广大群众的健康平安。
▌黄海清:
扎根社区当好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我们社区的黄医生,不管是治病救人,还是疫情防控,不管是健康管理,还是沟通服务,他都样样精通。”在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时常这样夸赞。他们口中的黄医生,正是在该中心工作的基层医生黄海清,他用敬业与奉献,施展“十八般武艺”,护航居民的健康。
工作中的黄海清(右一)
今年40岁的黄海清,是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2012年经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师岗位资格,2013年晋升主治医师,2018年晋升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门诊工作和全科医疗门诊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临床服务和全科医疗服务。
多年来,黄海清总是把工作想在前头、干在前头,坚守好基层医生这一岗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熟练掌握中医内科诊疗方法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将技术充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他在老年慢性疾病等治疗方面独具见解,并开展精准治疗,门诊及临床效果显著,赢得了不少赞誉。
“社区医疗机构最缺乏的就是全科型专业化人才,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减除病痛。”黄海清说。平日里,他不敢放松对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的医术提高了,居民才能得到更好的临床处置与治疗。
作为科室副主任医师,黄海清身兼数职,工作范围有内科门诊、慢病管理、专家门诊等,十分忙碌。疫情防控期间,他还要兼顾日常救治、社区排查等工作。他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医生。“黄医生每天做这么多工作,简直堪称‘铁人’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如是评价。
工作中的黄海清(右二)
除了在中心日常出门诊,黄海清还会拿起巡诊包,到社区为居民看病。“我早点去给病人诊治,他们就能早点康复。”谈及为何如此马不停蹄工作,黄海清这样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是最小的基础医疗单元,但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本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医生。”黄海清始终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患者,让患者不仅得到及时治疗,其焦虑不安的心理也能得到治愈。
黄海清常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他会把这份职责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扎根基层,服务居民,守护更多人的健康,这样才不负医者初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江兴夏、钟维健、白云区医学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李明健、受访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