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布
来源|金融金融
最近一篇题为《五十万年薪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的文章几乎是热战。文章(WHO)讲述了32岁从事金融行业的男性的日常支出。
文中提到,这位作家以北京为坐标,税后工资为4.7万人。从事PE产业的是中级管理者。他说,现阶段没有家,没有车,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在三环租下小区。在金融行业和股市同时下行的情况下,2017年和今年都没有年终奖。
“金融,PE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明亮。除了金字塔脖子以上的人,其余的都被平均为基数。什么时候进百万,千万更不可能。不要被华尔街之狼、曝光的投资银行/私募等虚假信息所欺骗。”他在文章中指出:“这个行业大多数是普通人,收入多,轮回无法控制,长袖善舞(可能影响资源经理的决定)没有那个能力,只有专业(PE至少是CPA法务投资分析行业经济)出差。”
以下是《五十万年薪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删除为《融资中国》)。
基本情况:年龄32岁,211本科,北京工作,金融-PE-中级,月薪税后约47K。
当前情况:
1、没有汽车,没有房间,没有账户。
2.为了孩子,三环中区(关闭,设施也ok)租赁车,13K/月
3、生完孩子后,家庭的基本生活费每月支出约为12K。
孩子妈妈五险一税,她全职带孩子(没有老人帮忙),2.3K。
包括食物:购买水果和蔬菜、外卖、偶尔吃食堂(一般每周2次以下,每次200元左右)、3K。
购物,包括:日用品家庭鞋服孩子妈妈偶尔在淘宝上买两套,单价500韩元。孩子长得快,要经常买衣服),3K
文教,买书(kindle为主,便宜就不知道了),听课,0.6K。
烟酒零食,不抽烟,每天一罐啤酒(生孩子前可以喝10,孩子出生后基本喝燕京)零食,0.3K。
乱七八糟的,地铁(交通)通信水、暖气、电费、其他,0.7K。
医疗,说实话不生病(拔牙的话医生建议种植,费用约30K,贵的一直拖着),头痛,感冒,自己买药真的不能去公立医院。年度支出每月扩散到0.1K
孩子妈妈零花钱,5K/月的约定,但实际上每月支付2K/月
4、按每月约8.7K摊销的大项目
孩子早教,保远60节课(上半年),18K——游泳班,乐高兴趣班基本在300-400/节,财务负担有点重,没有向孩子报告。
给孩子看病,为了让孩子少受苦,在没有交叉感染的情况下经营新世纪妇女医院熊猫卡,活动资格为2年10K,看病一次约1K,印象中一年约10次。
因为没有车,所以给第一辆合约车神州专车充了点钱,带孩子出去发生用,5K
回老家往返交通,孩子妈妈家比较远。她一年一次(我工作忙,没怎么去她家),飞机往返4K,我家很近,一家三口出动,高铁一年往返两次。大约4K
丈母娘一年来北京两次,帮助照顾孩子,飞机往返约6K。谢谢你的礼物2K
人情费,亲戚生日孝敬老人,春节红包工作招待朋友,至少50K来往。
以上每月共计33.7K。
剩下的13K除了留下3K作为准备金外,基本上投资了股市。总得找开源的。熊市下跌后,不要收益,以低廉的价格放置筹码。
金融行业和股市同时下调,而且项目必须成功退出才能获得收益。2017年没有年终奖,预计今年不会有。
总的来说:
1.是普通人,感觉不到,其实是中等水平,完全没有优越感
2、焦虑。
孩子马上就要上学了,没有户口就不能去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基本差不多的基本13K/月,也就是孩子上幼儿园的话,收入直接月光。
任何行业都有周期,都要为过去的疯狂买单。PE更是如此。2016年转行PE后:2016-201706,行业不错,但公司谨慎投资不多。截至201706年,预计201912、行业下行、为过去疯狂买单,好的封面出现投资机会,但同时筹集资金非常困难,没有钱可以投资这种情况的情况不再罕见。
金融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其实职业周期短。除非掌握资源或资历明亮、能力突出,否则35-40基本上很难再有好的offer,不前进就退出。
房子可以努力工作,但基本上对户籍死心了,积分落户不够资格,以后的要求只会更高。为了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出路,纯私立的背后需要绝对的财力
有时候想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马上晒太阳,脚下的路也走不好,那么远。
