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期刊申报指南】10年姻缘,4次申报,5点经验——个个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标书案例

时间:2023-03-04 07:28: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第一,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下了缘。

2012年硕士入学,听说导师有国家基金。我的研究课题是以国旗内容为基础的。我的脸懵了,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基金,回到互联网,对国家基金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我和国旗的初步缘分。后来发现这是他的青年基金。

2013年导师的青年基金面临结算,意味着研究经费减少,2012年导师戴上了他的第二面国旗,2013年开始申报面奖项目。

幸运的是,我参与了基金的编写和申报过程,系统地了解了国家基金的编写和申报程序,对我自己使用基金和接受资金提供了很大帮助。

那一年我大概从2012年11月开始参与基金申请,当然我只是做了调查和形式变更工作。

每周六在办公室安装投影仪,一起现场修改基金,一直持续到提交基金为止,对刚进入硕士研究生院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013年暑假,得知面上项目得到了资助。

2014年课题组老师在2015年申报青年基金、指导导师全程合作、写作过程也都是不断讨论、不断修改的,非常幸运。2015年暑假,我发现基金又中奖了。

2016年课题组新录用了青年教师,导师是全程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多次集体讨论,我也基本参与了讨论和学习。李老师经常更改到深夜,第二天继续讨论。当然结果很好,2017年暑假再次了解了基金库。

2017年,导师们开始写第二个面上项目。写作过程和以前差不多。这次项目的研究方向与以前大不相同。写作质量仍然很好,但很遗憾。

2018年博士毕业,进入大学,这一年课题组在2019年同时申请了三个国家基金(包括两个青年基金)、我、我、其他老师、一方项目、导师的第二个面奖项目。2019年暑假认识了两件事,只有我们国家落榜了。

2019年,我继续准备国家基本者,2020年申请国旗,未中。

2020年重新准备笔记本,2021年申请国旗,未中。

2021年又准备了一个笔记本,2022年申请国旗,幸运的是青旗中奖了。

以上是我10年来参与申报国旗或自己申报国旗的主要经验。

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

课题组申请国旗命中率很高,但我自己的国旗申请之路并不顺畅。根据我近十年参与并自己写国旗的经验,谈谈我的国旗申报经验,仅供各位同事参考。

1.需要艰苦的努力

国旗执笔需要状态、氛围、计划、态度变化、努力。如果想随心所欲地应对,通过简单的修改,审查专家认可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过去几年我没有过好新年。我2018年底入职,工作城市离家2000多公里。2019年、2021年、2022年春节都不回家,基本上是正月初一或年初来单位修改基金。2020年春节刚回家,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在家只住了3天就回到了工作城市,大部分都在构思和写作国旗。

我建议从下学期的10月到第二年的基金,在此期间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基金的构思和写作,把基金申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放在首位,迅速调整自己进入基金写作的状态。

使用基金前的研究工作必须做,不能偷懒,包括全面的文献调查、往年命中的基金调查、国家各种政策的调查、宏观和微观的研究现状的系统了解。

写基金要有深思的过程,对基金的逻辑要求太高,要不断揣摩逻辑过程,要留出时间自己思考。

我喜欢晚上写作。黑白颠倒是常有的事,熬夜更是常见。如果想击中基金,就要准备“上吊、锥刺股”,放弃聚会、娱乐和闲暇时间。

是不是花了心思用基金,基金提交后要问问自己的内心。

2.资源整合和利用

六年前,可以写好清基本字,以80%的概率中标,现在好的笔记本只是基金中标的最低要求,只是敲门砖。

在目前情况下,基金申报成功的基本公式是优秀基金笔记本强大影响力好的运气。如果怎么能得到这样的东西,就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

(1)找到好的基金模板。

模仿是最快的成功方式,基金写作也是如此。要参考同行和黄牛中标的基金,学习其中的好部分。

在保证良好学术道德的前提下,多阅读同事、专家、朋友现有的基金笔记本,可以模仿其中的写作逻辑、写作技巧。

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专家都愿意分享。

(2)利用学术会议资源。

学术影响力成为影响基金能否命中的因素,提高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多参加学术会议是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国内会议。

