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唐晶刘志伟刘浩
群山的怀中草场广阔,镶嵌着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9个湖泊,交错交错,波光浓浓。 (哈姆雷特,)这里就是被称为“云间湿地”的湖北新农家大邱湖。
今年52岁的卢德烨是土生土长的吴九国人。做伐木工、种菜、打工的他一度担心生计,现在连下山开民宿、每年能赚几十万都没想到。
“今年,我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每年带着家人出国是我理想的美好生活!”开怀大笑的陆德烨拿出崭新的护照向记者们展示。
坪的小镇
从曾经濒临灭绝的湿地到今天的网红,从湖中拨开粮食困难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大邱湖和当地原住民经历了怎样的蝴蝶变化之路?让我们一起走近这背后的“幸福密码”。
《钉子户》前情提要我后悔搬得晚了。
门廊、屋檐、五颜六色的土族风格建筑鳞次栉比。商场、茶馆、酒吧一应俱全。缓缓流动的盐溪河穿过村庄。访问平丘村的许多游客不自觉地把它比作丽江,称之为“小丽江”。
娄德烨的民宿在小镇的主街上开着,“卢家大院”的招牌格外显眼。一楼经营食品和超市,楼上有20多个客房。“下山后第一年的收入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居然能有50万韩元,真是难以想象!”陆德烨回忆道。
今年受传染病影响,上半年生意比较冷清。进入8月以后,村子一下子恢复了以前热闹的样子。20多个客房都坐满了,鲁德叶和妻子两人忙得不可开交。忙碌的卢德叶挤出时间,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讲述了他以前的故事。
卢德叶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令人惊讶的是,现在是收入颇丰的娄德叶,当年是让以前干部相当头疼的“钉子户”。2013年,为了保护湿地生态,新农大开始了大邱湖生态移民迁移。包括鲁德叶一家在内的400多户、1400多名村民需要离开湖区,迁移到20公里外的平丘村。
祖祖辈辈生活在大邱湖的村民很难离开家乡,因此搬迁工作面临不少阻力。“当时我最不想动。搬出去,我们住在什么地方?”村干部们来一次劝说,娄德烨怎么听都没听见,后来干脆关门不见了。
鲁德叶和妻子在外面工作了很多年,为了养活两个孩子上学,以维持家人的生计。2010年,孩子不放心,他回家乡开了一家农舍,一年能赚7.8万韩元。生活终于好转,面临迁移的时候,娄德烨自然不愿意。
更令人担心的是,“游客朝大邱号来了,搬家了还能做生意吗?”是。(*译注:译注:译注:译注:译注:译注:译注:译注:译注)不仅如此,经营农户的村民万梅当初也有类似的担忧。
2009年大邱湖农家
偶然,一位游客的话给娄德烨很大的感动。“农家乐的污水都排在湖里,日积月累,这么好的生态会被破坏,谁还来这里旅游?”
为了使农户能够搬家、稳定、富裕,大邱湖镇在统一移民坚持森林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前提下,设法正确地对各种困难和问题分类采取对策。从湖区搬出去,村民们不仅可以得到补偿金,还可以在平信村建新房,开新店。
渐渐地,卢德叶搞清楚了,并在2015年签署了以前的合同。他不仅一个人搬家,还动员了17户亲戚朋友一起搬家。“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后悔搬得晚,家人至少少赚了20万人民币!”陆德烨依依不舍地说。
变成绿色,生态丰富,口袋丰富
清晨阵雨停了,大邱湖山峰之间笼罩着薄雾,成了一幅天生的水墨画。轻轻一敲,就能在朋友圈中引起无数羡慕。
早晨6点多了,大邱湖景区的栈道和了望台上已经有早起的游客在拍照。他们可能不知道风景优美的大邱湖湿地曾经伤痕累累,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
" height="251"/>清晨在薄薄雾气中的游客
“过去为填饱肚子,村民们围湖造田、开垦草场、种植蔬菜,大九湖水面一度几近消失,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大九湖镇镇长张坤回忆道。
时光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神农架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林木采伐区,在伐木机器的轰鸣声中,众多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大九湖也未能幸免。
之后,大九湖变身高山牧场。20世纪80年代,通过开挖深沟大渠,大面积开垦人工草场,当地兴建了梅花鹿场、细毛羊场。
畜牧业的发展并不理想。21世纪初,通过围湖造田、引水出山,大九湖又建起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一次次地开发活动在当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增产增收作用,但也重创了大九湖的湿地生态。
痛定思痛,大九湖湿地生态保护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9月,大九湖成为全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展恢复性保护后,大九湖生态逐步好转,也吸引来了众多游客。
游客们在栈桥上遥望大九湖的美景
前些年,“夜宿大九湖”一度成为神农架旅游新时尚,带火了当地农民自办的农家乐。然而,农家乐污水直排,湿地不堪重负。2013年,神农架启动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规划建设坪阡小镇。大九湖核心景区内停止一切住宿、餐饮等经营活动。
“生态移民的同时,通过开展退耕还湿、荒山造林、植被恢复等项目,大九湖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得到有效恢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志麒介绍,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显示,湖区草地面积由2013年的370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476公顷,草地面积增加率为28.7%,湖光潋滟、草木茂盛的完好生态得以重现,为候鸟到来提供了优越条件。
太阳初上,山峰隐现,游人纷纷驻足,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7年间,包括卢德焱在内的1400多位村民陆续搬迁到20公里外的坪阡小镇,从事旅游服务相关行业。“在坪阡小镇,像卢德焱、覃万梅一样,搬迁移民家家有店铺,户均存款达到20万元。”张坤介绍,2019年,全镇接待游客60余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