好像冷落了孩子的妈妈,两年没带她出去旅行了。华为2K的手机坚持了差不多三年,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这次11双换了小米8。每个月给2K的零花钱,其实也差不多用在孩子身上了。
花给家里日常了。不夸张,好几次看银行余额不到800,都在自嘲越活越回去了,还不如过去单身时月薪5K活得潇洒。
各位看官,想必有很多没在北京生活,不了解一些情况:
· 瓜果蔬菜肉蛋,没各位想的那么贵。只要不买有机,去新发地菜篮子、超市晚档(为了去库存,晚间蔬菜大降价)花不了多少钱,两天的水果蔬菜,40元足矣。一块质量不错的五花肉也就不到30元。
· 北京餐饮竞争激烈,只要不去那种明显吃环境、发朋友圈的地方,两个大人一顿饭超不过300元.更何况我对日料、海鲜什么的不感兴趣,卫生、有孩子吃的、口味还行就OK,贵的如西贝,一顿也吃不了300元。
那么贵的是什么:
· 幼教贵。
动辄一节课300.(1)培养孩子,(2)动不动就雾霾,孩子精力旺盛不愿意呆家里,只能在这种室内耗电,(3)周围孩子都上,(4)让孩子妈能适当休息下。上课理由不充分么?至于有人说能1万上1年的,纠正下(1)悦宝园按课数收费,(2)三环边上的悦宝园不讲价,好说歹说最多就送个几节课。
· 幼儿园贵。
私立双语幼儿园+三环,13K/月属于中等水平,为什么?孩子多、有钱人多、幼儿园少。举例,红黄蓝虐童事件为什么没影响他的招生?刚需在那放着。多说一句,我想咬牙送孩子读还不一定能成功。家周围的幼儿园好几所已排队到2020年。而且郁闷的是还要面试孩子+家长,控制通过率。(我若说:2岁多的孩子为了入园上培训班,英语面试家长,还要看家庭财力学历,估计又有很多人跳出来说我吹牛不上税)
· 为什么不买房,好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北京招生分N档,第一档是父母孩子都是京户+三人户籍都在本区+有房子有学区名额。第二档是京户+孩子是本区户籍、父母是北京其他区户籍+有房有学区名额。依次类推。我一个拿工作居住证的,就算买了房,也是倒数档,完全轮不上。
· 医疗贵。
各位可能没去过儿研所或者北京儿童医院,去了之后就彻底明白什么叫:人声鼎沸+彻夜排队+挂号困难+各种症状(绝不仅是感冒伤寒头疼脑热)。新世纪妇儿医院是私立医院,医生够专业,我不想孩子受罪、不想交叉感染,也咬牙承受得起费用。至于怀疑次数的,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新生儿有多娇弱,急疹、湿疹、过敏、上感等等。
· 房租贵。
各位可以看看链家这些中介公布的房源,整租东3环两居室,没低于7000的。楼龄稍微新点(2005以后)、物业稍微好点、离地铁站稍微近点、周围商业配套成熟点,房租轻松过万。上文写的13K是两年前的谈好的价格,房子马上到期,业主要涨价。我不打算续租了,换地。做功课找房的时候看着目前的租房行情,目瞪口呆,这么高的房租房源还少,有钱人真是太多了。
· 社保贵。
家里老人帮不上忙,孩子妈辞职带孩子,但是社保不能断啊,一断了就影响以后的养老和医疗。只能挂靠朋友公司,不间断继续缴纳。对了,社保征收改革,以后由税务机关收取社保,个税和社保基数必须一致。交的钱更多了。
多说一句,金融、PE没有大众想的那么光鲜,除了金字塔脖子以上的那些人,剩下的人就是基数,被平均。更不可能随随便便年入百万、千万的。别被什么华尔街之狼、揭秘糜烂的投行/私募等不实信息忽悠了。这个行业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想收入多,投胎不可控、长袖善舞(能影响资源掌握者的决策)没那个能耐、就只剩拼专业(做PE起码得会:CPA+法务+投资分析+行业+经济)拼出差(坐飞机做成金卡、项目一扎几个月)拼加班(码农和金融承做谁加班多是个未解之谜)。
我也很清楚收入规划有问题,凭借着北京白领里最多70分水平的收入,自己给自己套上“孩奴”,希望给孩子200%的爱。当然这些困境都是暂时的,毕竟是干金融的,若是无法在工作外给家庭创造些额外收入,那也就太水了,有何面目见基金里的LP。评论里有同学猜测我家没存款——投资里“资产配置”是再基础不过的原理,你猜我会忘记么?生金蛋的鹅是不能随随便便割肉来吃的。孩子妈2000元零花、我自己的低消费,(1)共克时艰;(2)我们消费需求确实不高。
周金涛说,人生就是一场康波。过去对此完全无感,看看就过去了,这几年却不自觉时时品味:大到国运、中到所处行业发展/所在区位经济水平、小到公司行业地位/所在部门被重视程度/team leader话语权,说到底都是趋势。小波共振形成中波,中波叠加/抵消形成大波。不同的波有不同的斜率,看看A股不同行业毛利率、净利率、CAGR就深知不同行业盈利能力天差地别。天赋、努力的权重绝对小于所在行业趋势的权重。也就是说你的天赋努力决定你的相对位置,而所在行业所从事的分工决定你的绝对位置。
