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申报书国内外现状】原始创新的挑战很多,中国离世界一流的“第一类”新药有多远?

时间:2023-03-18 20:13:2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发展阶段的公司都应该是要遵循的基本规律;不过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产业链是静态的,并非现在是Big pharma或Biotech,未来就一定永远是,只要掌握好时机,充分借助一些内部、外部的条件,就有机会做到产业链上升级的突破。

“你要成为全球创新型的国家,就需要让中国变成全球市场回报率最好的国家,并且一定要跟与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匹配,只有这样才可以可持续地发展。”单国洪说。

但不得不说,创新有巨大的时间、资金成本。例如,新冠疫苗从研发到上市获批,整个投入也要接近10亿人民币左右,特别是有一些创新品种的话,资金投入可能更多。

基于这一现实,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清瀚认为,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做企业布局:

一是,企业的创新还是要坚持,但在创新之际,需要考虑如何提升原有的核心竞争力、海外资源的导入能力,这是任何企业都绕不过的问题。

二是,聚焦技术的迭代。以疫苗技术为例,这类产品已经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技术迭代更新的阶段。

三是,考虑如何跟科研院校有效的合作,毕竟这两年科研院校在这方面还是有部分沉淀。

四是,企业本身也要体现核心竞争力,合理安排与未来管线密切相关的投资,特别是在创新项目上需要进行拓展。

“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掌握核心竞争力,还需开拓科研院校合作、同行优势互补、资本市场布局,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王清瀚说。

创新转型大势之下的应对之策

实际上,在我国对医药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策改革之下,也在不断激发产业的创新活力,并逐步构建起一个普惠的医疗体系。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尽管目前“First-in-Class”这类药物在中国首发还是比较少,但随着我国“First-in-Class”医院和“First-in-Class”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未来或许会实现越来越多的“First-in-Class”药物在中国的首发。

“因为有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我们不用担心‘First-in-Class’医院的建造。但如何才能培育出国际一流‘First-in-Class’企业呢?关键还是在于研发投入力度上。”张文宏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超一流的国际药企,从来不是只看营业额的多少,而是要看研发投入的比例有多高。如果一家药企的大部分支出都基本应用于销售方面,那么就算这家企业的规模再大,也不应当算得上研发型的“First-in-Class”企业。

“在真正的“First-in-Class”药物研发领域,你的投入有多少,创新产生的速度就有多快,通过持续常态化的投入,科技创新才会慢慢浮现,市场需求与转化才会自然而然发生。”张文宏说。

这也是由于当前我国药企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除了集中化、同质化的竞争,在研发投入上和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药企应携手多方共进,打造产学研医的一体化合作模式。

在加强创新转化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在上述论坛上也表示,一方面,从基础布局来看,我们要注重学科规划、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医师-科学家”双轨制的培养模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从支撑体系来看,医院还需要建立起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临床研究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医工结合体系。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在成果转化体系上,中山医院已经形成从申报专利、专利推介到专利转化的标准流程,并做好全程管理与服务。

此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表示,医疗健康产业不仅关系每个人的福祉,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管理对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作用相当关键,不仅能帮助各领域、各产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而且能助力各赛道的科技成果去解决人类面对的很多难题。管理赋能科创,一定能事半功倍。管理与科创相结合能提升科技进步的动能和效率,创造新的产业机会,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如此,可以预计,在产学研医多方融合推动之下,尽管当前中国创新药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崛起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通过不断地创新布局,以及市场大浪淘沙后,我们相信将会逐渐涌现出一批能经历风雨、应对变化、综合实力强劲的优秀企业,带领中国创新药走向新的时代,走向全球市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