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关村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信联)主办,北京国信数字转型技术研究院、中信联传播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气有限公司、广东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工人思想政治研究超过17万人通过中央视频和数字转换在线社区观看了会议直播。
会上,课题组副组长由智库中信联秘书长周剑介绍了课题研究和工作思路。
现在是“车道变更超车”的最佳机会
朱剑介绍说,整个课题由一个整体研究和六个子研究组成。在整体研究中,大标题是“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主要从“为什么、什么、如何、如何”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他分析说,从时代背景来看,我们正处于加快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的大时代。在整个产业体系的重大变化中,有几个观察点值得思考:生产要素会不会发生变化?变化会带来什么不同的变化,比如生产方式会不会改变?生产关系不会改变吗?产业体系会改变吗?这种观点是研究经济产业规律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总的来说,前三次产业革命的基础都是技术专业化、标准化分工。现在正在经历的这场变革,数据逐渐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组织模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产业日益出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使动态资源组合成为可能,组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内部,企业和企业之间正在经历这种融合创新,正在发生系统性的变化。
整个产业体系本来就不同于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全球分工。整个产业资源出现了根据需要流动和能力相匹配的新动态合作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工业经济时代,如果是为了逐步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追求规模化,那么在数字经济时代,是为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数据要素为基础,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约翰f肯尼迪)。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争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轨道。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如何发挥资源整合、主导作用,抢占产业发展的新轨道和数字经济的新轨道,抓住这一制高点重组产业体系,制定新的产业规则,是作为课题,研究重点之一。新赛道的布局过程是规则的重构,因此是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改道赶超的最佳机会。
“六大变化”和“五大问题”
结合目前国有企业的主要工作,课题组主要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新人口、统治力现代化等4个角度分析现状。
以产业数字化为例,基于目前掌握的数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课题组发现,近两年来发生了6大变化。
01
中央企业、大型公共企业从对战术价值的关注出发,集中在战略价值上
在效率方面,过去更多的是解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问题,现在更关注商业模式、产业模式的变化、新的轨道布局等。
02
从单点突破向集成创新转变
过去,局部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多,现在更强调整体性的资源整合和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整体性问题。已经有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在系统地推进数字企业建设。不管大楼怎么样,至少已经开始了。
03
从数据管理过渡到数据驱动
过去,数据收集、数据标准化、数据中心建设更多。现在的重点是数据建模、数据和业务的深度集成和应用、数据价值的全方位挖掘和运营等。
04
从IT资源平台化到功能化的平台化
过去,纯粹的IT平台建设是主要的,现在更多地集成到业务、运营管理、经验、知识等方面,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计划建立数据和业务。
05
从项目管理模式向系统化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中央企业已有80家推动下属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我国国有企业正在建设数字公司治理等,正在实现各方面的多体系融合和创新,更加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灵活的组织,推进全员创新。
06
从企业业务场景设计和推进到产业链级别的业务场景。
约四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部分实现数据互联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正在进行产业链合作平台建设。过去,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多地解决了内部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现在更加强调如何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大整合来优化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初步体会到以下五个方面。
01
价值目标还不明确