学术会议的大牛大多也是国家自然基金的评审专家,对于青年研究员来说,与大专家交流,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让专家认识你,认识你是非常重要的。

审核基金时,在短时间内,你的研究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你的评价会更加公正和有利。所以归根结底,一个目的是让评审专家认识你,熟悉你的研究。

(3)积极寻求有能力的人的帮助。

基金写作缓慢、细腻、难以生活,不能帮助大专家细心修改,可以为更大的方向和重要科学问题的凝结提出建议,因此,对你的基金仔细阅读,寻找可以逐字修改的“朋友”是非常必要的。

你身边会有基金写作能力强的人。所以这个“朋友”可能是你的同事、同学、学长、学弟、学长、学弟、学弟,或者不熟悉。

某个素未谋面的人。可以主动向他们寻求帮助,放下身段,虚心求教,绝大多数愿意提供帮助。

但很多申请人在自己的“小房子”里默默撰写,羞于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研究,不愿分享自己的作品。

3. 紧跟国家大势

目前来说,我国的科研事业都是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服务的。国基的研究方向一定要紧跟国家科研大势,如果你的研究是偏离的、是落伍的,被专家认为是毫无价值的,那么基本上与中标无缘了。

那么如何做到与国家的科研政策紧密相连呢?

首先,仔细阅读基金申报指南。

清楚申报指南的内容对我们基金研究的大方向定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各个学部提出每个方向主要资助的研究内容。

我的基金写作中,都会在基金本子中适时引用基金指南中的语句。但很多申请者并不熟知这些内容,只在自己的小研究里打转,最后结果就是申报内容与申请代码不切合,研究内容过时或脱离时代。

其次,熟知国际/国内研究前沿。

这里的前沿当然是自己研究方向上的前沿科技,熟知这方面内容对基金中研究意义的阐述很重要。

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当年的国家政策、大政方针、各类国际国内科技新闻等等内容,我通常会将基金研究的关键词输入各搜索引擎,收集最新的各类资讯。

第三,与领域内大牛咨询。

这个方法可能只适用于部分申请者,领域内大牛往往是相关研究政策的制定者,研究方向的带领者,他们对这个研究的发展方向、趋势、国家的支持策略肯定是熟知的。

在规定范围内,能得到这些信息当然对基金的写作是有利的。

4. 敢于及时换方向

有人说随意换方向是基金申请大忌,我这里面说的换方向是指在多次申请不中后,要及时改变方向。

我当年连续3年不中,尽管专家意见并没有提出创新性的问题,但是总体来看创新性不足肯定是根本性问题,所以第四年我毅然改变了研究方向,完全与之前申报的内容无关,从头开始写,最后也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

我建议如果连续3年及以上如果专家没有在本子的内容上提出致命性的问题,那么肯定是创新性无法打动评审专家,可以考虑改变写作方向。

如果不彻底改变,也要在原来本子的基础上进行大改,而不是基于专家有限评审意见的边边角角的修改。

此外,即使是成型的本子,也要勇于大改逻辑思路,敢于删减,敢于做大的调整。

我自己基金本子提交前4天,又找了比较信任的专家进了修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逻辑上的关键性问题,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他建议我不再做大的改动。

讨论完之后我毅然在逻辑思路上进行了大的调整,连续通宵了2天把基金完成,之后的结果也是好的。

5. 于细节处见真功

细节决定成败,在基金申报中同样适用。有很多低级错误的基金本子肯定是得不到专家的青睐。

我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尽量减少细节上的错误:

(1)将基金本子给自己的学生检查。

除了大牛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同样重要。每年我的本子完成之后会发给我的研究生,让他们仔细阅读“挑毛病”。

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学术思维,也对基金本子的润色有很大的好处。从他们的视角能看到很多小的低级问题、不通的句子等。

(2)本子完成后放置几天再回头看。

长期进行写作,盯着基金内容,造成了视觉疲劳,思维混乱,对很多基本问题往往忽略,这个时候可以暂时将基金放下,放空自己,隔几天再仔细研读,依然会发现很多问题。

(3)将基金本子打印出来当书看。

纸质版和电子版文档的阅读感觉差别很大,打印出来的纸质版可以看到更多格式上的问题,每次申请我都会至少打印两次版本的纸质文件,阅读过程中最好大声朗读,默读发现不了的病句都会显现。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基本将低级错误消除。

