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发行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文:银监发[2004]
第一章总则
第一,为促进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机制,规范信贷管理,明确信贷业务尽职调查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指引的信函是指对非自然人客户的表内外信函。表内信函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折扣、透支、收购、贷款、回购等。表外信函包括贷款承诺、担保、信用证、承兑汇票等。
信用按期限分为短期信用和中长期信用。短期信用是指一年内(包括一年)的信用,中长期信用是指一年以上的信用。
第三条本指引的信用工作、信用工作人员、信用工作尽职调查和信用工作尽职调查是指:
(1)信用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客户调查、业务受理、分析评价、信用决策过失时、信用后管理、问题信用管理等各种信用业务活动。
(二)信贷工作人员是指商业银行参与信贷业务的相关人员。
(3)信用业务尽职调查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工作人员按照本准则的规定履行最基本的尽职调查要求。
(四)信用工作尽职调查是指商业银行总行及分公司的信用工作尽职调查人员对信用工作人员的尽职调查进行独立验证、评价和报告。
第四条信用工作人员应当回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当事人申请的客户信用业务。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严格的信用风险垂直管理体制,对信用进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整的信用政策、决策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信用业务运营程序,明确职务要求,定期或相关法规发生变化时,及时审查和修订信用业务规则和制度。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创造良好的信用工作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明确信用工作人员控制信用风险的要求,熟悉信用工作责任和尽职调查要求,不断提高信用工作能力,保障信用工作人员独立履行职责。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用文件管理,记录和保管贷款双方的权利、义务、承诺、各种形式的往来和违约纠正措施。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信用业务责任制,明确规定各信用部门、职位的责任,对违法、违规造成的信用风险承认责任,并按照规定处理相关责任人。
第十条本指令的《附录》中列出了商业银行应结合实际参考制定适当的风险防范业务要求的风险提示。
第二章客户调查和业务受理尽职调查要求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行确定的业务发展计划和风险战略,制定明确的目标客户,包括与其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和潜在客户。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在决定大象客户时,应当明确所希望的客户特征,确定可接受客户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受理的所有客户原则上都必须满足或超过这些要求。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客户调查应当根据信用种类收集客户基本资料,填写客户文件。有关核对清单提示,请参阅《附录》上的“客户简介列表提示”。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关注和收集集团客户及相关客户的信息,有效识别信用集中风险及相关客户的信用风险。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认真验证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信用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并书面记录验证过程和结果。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的客户调查和对客户资料的核实,应以现场调查为主,以间接调查为补充。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外部信用情报机构验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酌情向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索取有关资料,以核实客户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并予以记录。
第十八条客户资料发生变化时,商业银行应当要求客户提出书面报告,进一步确认后在文件中重新记录。
第十九条补充或者变更客户资料时,信用工作人员之间应当积极沟通,确保各方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信贷业务部门的信用工作人员和信贷管理部门的信用工作人员中,如果有一方需要补充客户资料,应通知另一方,但原则上应由业务部门的信用工作人员处理。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当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经营管理情况,敦促客户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障信用安全。
第二十一条客户发生突发事件时,商业银行应当立即派出现场调查,及时提出是否依法变更原信用资料的意见。必要时,信用管理部门应立即与信用业务部门一起派遣现场调查。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督促信贷管理部门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就客户调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建立相互沟通机制。对从其他商业银行收到的信用信息,信用工作人员要注意保密,不能用于不正当的业务竞争。
第三章尽职调查要求分析与评价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信用品种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客户申请的信用业务,重点关注可能影响信用安全的因素,有效识别各种风险。主要信用品种的风险提示请参阅《附录》的《主要信用品种风险分析提示》。
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认真评估客户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影响客户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预测客户未来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必要时,应进行利率、汇率等敏感性分析。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分析和评价客户的非财务因素,识别客户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素质、遵守记录、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力、产品和市长/市场、产业特性、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并提出风险提示。
