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中国文物课题申报】吕州: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史研究综述

时间:2023-04-08 06:06:3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重要事件

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极大促进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力量的整合。2004年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推动了新的思想影响中国传统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几处重要世界遗产地展开了保护维修项目。由此引发了2007年东亚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并通过《北京文件》。这是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一次重要的总结和探讨。

2006年开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极大促进了对文物古迹保护对象新类型的认识。2008-2011年汶川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展现了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抢救文物以及文物抢救在灾区恢复重建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巨大能力。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对山西南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105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进行了专项整体保护,促进了保护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两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撰写和出版,是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和经验的阶段性总结。2000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反映出中国传统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国际的接轨和融合;2015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中国在经历文化遗产保护高速发展过程后,对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性发展,及巨量文物保护实践经验的总结。

20世纪是中国文物古迹保护观念、体系建设和保护实践探索的成型时期。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近一百年中,在自身历史演进、文化观念发展及外来影响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中国的文物古迹保护体系。21世纪的前20年,中国开展了大量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的形成过程,研究形成这种思想的影响因素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体系从较为狭义的文物保护,到21世纪初的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系统性、宏大叙事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导向和观念发展共同作用于文物古迹的保护,构成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发展的特点。中国文物古迹丰富的各个类型既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技术、思想背景,呈现出具有差别的形态,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的整体图景。

作者:吕舟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