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些所谓的“专业作家团队”并不专业。此前有报道称,深圳一名女大学生为毕业论文代写花了3000元,最终因质量未能过关而无法毕业。检察日报
披露11人打着“代写医学论文,代发核心期刊”的名号,以文化公司合法外衣为掩护,专门诈骗医务人员,17人被骗,诈骗金额30多万元。该犯罪团伙中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收集个人信息,有人负责打造山寨期刊……11名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到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其中,2人为小学文化、6人为初中文化,仅3人具有高中文化。利用代写代发论文行骗的案件不在少数,骗子的作案手法也几乎相同↓
论文代写代发行业陷阱重重,很多时候交了钱、下好需求、约完时间,你会面临如下三种结果:
第一种:逃之夭夭型
待买家付款后就会发现,等了好久都等不到“写手老师”的交稿,并且给负责接待的人发消息也迟迟不回;甚至,最后会直接被对方拉黑删除。
第二种:再捞一笔型
这类型的骗局中,卖家看似会交付稿件,但是当买家收到后会发现,对方发来的其实是一个“加密文件”;这时候,卖家就会以保密费、密码费等为由,多次要求买家付费。通常这时候,为了拿到稿件,买家只能服从。然而,文件里很可能什么都没有。
第三种:复制粘贴型
还有一种,最后买家真的能收到一份看似“完美”的作品。然而,大学论文是需要“查重”的,并且这个查重机会通常只有一次。当买家“自信满满”的将定稿作品拿去查重时就会发现“满篇通红”,查重率远高标准,并且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想要重写也来不及了。
在这些骗局中,由于买家本人也知道找人“代写论文”是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也只能“自食其果”,不敢报警。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一步步实施诈骗。
斩断黑色产业链需多管齐下
早在2013年1月1日,教育部就出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在这份文件中还规定了,“为他人代写论文”也将受到严厉处罚。
2015年12月,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对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违法违规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应主动开展调查,严肃惩处。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
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
2019年10月,科技部等20个部门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对案件调查流程及处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买卖、代写论文被列入科研失信行为中。
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要求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相关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梳理发现,每当相关规定发布时,网络上的论文代写代发信息就会减少,但过段时间后,这些信息又会“卷土重来”。论文买卖现象为何屡禁不止?“规避关键词,藏身于电商平台,诱导至社交平台交易。”从论文代写代发生意的一贯套路中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一二。在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之外,相关人员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各大电商、社交平台要加强信息发布的审核监管,共同把好网络出口关。
希望这一次,“熟鸡蛋返生”闹剧可以扯下伪科学培训和论文发表乱象的“遮羞布”,还教育和科研一个清朗空间。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沙斯媛 济南报道
来源: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