参见《附录》中的“非财务因素分析风险提示”。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予以记载。必要时可委托独立的、资质和信誉较高的外部评级机构完成。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本行信贷制度,对授信项目的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并以书面形式予以记载。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对第二还款来源进行分析评价,确认保证人的保证主体资格和代偿能力,以及抵押、质押的合法性、充分性和可实现性。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各环节授信分析评价的结果,形成书面的分析评价报告。
分析评价报告应详细注明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行业和环境等状况,内容应真实、简洁、明晰。分析评价报告报出后,不得在原稿上作原则性更改;如需作原则性更改,应另附说明。
第三十条 在客户信用等级和客户评价报告的有效期内,对发生影响客户资信的重大事项,商业银行应重新进行授信分析评价。重大事项包括:
(一)外部政策变动;
(二)客户组织结构、股权或主要领导人发生变动;
(三)客户的担保超过所设定的担保警戒线;
(四)客户财务收支能力发生重大变化;
(五)客户涉及重大诉讼;
(六)客户在其他银行交叉违约的历史记录;
(七)其他。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对发生变动或信用等级已失效的客户评价报告,应随时进行审查,及时做出相应的评审意见。
第四章 授信决策与实施尽职要求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授信决策应在书面授权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授信。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授信决策应依据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违反程序或减少程序进行授信。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在授信决策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授信工作人员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独立发表决策意见,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不得对以下用途的业务进行授信:
(一)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
(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授信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项目。
第三十六条 客户未按国家规定取得以下有效批准文件之一的,或虽然取得,但属于化整为零、越权或变相越权和超授权批准的,商业银行不得提供授信:
(一)项目批准文件;
(二)环保批准文件;
(三)土地批准文件;
(四)其他按国家规定需具备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授信决策做出后,授信条件发生变更的,商业银行应依有关法律、法规或相应的合同条款重新决策或变更授信。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实施有条件授信时应遵循“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授信条件未落实或条件发生变更未重新决策的,不得实施授信。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对拟实施的授信应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件并审核法律文件的合法合规性,法律文件的主要条款提示参见《附录》中的“格式合同文本主要条款提示”。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授信实施时,应关注借款合同的合法性。被授权签署借款合同的授信工作人员在签字前应对借款合同进行逐项审查,并对客户确切的法律名称、被授权代表客户签名者的授权证明文件、签名者身份以及所签署的授信法律文件合法性等进行确认。
第五章 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处理尽职要求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授信实施后,应对所有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并形成书面监测报告。重点监测以下内容:
(一)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授信,是否诚实地全面履行合同;
(二)授信项目是否正常进行;
(三)客户的法律地位是否发生变化;
(四)客户的财务状况是否发生变化;
(五)授信的偿还情况;
(六)抵押品可获得情况和质量、价值等情况。
第四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对已实施授信进行准确分类,并建立客户情况变化报告制度。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非现场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授信主体的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参见《附录》中的“预警信号风险提示”,授信工作人员应及时对授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客户违约时应及时制止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偿还能力和现金流量,对客户授信进行调整,包括展期,增加或缩减授信,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并决定是否将该笔授信列入观察名单或划入问题授信。
第四十五条 商业银行对列入观察名单的授信应设立明确的指标,进一步观察判断是否将该笔授信从观察名单中删去或降级;对划入问题授信的,应指定专人管理。
第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对问题授信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确认实际授信余额;
(二)重新审核所有授信文件,征求法律、审计和问题授信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三)对于没有实施的授信额度,依照约定条件和规定予以终止。依法难以终止或因终止将造成客户经营困难的,应对未实施的授信额度专户管理,未经有权部门批准,不得使用;
(四)书面通知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分支机构并要求承诺落实必要的措施;
