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船屋申报】即将消失的“线性之家”能坐“快车”圈住吗?

时间:2023-04-02 11:16: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文化。

原始古朴的船型屋、巧夺天工的黎锦、热情奔放的竹竿舞、神秘的纹面老人……行走在海南中部山区,黎族传统文化的丰富精彩和古老神秘令人震撼。

研究认为,船型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阶段的物质见证;存续3000多年的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黎族女人神秘的“纹面”传统,是神圣而纯洁的标志……

近年来,很多黎族特有的传统技艺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海南省级以上82个非遗项目中,黎族共有28项,占比超三分之一。”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陈佩说。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十多年来,中央与海南省为其投入了超1亿元资金,完善保护体制机制,建设传习馆、传习所,培养传承人,织女已由申报时的不足1000人发展到如今近20000人,是目前海南保护得最好的非遗项目。

得益于政府投入,黎族其他一些非遗项目也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近5年来,全省各市县相关部门举办各类非遗项目培训班近600期,为非遗项目积极培养传承人。

记者在白查村采访时,村口正在开展黎族干栏建筑技艺培训。陈荣川说,文化馆每年都会举办培训活动,参训传承人都有补贴,培训班向村民购买茅草等建筑材料,可以让村民获得一定收益,村民也有积极性。

以5A级旅游景区“槟榔谷”、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一些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景点,成为向游客展示黎族村寨原生态自然风貌的好去处。其中槟榔谷是国家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由非遗村、甘什黎村、雨林苗寨、梦想田园四大板块组成,展示黎族十项国家级非遗产品,文化魅力十足,被誉为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以黎族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演出,常常在全国少数民族汇演中获得赞誉。去年9月展现黎族儿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建造家园辛勤劳作等生活图景的歌舞诗《黎族家园》,又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剧目金奖”,去年底在上海连演三场,在上海刮起一阵“最炫黎族风”。

申遗能否让黎族传统文化“出圈”?

不可否认的是,黎族传统文化还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味道,国内外“存在感”不强。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形态依靠口头和行为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海南省民宗委文化教育宣传处处长张正金说,这造成黎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展现等均较为薄弱。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黎族群众的很多生活习俗、文化习俗也都随着黎族传统村落的消亡而‘式微’。”陈佩说,如今,在黎族青少年眼中,很多古老的黎族传统技艺,如钻木取火、树皮布制作技艺、原始制陶技艺、骨器制作技艺、干栏建筑技艺、黎族医药,已蒙上了一层神秘而遥远的面纱。

对于丰富而独特的黎族传统文化,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委员刘保党认为,“很有价值,传统村落全省只剩两处,已处于濒危状态,不仅应该好好保护,还应使其得到‘活态传承’并开发利用。我其实心里蛮着急的,因为从事世界遗产保护的都有种使命感。”

“并不是古老的就是落后的。”刘保党认为,数千年来,黎族人是怎么在高温多虫的热带雨林里生存下来的?要寻找答案,还得回到原住民朴素的生存智慧上,最擅长与热带雨林打交道的是世居海南的黎族人,他们朴素的生存智慧里包含一个大系统,黎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富集的文化馆。

目前,海南正在加紧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除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外,还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海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康拜英认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应该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可以向国际展示和输出世界级文化价值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2021年3月以来,海南积极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项目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即将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受访干部及专家认为,参考国内类似区域申遗成功后对旅游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案例看,海南申遗成功后将可以极大提升国际知名度,充分带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旅游业发展,造福黎族百姓。

专家们认为,申遗的过程也是挖掘价值、弘扬价值的过程,借助申遗,挖掘、梳理和提炼海南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将具有热带岛屿特征的独一无二的海南黎族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化挖掘整理呈现出来,并得到世界公认,将极大增强文化自信。

当然,申遗之路并非坦途。刘保党说,为了让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机构的国际专家充分理解黎族传统聚落的价值,目前最为紧要的是需对照申遗标准,从黎族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村落环境整治、村落形态和建筑修复等方面入手,及时开展抢救性修复干预。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