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金课申报材料】好好教授音乐学“思政科”尹心,树立德育新人。

时间:2023-03-24 10:47:5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党政领导干部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并随堂旁听思政课,各盟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走入思政课堂听课、讲课成为一种制度。名家大儒进课堂、先进模范人物进课堂、学生现身讲述进课堂,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名师引领“同备一堂课”思政队伍能力大提升

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取决于思政课能不能吸引学生。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学历专业不一、学生年龄不同的现状,内蒙古通过名师引领“同备一堂课”,对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示范培训,提高教师能力,提升思政课质量。

内蒙古在全区建设了东、中、西三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其中西部片区设在包头师范学院。调研组走进包头师范学院,了解思政课教师培训情况。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自治区教育厅第一时间在包头师范学院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二十大精神同上一堂思政课”学讲研思活动。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3万余人聆听学习。

学讲研思活动邀请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专家,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讨。

在教学展示环节中,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张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宋振美、包头市服务管理职业学校李晓风、包钢第五中学陈璐和包头市第五中学周彦、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二小李忠华、包头市新世纪民族幼儿园孔瑞英等老师分别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我们都是中国娃”迎“六一”升国旗主题活动。图片为受邀参加的老兵与学生交流的场景。陈先达摄/光明图片

专家们认为,本次活动第一时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做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抓手有形、受众有感、教育有效,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目标。

学讲研思活动从“学”字入手,在权威专家的指导下深入研学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在“讲”上,将专家“指导讲”和各学段优秀教师“示范讲”有机结合起来;破题于“研”上,紧密结合不同学段认知规律,深入探讨如何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最后落实到“思”上,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回归教学主渠道,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实践。

调研组查阅培训记录发现,2022年以来,内蒙古先后举办了21场集体备课学讲活动,受众达63万人次。

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实验小学思政老师武倩茹体会说:“有名师指点,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合理,更加吸引学生。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迈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跨学段交流,开阔了视野。这是个共同成长、不断提高的大平台。”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智说:“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共识、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李春晖教授介绍,在“学党史强学科兴课程育新人”“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线上共学活动中,内蒙古组织了多校联动集体备课会。会上集中研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精心打磨教学重点难点,提升了课程质量。

调研组了解到,在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工作机制下,内蒙古各高校与当地中小学校结成“共建对子”,共同开展集体备课,实现内容方法共学共享。建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示范课视频、课件、讲稿和教学资源包,供高校、中小学班主任开展专题教学、班团队会使用。研发全景游学、AR仿真课程等平台,打造“青春领航分享会”“北疆云思政”“牢记嘱托奋进北疆”“青年说”“师者说”等共建共享育人矩阵,实现了思政课资源“云分享”。

在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工作机制下,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成长起来,内蒙古各高校已建成33个名师工作室,成为引领思政课提质提效的示范团队、教学骨干。

小课堂大社会“石榴籽主线”贯到底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内蒙古供各幼儿园和小学的一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籽’绘本丛书”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共12册,每册完整讲述1个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丛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选取了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等12则故事进行创作,力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内蒙古自治区各学段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教材。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的学生们领取新教材。资料图片

2021年起,内蒙古加强统筹谋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不同学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途径等进行明确要求,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在学科融入、专题教育、主题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丰富成果、构建长效机制,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青少年心中。

自治区教育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每个学期第一课,全区300多万名大中小学生一起共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政课,成为现象级“思政金课”。

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无声、打动人心?用好社会资源讲好大思政课是内蒙古各地各校实践探索中共同的“法宝”。

一个周三的下午,包钢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六班的学生走进包钢集团“齐心协力建包钢”展厅进行研学实践,从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个个模拟场景中,寻找父辈和老师们经常讲述的那些“各族青年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内蒙古建设边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的动人故事。“从历史照片中看,当时这里物资、设备、技术等都很缺乏。真没想到,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建起那么大一座钢铁厂。这真的是全国各地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学生王宇博感慨地说。

2021年暑期,内蒙古大学212支队伍、累计超4000名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分赴陕西延安、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草原母亲”都贵玛家乡等开展调研。他们深入红色展馆、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党史文献纪录片、红色电影。红色故事、革命文物、红色档案持续滋养着学子们的心田。

内蒙古师范大学深入实施培根铸魂工程,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陆续推出了“石榴籽·好声音”“石榴籽·大家谈”“石榴籽·微课堂”“石榴籽·践行动”等20余个子项目,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王晓红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各类学校教师、校长培训的第一课,并且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培根铸魂工程永远在路上

内蒙古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在破题,一些经验成效具有启示意义。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开设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打破学段壁垒、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入手,逐步推动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各方面逐一破题,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更新迭代。其中,集体备课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让层次不同的思政教师针对学龄不同的学生有了授课的好内容、好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提升。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师生思想动态调查显示,99%以上的大学生非常认同思政课的效果;98%以上的大学生非常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99%以上的大学生对青年成为强国一代表示有信心。总体上,内蒙古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教师配备。各级各类学校明确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严格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优先保障思政课教师招聘,持续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截至2020年年底,内蒙古全区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新增190人;教师结构持续优化,49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74.43%,较2019年年初增加19.56%;专业水平明显提升,高级职称占比38.42%,较2019年年初增加10.42%。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求”选派和培养合格的思政教师。内蒙古打造思政名师,思政课堂走向社会,就是要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学校也可以借用外力,争取每一节思政课都引人入胜,让学生受益终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任重道远。要继续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按照学段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设计育人内容和形式,在中小学开展“讲故事、知中华”“国旗进班级”等活动,在大学开展“学党史、铸丰碑”“青春告白祖国”等活动,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分众化教育,开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载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示范班、示范宿舍,让“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高平、王潇,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讲师团赵永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包革命、刘惠、郝文婷、孙梦云,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拓俊杰)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30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