(五)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追加担保或行使担保权;
(六)向所在地司法部门申请冻结问题授信客户的存款账户以减少损失;
(七)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第六章 授信工作尽职调查要求
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设立独立的授信工作尽职调查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
从事授信尽职调查的人员应具备较完备的授信、法律、财务等知识,接受相关培训,并依诚信和公正原则开展工作。
第四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支持授信工作尽职调查人员独立行使尽职调查职能,调查可采取现场或非现场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特定的授信尽职调查工作。
第四十九条 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流程的各项活动都须进行尽职调查,评价授信工作人员是否勤勉尽责,确定授信工作人员是否免责。被调查人员应积极配合调查人员的工作。
授信工作尽职调查人员应及时报告尽职调查结果。
第五十条 商业银行对授信工作尽职调查人员发现的问题,经过确认的程序,应责成相关授信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纠正。
第五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授信工作尽职调查人员的调查结果,对具有以下情节的授信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一)进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疏漏的;
(二)未对客户资料进行认真和全面核实的;
(三)授信决策过程中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审批的;
(四)未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对授信和担保物进行授信后检查的;
(五)授信客户发生重大变化和突发事件时,未及时实地调查的;
(六)未根据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必要保全措施的;
(七)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
(八)不配合授信尽职调查人员工作或提供虚假信息的;
(九)其他。
第五十二条 对于严格按照授信业务流程及有关法规,在客户调查和业务受理、授信分析与评价、授信决策与实施、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管理等环节都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的授信工作人员,授信一旦出现问题,可视情况免除相关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参照执行。
第五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指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备案。
第五十五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应依据本指引加强对商业银行授信工作监管。
第五十六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录
一、主要授信种类的风险提示
(一)票据承兑是否对真实贸易背景进行核实;是否取得或核实税收证明等相关文件;是否严格按要求履行了票据承兑的相关程序。
(二)贴现票据是否符合票据法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是否对真实贸易背景及相关证明文件进行核实;是否对贴现票据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是否对客户有无背书及付款人的承兑予以查实。
(三)开立信用证是否对信用证受益人与开证申请人之间的贸易关系予以核实;申请人是否按照信用证开立要求填写有关书面材料;受理因申请人开立信用证而产生的汇票时,是否按照票据法和监管部门要求对汇票本身的形式和实质要件进行审核。
(四)公司贷款是否严格审查客户的资产负债状况,认真独立计算客户的现金流量,并将有关情况存入档案,提示全部问题。
(五)项目融资除评估授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情况外,是否对质押权、抵押权以及保证或保险等严格调查,防止关联客户无交叉互保。
(六)关联企业授信是否了解统一授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认真实施统一授信,及时调整额度并紧密跟踪。
(七)担保授信是否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违反国家规定担当保证人,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押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是否就开设担保扣款账户的余额控制及银行授权主动划账办法达成书面协议;是否对抵(质)押权的行使和过户制定可操作的办法。
二、客户基本信息提示
(一)营业执照(副本及影印件)和年检证明。
(二)法人代码证书(副本及影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
(四)近三年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业主权益变动表以及销量情况。成立不足三年的客户,提交自成立以来年度的报表。
(五)本年度及最近月份存借款及对外担保情况。
(六)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和近二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资料复印件。
(七)合同或章程(原件及影印件)。
(八)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等。
(九)若为有限责任客户、股份有限客户、合资合作客户或承包经营客户,要求提供董事会或发包人同意申请授信业务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十)股东大会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
(十一)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
(十二)授信业务由授权委托人办理的,需提供客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十三)其他必要的资料(如海关等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等)。
对于中长期授信,还须有各类合格、有效的相关批准文件,预计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预计的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营运计划。
三、主要授信品种风险分析提示
(一)流动性短期资金需求应关注:
1. 融资需求的时间性(常年性还是季节性);