不错的行业、不错的分工、通过个人不断的努力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资源自然会聚集过来,资源中更重要的是以人为载体所体现出的思想、价值观和智慧。让你看到看大的世界,更多参差多态的所想所为。俗点说,就是更多赚钱的方式以及对钱以及风险的看法。没有风险就没有波动,没有价差,最终导致没有赚钱效率。正如评论里同学提到互联网这么发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索:期现套利、场内外折溢价套利、分级AB套利、封转开套利、token搬砖套利、可转债套利等等,相信能为这些同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再次申明,投资需谨慎,盈亏自负)。——知识就是力量就是钱,本金多少决定你能上哪张牌桌。
不要以负面的眼光看待不熟悉的领域,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把别人当做假想敌。就算一时爽,与现实无益啊。别看到些灰色,就认为这个领域都是如此没一个好鸟,更遑论你了解的灰色,有多少是以讹传讹、博人眼球的。不否认,金融这个行业,尤其是PE,确实存在着拿到独角兽融资额度倒手一卖就收差额外加还有fee和carry。但各位想没想过,为什么这些人就能拿到额度,为什么就有资金心甘情愿愿意承担这些额外的成本。无他,你强我弱。能拿到额度,就证明这人能与标的公司实控人深度接触、能付出让实控人心动的代价。说到底就是等价交换。
我们控制不了投胎(其实我们已经很幸运了,没抽到非洲、中东、朝鲜这些签),能控制的只有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能增加成功的概率),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再说一遍,知行合一才有力量,能做到你就是黑洞,可以天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做不到,就只能妄想贵人垂青了,讽刺的是,做不到的人与贵人连物理交集、共吸一处空气都是奢求。
我相信:人、事、物整体都是康波,局部是马太。
明细截图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思考下提高收入?
先说薪酬:因为有天花板,也因为行业特性:就算是preipo,要想不被认定为突击入股被锁36个月,就只能在IPO申报6个月前入股,然后是IPO报会排队审核,上市后再锁12个月,解禁后再根据减持新规分批次坚持,然后项目主体有限合伙清算,GP获得fee和carry,然后再等本年终奖金分配。综上所述,对于pe承做,投资只是开始,落到个人奖金,至少4年。急也没用。更何况若是无法以更高估值(高于LPA约定的基准收益)出售被投企业股权,那奖金什么的就更没戏了。
再说其他收益:靠工资是不可能发财的,当然得有其他资产了。很多同学没有仔细看我答案里的举例。看了就知道我个人还在做二级(当然是合法的,没有竞业禁止)。二级市场这块儿,大家各有看法,我也不想说服谁,也不想公开自己入市以来的收益,只想说我2012年入市到现在,经历过牛熊的验证,才确认自己未来的超额收益在这里。才有底气这样安排我到手的薪酬。
好多同学问,为什么这么辛苦还留在北京?因为全中国只有北上深(或许还有杭)才有真正的PE,其他地方的PE,大多做的是明股实债,或者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我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地方,恐怕只有降薪的空间。
也有人问我为何不回老家,算是一种最后的挣扎吧,办事人情开道+懒散低效+封闭近乎凝固的社会,除非逼到实在不行,再认命回去做一个与当地环境融洽的人。
若想舒服,我干嘛来北漂?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所有北漂不都是为了搏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哪怕是不求人的二级投资,北上深与高手交流的概率也更大(我不否认互联网的作用,但我认为一些认知以及基于认知的策略,更多的来源与正确的人进行正确的交流,即使是雪球也噪音过多)。孩子上大班时,我是否打破了目前的天花板,到时一切都有定论,若再上一层楼支撑的起接下来的私立学费,那就留京,支撑不住就回去。
我们确实消费降级了,一来行情不好能省则省,二来行情不好于我而言才是建仓的好机会,省一些次要的开支,本钱多一些,何乐不为?除了不苦孩子,我和孩子妈还是愿意为了未来,此时共克时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