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海绵城市申报经验】从“示范”到“示范”:中信天津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显著。

时间:2023-03-10 21:07:1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新华网天津8月22日电(毛振华、李志仁)称,自2016年批准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以来,中信天津生态省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小雨不湿、雨水不涝、水不黑”。

建设部等3个部门“联合考试”: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赞

最近,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分组成的专家组在生态城市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现场监督工作。在听取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示范区情况报告后,实地访问了第一地区公园、米卡园、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平台等近20个项目后,专家组对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不仅建设质量高,管理制度实用,达到了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申报目标。

住房和城市建设部海绵地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环境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智认为,生态城市以海绵地市为对象制定了完善的监测方案,可以从江河湖泊、分区、项目、设施、气象五个方面有效地监测日常情况。肯定生态城市海绵指导市建设的总体情况。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院长、国家海绵指导市示范成果评价和验收专家余永鹏表示,生态城市在海绵指导市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创新的名牌项目,值得业界借鉴和学习。

下一阶段,生态城市将积极采纳专家组的监督建议,通过5项具体措施实现质量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监测,形成评价报告,量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第二,加强源头改造项目的强度,加强公园项目对周边外来水源的消费和利用。第三,对生态城市高盐碱、高水位特点的创新技术和措施进行分类和总结,形成具有完整地域特色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四是以项目建设效果为基础,对优秀项目进行细致分析,系统编制海绵城市建设展示宣传资料,全方位总结建设经验模式,推广。第五,进一步加强中新两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充分借鉴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努力使生态城市成为国际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城市经验”

在三年多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生态城市根据自身条件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道路,通过健全排水防水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监测管理平台、建设模式项目等,建立完善的海绵城市体系,并将其真正融入城市,为市民生活带来“海绵福利”。

——理念融合到城市规划中,蓝图最终完成。科学计划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为了做好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工作,生态城市从一开始就重视“规划引领、综合推进”的基本原则,从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初期开始,聘请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确定了水生态、水资源安全、水资源、制度建设、执行及联编示范效果六大类别,建设了20个海绵城市。因此,生态城市将具体指标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园林绿地规划、水系规划等前期规划,指导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为了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生态城市专门成立了海绵城市业务指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王国两任组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海绵城市政策和保障措施,监督项目建设和验收,管理补贴资金,推进对建设经验和效果的总结,形成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为海绵城市取得效果提供制度护航。

——健全的排水防水体系,暴雨不是“看海”。生态城市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在江河湖泊界、排水区、雨水管网等多个方面拥有健全的排水防水体系。

在河湖系方面,生态城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存江湖系等天然造畜空间,通过对古都江、鼎湖进行全面管理和挖掘惠风系,水系相互连接,形成区域内主要排水水系和雨水造畜空间。目前,在生态省内的高岛江、鼎湖、惠丰界的常水位下,雨水调节能力为181.8万立方米。雨季通过水外排放降低水位,雨水调节能力达到327.2万立方米,可以有效应对暴雨,保障居民的旅行安全。

对于雨水管网,环保城保证一般地区雨水管道设计为3年1次标准,主要地区系统下游主要管道及排水区设计标准达到3 ~ 5年1次标准,可以很好地防止暴雨,避免城市涝灾。

此外,生态城市可以克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河流和排水水道纵横交错等不利因素,合理规划项目地形起伏,从而将生态城市划分为三大区域,从而有效预防南高北低、雨水流入江河湖泊界“低地化”现象。

——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干净”的水是为了“使用”水。生态城市本来水资源就严重短缺,年蒸发量比年降雨量大得多,景观补充需求也很大。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生态城市初步形成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体系。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凹陷绿地、草地沟等,在地块内部实现了源头减少。严格执行雨水、下水道、排水体制,避免汇合而产生的溢流污染。完成污水仓库管理、湖安生态海岸线建设、污水处理厂改造等一系列工程,不断提高江河湖泊水质保障水平。

同时,生态城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根据降雨量和使用需求,在公共建设项目摘要中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在住宅项目中,鼓励设置小型、简单、实惠、易于保管的雨水桶等设施。便于收集和利用雨水。到目前为止,生态城市的雨水收集后经过绿地均可净化成景观水体,景观水分补充年均近300万吨,按自来水5元/吨计算,一年可节约1500万韩元。

——城市运营和维护系统中包含的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生态城市使用公用事业运营和维护中心。

数据平台,在现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适当增设各类海绵城市项目监测设施,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合分析,建立起了海绵城市监测管理平台。该平台目前已投入运营,包括16处河湖水系监测点、25处排水分区监测点、14处典型海绵设施监测点以及不同类型的典型项目监测点。该四级监测体系能获取水量水质数据,为建设效果评估提供基础。

——设置亲水活动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为了让市民能够更好地接触大自然,生态城在试点片区内完整保留了湿地和水系,预留出鸟类栖息地,通过水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设置多处亲水活动空间,打造城市户外休闲体系。

——打造样板项目,发挥示范作用。生态城甘露溪公园是公园绿地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代表之一。今年7、8月间,很多生态城居民都到这里欣赏荷花,消夏避暑,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和城市公园。在建设以景观水系和湿地为核心的好景致的同时,甘露溪还通过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控污型雨水口等设施,能够实现雨水净化,并最终汇入景观水系。为探索公园绿地类项目与周边项目的组合建设提供了示范意义。

截至目前,生态城68个试点项目中已完工47个,在建16个,已经形成了一批品质高、有成效、能复制、可推广的精品项目,包括美锦园、公屋二期、低碳体验中心、第一社区公园等。通过样板项目建设,生态城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按照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工业地块等不同类型项目,分别梳理和总结了能够适宜本地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并以试点片区为核心,在全域150平方公里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下一步,生态城将持续深入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片区”向“示范区域”迈进,为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供一整套可复制、能推广的生态城经验。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