2. 对存货融资,要充分考虑当实际销售已经小于或将小于所预期的销售量时的风险和对策,以及存货本身的风险,如过时或变质;
3. 应收账款的质量与坏账准备情况;
4. 存货的周期。
(二)设备采购和更新融资需求应关注:
1. 时机选择,宏观经济情况和行业展望;
2. 未实现的生产能力;
3. 其他提供资金的途径:长期授信、资本注入、出售资产;
4. 其他因素可能对资金的影响。
(三)项目融资需求应关注:
1. 项目可行性;
2. 项目批准;
3. 项目完工时限。
(四)中长期授信需求应关注:
1. 客户当前的现金流量;
2. 利率风险;
3. 客户的劳资情况;
4. 法规和政策变动可能给客户带来的影响;
5. 客户的投资或负债率过大,影响其还款能力;
6. 原材料短缺或变质;
7. 第二还款来源情况恶化;
8. 市场变化;
9. 竞争能力及其变化;
10. 高管层组成及变化;
11. 产品质量可能导致产品销售的下降;
12.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原辅料及产成品带来的影响;
13. 经营不善导致的盈利下降。
(五)对现有债务的再融资需求。
(六)贸易融资需求应关注:
1. 汇率风险;
2. 国家风险;
3. 法律风险;
4. 付款方式。
四、非财务因素分析风险提示
(一)客户管理者:
重点考核客户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赢利能力以及其道德水准。
对客户的管理者风险应关注:
1. 历史经营记录及其经验;
2. 经营者相对于所有者的独立性;
3. 品德与诚信度;
4. 影响其决策的相关人员的情况;
5. 决策过程;
6. 所有者关系、组织结构和法律结构;
7. 领导后备力量和中层主管人员的素质;
8. 管理的政策、计划、实施和控制。
(二)识别客户的产品风险应关注:
1. 产品定位、分散度与集中度、产品研发;
2. 产品实际销售,潜在销售和库存变化;
3. 核心产品和非核心产品,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三)识别客户生产过程的风险应关注:
1. 原材料来源,对供应商的依赖度;
2. 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
3. 设备状况;
4. 技术状况。
(四)对客户的行业风险应关注:
1. 行业定位;
2. 竞争力和结构;
3. 行业特征;
4. 行业管制;
5. 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风险应关注:
1. 通货膨胀;
2. 社会购买力;
3. 汇率;
4. 货币供应量;
5. 税收;
6. 政府财政支出;
7. 价格控制;
8. 工资调整;
9. 贸易平衡;
10. 失业;
11. GDP增长;
12. 外汇来源;
13. 外汇管制规定;
14. 利率;
15. 政府的其他管制。
五、格式合同文本主要条款提示
(一)客户必须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
(二)客户必须持续保持银行要求的各项财务指标。
(三)未经银行允许,合同期内客户不得因主观原因关闭。
(四)未经银行允许,客户分红不得超过税后净收入的一定比例。
(五)客户的资本支出不得超过银行要求的一定数额。
(六)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出售特定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
(七)未经银行同意,客户不得向其他授信人申请授信。
(八)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更改与其他授信人的债务条款。
(九)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提前清偿其他长期债务。
(十)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进行兼并收购等活动。
(十一)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为第三方提供额外债务担保。
(十二)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向其他债权人或授信人抵押资产。
六、预警信号风险提示
(一)与客户品质有关的信号:
1. 企业负责人失踪或无法联系;
2. 客户不愿意提供与信用审核有关的文件;
3. 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撤回或延迟提供与财务、业务、税收或抵押担保有关的信息或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4. 资产或抵押品高估;
5. 客户不愿意提供过去的所得税纳税单;
6. 客户的竞争者、供货商或其他客户对授信客户产生负面评价;
7. 改变主要授信银行,向许多银行借款或不断在这些银行中间借新还旧;
8. 客户频繁更换会计人员或主要管理人员;
9. 作为被告卷入法律纠纷;
10. 有破产经历;
11. 有些债务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或列示;
12. 客户内部或客户的审计机构使用的会计政策不够审慎。
(二)客户在银行账户变化的信号:
1. 客户在银行的头寸不断减少;
2. 对授信的长期占用;
3. 缺乏财务计划,如总是突然向银行提出借款需求;
4. 短期授信和长期授信错配;
5. 在银行存款变化出现异常;
6. 经常接到供货商查询核实头寸情况的电话;
7. 突然出现大额资金向新交易商转移;
8. 对授信的需求增长异常。
(三)客户管理层变化的信号:
1. 管理层行为异常;
2. 财务计划和报告质量下降;
3. 业务战略频繁变化;
4. 对竞争变化或其他外部条件变化缺少对策;
5. 核心盈利业务削弱和偏离;
6. 管理层主要成员家庭出现问题;
7. 与以往合作的伙伴不再进行合作;
8. 不遵守授信的承诺;
9. 管理层能力不足或构成缺乏代表性;
10. 缺乏技术工人或有劳资争议。
(四)业务运营环境变化的信号:
1. 库存水平的异常变化;
2. 工厂维护或设备管理落后;
3. 核心业务发生变动;
4. 缺乏操作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等;
5. 主要产品线上的供货商或客户流失。
(五)财务状况变化信号:
1. 付息或还本拖延,不断申请延期支付或申请实施新的授信或不断透支;
2. 申请实施授信支付其他银行的债务,不交割抵押品,授信抵押品情况恶化;
3. 违反合同规定;
4. 支票收益人要求核实客户支票账户的余额;
5. 定期存款账户余额减少;
6. 授信需求增加,短期债务超常增加;
7. 客户自身的配套资金不到位或不充足;
8. 杠杆率过高,经常用短期债务支付长期债务;
9. 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利息;
10. 其他银行提高对同一客户的利率;
11. 客户申请无抵押授信产品或申请特殊还款方式;
12. 交易和文件过于复杂;
13. 银行无法控制抵押品和质押权。
(六)其他预警信号:
1. 业务领域收缩;
2. 无核心业务并过分追求多样化;
3. 业务增长过快;
4. 市场份额下降。
七、客户履约能力风险提示
(一)成本和费用失控。
(二)客户现金流出现问题。
(三)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
(四)还款记录不正常。
(五)欺诈,如在对方付款后故意不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六)弄虚作假(如伪造或涂改各种批准文件或相关业务凭证)。
(七)对传统财务分析的某些趋势,例如市场份额的快速下降未作解释。
(八)客户战略、业务或环境的重大变动。
(九)某些欺诈信号,如无法证明财务记录的合法性。
(十)财务报表披露延迟。
(十一)未按合同还款。
(十二)未作客户破产的应急预案。
(十三)对于信息的反应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