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军攻占。留困在香港的大批中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搜捕,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当即决定,由广东游击队护送茅盾、邹韬奋、戈宝权、于伶等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撤离,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保留力量。
如今,这段历史被完整地记录在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里。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一群平均年龄仅有10岁左右的小小讲解员到纪念馆上岗,利用空暇时间进行志愿服务,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团。他们的声音稚嫩但铿锵,娓娓诉说着这段惊醒动魄的历史,让白石龙的红色文化有了更为具象的载体。
通讯员供图
红色记忆:大营救保护了中国“文脉”
1942年1月9日,茅盾、叶以群、戈宝权等文化人在香港洛克道,换上便装,由游击队的交通员引领,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至当天黄昏时,一行人抵达铜锣湾避风塘,登上营救人员准备好的一艘大驳船。邹韬奋、胡绳、廖沫沙、于伶等人也先后由交通员带到这里。
次日凌晨,游击队又分别将文化名人们带上3只披有草席篷的小船,趁铜锣湾出口处巡逻日军换岗之机,疾驶渡海,终于安全抵达九龙市区秘密接待点。
1月11日,在游击队的武工队护送下,几十名文化人撤离九龙市区,沿西线入青山道,经过秘密交通线,避开日军检查岗哨,顺利通过日军的封锁线,然后翻山穿谷,渡过深圳河,于13日顺利抵达宝安羊台山抗日根据地,也就是现在的龙华区白石龙村。
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的一角,一些复原遗址特别引人注目,包括公木坑兵工厂遗址、草寮招待所遗址以及丫髻山后方医务所遗址。它们向后人展示了当时被营救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艰苦的生活场景。草寮招待所,是当时为了保证文化名人的安全,在一行人到达白石龙村后的第二天,被转移到附近山上树林时,为他们搭建的。
被转移到白石龙的文化名人,待的时间最短的有5天,最长的则长达4个月。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执行馆长张紫歆介绍,随着大批文化名人被护送到来,他们临时在这里居住、生活。军民携手,最后成功将所有文化名人安全转移至大后方,圆满完成任务,白石龙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再生之地”。
这次大营救没有牺牲一个人,没有被捕一个人,保护了中国的“文脉”。这批文化精英日后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纪念馆的墙壁上,书写着茅盾对此次大营救的评价,“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红色传承:打造小小讲解员队伍讲述“大营救”历史
热心公益的张瑞雪第一次了解到这段历史是2015年。虽然她一直居住在白石龙社区,但并注意到这个不太起眼的纪念馆,对这段历史更是知之甚少。参观完纪念馆,听完讲解员的讲述张瑞雪觉得,“这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一定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定要为这段历史的传承做点什么”,张瑞雪萌生出了这个念头。但通过小小讲解员的形式,完全是一次偶然。当时,她的大女儿在深圳市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和女儿聊天的过程,激发了张瑞雪的灵感,“为什么不把小小讲解员和纪念馆结合起来呢?”
她的想法得到了民治街道和白石龙社区相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2018年,“小小讲解员“的想法最终落地。紧扣讲述红色历史故事和发扬先辈革命精神的主题,民治街道和白石龙社区牵头发起了“小小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做白石龙红色文化传承人”选拔活动。活动得到了辖区居民的积极响应,200多名中小学生报名参加选拔。纪念馆还聘请了深圳博物馆的金牌讲解员,对选拔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
通讯员供图
历时6个月,经过选拔面试、讲解培训、礼仪培训等多个环节,活动最终产生了30位具备上岗资格的小讲解员。活动现场还为考核合格的小讲解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和纪念奖牌,并评选出了十位优秀小讲解员标杆,还为无私奉献的家长义工们特设了“优秀家长义工”奖项予以表彰。
通讯员供图
“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白石龙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林乐茂表示,培养小志愿者在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是一次很好的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小朋友们和家长从一名参观者变成参与者、传播者,进而吸引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到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的传播当中,进一步推动产生良好的红色文化效应。
红色名片:争创红色幸福社区,让红色传统不负新时代
小小讲解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群平均年龄仅有10岁左右的小小讲解员团队,他们利用周末的空暇时间陆续在馆内进行志愿服务,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深圳市各中小学校亲子家庭、企事业单位党员代表和各行各业的市民。截至目前,白石龙社区先后培育出100余名持证上岗的红色小小讲解员,累计讲解时长已达300小时,服务人数超过8000人。
通讯员供图
红色文化也在“口口相传”中得到了传承。小讲解员刘满祺今年只有12岁,在潜龙学校读六年级。他说,虽然背稿子很枯燥,但这段经历还是有最大的收获。了解了这段历史后,更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重任。“平日里,我也会向周围的同学传播这段历史,传承红色文化。”
城市经历巨变,高楼拔地而起,纪念馆则很好地保存了往昔的革命风流。在这群小小讲解员的讲述中,这里成为了龙华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也是市民铭记历史、认识深圳的“活”课本。
2018年,纪念馆还入选广东省首批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名单。白石龙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林乐茂介绍,今年,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已经是第三届,选拔范围也走出了龙华,面向全市的中小学生。希望未来还能组织重走“文化名人大营救路线”活动,途经水围村、梅林水库、白石龙村等,延伸到惠州等地,“将这段红色历史通过行走的方式传播地更广。”
推广红色文化,也是龙华区创建文化强区的必然要求。林乐茂表示,社区是文化会战的主阵地之一,白石龙社区将通过不断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形成独特的红色文化品牌。“未来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努力争创红色幸福社区,让红色传统不负新时代。”
统筹/文/图:邱墨山梁淑萍李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