数字化转型到底要做什么,目前90%以上的企业都在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等问题。这些方面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过渡中有很多新的价值目标,如模式变化、新的轨道等。
02
主线不清楚
在大多数企业中,数字转换仍然围绕当前的业务系统推进,但对于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发展要求、提高数字能力,布局还不够。
03
数据元素的作用还不突出
大家已经开始重视数据,但数据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等,是不够的。数据。
04
机制还不系统
很多情况下,仍然局部切入,推进相关技术应用和转换,还没有达到系统化、体统化。
系化、全局化转型的要求和应该有的成效。比如仍然存在技术和管理两张皮、技术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比如数字化转型跟科技创新、跟国企改革,还没有充分有效地去融合等。05
生态还不够健全
要推动转型其实是和大生态一起联动,但现在从供给角度看,很多关键性的技术产品和高端服务供给不够,数字人才不够,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生态体系整体的能力还不够等,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数字化转型路径的“154”思路
针对发现的问题,周剑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路径方面的一些初步思路,大致分成“一个总体要求、五个发展阶段和四类行业发展的重点”。
一个总体要求,是把握价值导向、能力主线、数据驱动三个系统性变革,构建“战略、能力、技术、管理、业务”五位一体的任务体系。
五个发展阶段,大概可以分为“规范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生态级”五个发展阶段。
规范级,更多是过去企业信息化干的事,即解决运营管理规范化的问题,更多是一种职能驱动式的模式。
场景级,更多是打造数字场景,它是技术使能型的。
领域级,建设数字企业,是知识驱动型的。
平台级,是平台组织,是数据驱动型的。
生态级,是生态组织,是智能驱动型的。
课题组也对“制造、能源、建筑、服务”四个行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做了一些分析,比如行业的特点、趋势、现状、主攻方向、关键场景和发展重点。
制造类企业,重点围绕智能生产与现场作业管控,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关键场景包括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设计制造一体化等,发展的重点是加快数字企业的建设。
能源类企业,围绕清洁能源持续地发展新能源产业布局,主要关心的是一体化运营管理,加快推进智慧现场建设,比如智慧调度、智能电站等,加快智慧能源企业建设。
建筑类企业,主要关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推进数字化协同设计,全面提升BIM技术在全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关键场景是基于BIM的设计制造一体化等,主要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的建造企业建设。
服务类企业,主要是提高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围绕打造柔性化、智慧化的供应链开展相关的工作,比如智慧营销、智慧物流等,加快平台型企业建设。
最后,关于推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推进策略和建议的研究。
第一,加强战略和政策的协同。比如加强部委之间的协同,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动。
第二,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围绕打造试点示范,推广试点示范经验;围绕以数字场景为带动分行业制定场景清单等,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围绕数字能力,构建国有企业数字能力的图谱,分行业、分能力提出建设指南。
第三,用超大规模市场来带动供给能力的提升。比如技术产品的提升,以国有企业牵头,提升创新为牵引,实现系统性突破,规模化应用,加速产品的成熟。提升高端咨询服务能力,整合国有企业等各方面的专家力量,探索整个围绕转型的高端咨询模式,推动第三方高端咨询业跟国有企业的共同转型发展。
第四,大力支持数字新基建的创新应用,包括数字新基建方面,以大场景来带动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力的平台化开放,支持专业技术经验的沉淀复用,加强数字能力的建设和平台化共享。
第五,构建数字人才发展体系。加强大企业的决策层领导的数字领导力培育,加强包括数字人才的职位序列、职称体系、晋升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在内的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方面,加强数字人才的认定和跨组织人才流动机制探索。加大数字化改革创新力度,包括绩效改革、考核、市场化运作体系等等。
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创新展开工作
一是构建开放合作的协同工作机制,广泛邀请各有关单位开放参与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依托已经搭建好的百问在线交流平台,用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更大范围参与度,提高研究效率和效果。
二是构建理论跟实际相结合的成果研制和推广机制,在课题推进过程中组织各类型的活动,比如走进国企(点亮灯塔),百问千人有百问沙龙、百问讲堂,百城万企等等一系列相关活动。
三是构建加速成果落地的专题研究和应用机制。在汽车、建筑、电力、民航等重点领域,打造数字化转型场景地图,用揭榜挂帅的模式,再征集一批研究参与单位,一起丰富研究和解决方案等成果。发榜方由点亮智库&中信联、中国企联和相关央企集团承担,揭榜方可以是多家数字科技企业等牵头组成的创新联合体。参与方包括系统解决方案提供方、咨询服务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投资机构、权威媒体等,形成协同合作的转型生态圈。
欢迎大家来百问平台,观看会议图文回放:图文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