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宁夏科技项目申报书】“科创中国”宁夏行动为前期地区建设注入科技动力。

时间:2023-03-25 11:59:0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此外,自治区科协联合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每年面向企业举办中国(宁夏)创新挑战赛、宁夏创新方法大赛等活动,吸引区内外各领域创新创业团队“塞上论剑”,及时解决企业和行业技术难题,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破解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创中国”宁夏行动步履不停。

自治区科协负责人表示,自治区科协推动“科创中国”建设纳入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牵头组建区域和产业专业科技服务团,建设“科创中国·宁夏中心”平台,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链接国家级学会智力资源,调动全区学会和市县科协以及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积极性,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发挥好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和科技社团的自身优势,构建完善科技服务机制,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科技需求,开展组合式科技服务,助力有效打通成果转移转化堵点,有力推动了银川市“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升级。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显著增强,科技服务团已成为科协组织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抓手。

“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党旗所指就是前进所向。下一步,自治区科协将在“科创中国”宁夏行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以科技传播、技术交易、国际资源为基础,深入推进“科创中国”宁夏行动和品牌打造,加大“科普”“学术”“智库”资源整合力度,带领科技服务团扩展服务内容、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汇聚更多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推出更多科技服务“套餐”,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宁夏日报记者 和牧川)

银川都市圈智能制造区域科技服务团:

到企业一线问诊把脉

银川都市圈智能制造区域科技服务团专家(左一)在企业生产一线指导。记者 和牧川、实习生 汪亚雪 摄

5月9日一早,一场“头脑风暴”在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进行。

这是“科创中国”银川都市圈智能制造区域科技服务团的专家们到该公司进行交流指导的座谈会。新技术研发、电力电子技术、数字化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隆基宁光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业界最新动态和企业发展情况,科技服务团的专家们则提出意见见解,现场交流火热。

这样的“头脑风暴”过去两年在很多企业进行过,这是银川都市圈智能制造区域科技服务团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个服务团由宁夏科协牵头,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领衔,联合宁夏机械工程协会、菲麦森公司、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及相关企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的产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银川都市圈区域,开展科技服务。目前,科技服务团成员有50余名,骨干成员20余名。

科技服务团团长张光荣说:“我们对企业的服务主要是指导产品研制、协助企业制定研发标准、企业相关科研项目申报评审。”

当天上午与科技服务团座谈的隆基宁光副总经理李建炜说:“科技服务团对于公司给予了很大帮助,针对我们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与科技服务团展开密切合作,与行业专家和省内外高校合作以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过去一年多,银川都市圈智能制造区域科技服务团行走在企业一线,举办了多场为企业“把脉问诊”的科技服务。针对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流程工业及离散制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所涉及的智能制造、智能运维、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应用需求,开展了技术对接交流、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学协同组织建设、科技评估评价、产学融合会议、智库咨询建议、适用性技术推广、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引进或培训、揭榜挂帅、标准制定、科普传播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工作,得到众多企业的好评。(宁夏日报记者 和牧川、实习生 汪亚雪)

气象科技服务团:

田间地头攻关让枣农早收获早受益

气象专家在温棚里查看长枣长势。(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五一”假期前,记者走进灵武市大泉林场设施长枣温棚,发现这里的一排排盆栽灵武长枣个大色红,挂满枝头。

露地种植的灵武长枣一般都在秋天采摘,这里的长枣何以提前这么长时间就成熟了?“其实我们的长枣从年初就有陆续上市的,抓的就是反季节的市场空白期,这都离不开宁夏气象局盆栽灵武长枣促早栽培试验的成果。”大泉林场副场长万仲武解释道。

过去,露地栽培的灵武长枣由于上市期相对集中,加之品控不到位等问题,价格走低,影响了产业经济效益。虽然大泉林场的技术人员通过搭建温室、人工加温等手段,早些年已成功将长枣上市时间提前到6月份,但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上半年还存在市场空白期。

2018年,宁夏气象科研所在调研后,联合灵武市气象局、大泉林场,组建了由首席专家张磊作为带头人的气象科技攻关团队,将盆栽技术应用到设施灵武长枣促早栽培气象科研中。

经过几年的试验摸索,科研团队得到了长枣促早栽培需冷量和需热量指标,总结了灵武长枣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条件下的气温、土壤温度变化特征,据此制定温度管理技术方案,指导种植户对大棚设施内气象要素进行精细化调控,成功将灵武长枣成熟期提前至第一季度。

“盆栽促早栽培技术是把花盆栽植的树苗先置于冷库休眠,满足枣树在低温环境下休眠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常萌芽的条件,再放入温棚内培育。还能让几个大棚错峰休眠、分批生产。”万仲武说。

同时,科研团队还持续为大泉林场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冬季低温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温室小气候环境调控指导等气象服务,帮助种植户更好应对不利气象条件。

去年,在宁夏气象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宁夏气象科研所联合大泉林场,向自治区科协申报了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宁夏气象学会设施长枣促早栽培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站,并成功立项,这是我区气象部门获批的首个自治区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工作站项目。去年9月,宁夏气象学会和大泉林场入驻“科创中国”平台,科研团队正式挂牌成为助力灵武长枣产业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团,更好指导大泉林场开展了多个大棚的极早熟栽培生产。

“目前,反季节上市的长枣一斤可以卖100元左右。”万仲武笑着说,“气象科技服务团的专家们在一线用科技指导我们生产,真正让枣农得到实惠,我们很感谢他们。”(宁夏日报记者 和牧川、实习生 汪亚雪)

短评

提升科技服务 引领创新发展

科学给人以确定性,也给人以力量,这句话在当今更为鲜明。

近年来,按照“科创中国”工作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科协组织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针对地方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需求,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组成团队,深入到最需要科技助力的基层去发挥才干、服务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科技力量。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实践证明,科技工作者的价值,体现在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也要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实效来检验。当前,宁夏的各类型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突破发展瓶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关键要靠科技人才。我们要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科技人才,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既要用好引进人才,又要挖掘身边人才,内外兼顾,唯才是举,切实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努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好地融合。

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矢志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把论文写在宁夏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就一定能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刚)

来源:宁夏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