三、标书撰写建议

1. 项目题目

基金题目的重要性就不用强调了,评审专家基本上通过题目能确定你项目的等级。好的题目能让评审专家很快知道你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项目的创新性,好的题目具有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基金题目决定了后面的立项依据逻辑,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个人认为基金题目是应该最先确定的,即使没有100%定下来,也应该是八九不离十,如果不是大方向变化的话,最终题目最多只能是基于最初题目的个别词语或语序的调整。

开始写基金前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调研,主要就是近几年及当年立项基金的题目,包括与自己方向相近的,或者其他领域的,可能几十个、上百个甚至几百个。

通过各类方式收集,整理这些题目,包括基金委网站、丁香园、LetPub、梅斯医学等等。筛选可参考的题目,选择一些创新性强、有亮点的词句全部列在一起作为基金撰写的素材。

此外,还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一些关键词,查询现在最新的国内外文献、新闻报道等信息,收集代表最新研究方向的关键词句。这些过程需要不断筛选,最后保留下来的一定是最有可能在基金里面用到的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及自己的研究内容、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拟定基金题目。我通常会一次性拟定十几个题目,各个题目保证基本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一致,可能语序和词汇会有差别。

经过筛选最终会保留大概4-6个最好的题目,可以与基金写得好的老师、同事或专家进行讨论下,说说自己的想法和题目。

只要整体逻辑和方向没有大问题,就可以根据现有方向撰写下一部分内容。当然基金题目最终仍有可能修改。

再说一点就是,作为青年基金或面上项目的话,题目不能过大,包括研究的目标、研究的领域等。

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重点是基础研究,揭示的自然规律,如果题目一看就是解决工程问题或技术问题,那么估计很难中了,说明还没理解国家基金意义。

此外,题目也不能看着很小气,研究得过于窄,让人一看就像一个论文题目,也是不好。

自然基金题目里面使用最多的词有“机理” “机制”、连词“与” “和”“及”等,这些词很容易产生病句或歧义,一定要多读。

2. 项目申请代码(常说的投的哪个口)

申请代码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表现在:

(1)决定了你项目可能被哪些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的评审领域大多比较固定,提前要有一定的预判,你对哪个领域的专家更熟悉,你的影响力在哪个领域更大,哪个领域的专家可能对你的项目更熟悉,更能做出公平的评价,基于这些选择申请代码。

(2)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

有的项目可能同时合适不同的学部,绝不是说你写的项目的同样内容可以同时报这个学部,也可以报那个学部。

因为不同的学部即使方向很相近,但是资助的范围和想要探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比如环境领域的有很多内容,既可以选择地球科学部中的环境地球科学(编号D07),也可以选择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中的环境工程(编号E10),但这两个方向重点支持的项目是有很大区别的。

地学口更多的是揭示自然状态下环境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而工材口更多解决的是在工程中出现的关键科学问题(见下图)。

图1 申报指南中关于环境地球科学和工材口环境工程学的研究描述

所以这里面强调的就是仔细阅读申报指南,写作的时候结合研究内容同时紧跟指南,如果是环境方向,那么如果报地学口尽量避免去写解决工程上的关键科学问题。

(3)决定了你和哪些人竞争。

这里的竞争更多指的是同一学校、同一学院或同一个课题组内部的人,如果全都挤着一个口子去报,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本子评审后,是以学部为单位再进行评审,如果两个上会的项目是同一个学部的,内容较接近,又同一个学校、学院或课题组的人,评审专家很小概率会让这两个项目全部通过。

所以首先了解同课题组或学院的同事会报哪个学部,有针对性地避免同质化竞争。

3. 中文关键词

一般来说,项目评审专家是通过关键词来进行筛选和分配,所以关键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那么如何选择呢?

首先,根据你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确定。

这个肯定是必然的,包括可能选题目中的关键词或者相近的词,但是不能选的太狭小,不能是只有有限几个人才了解的词或者自己编的、造出来的词,一定是领域内广泛接受的、专业的。如果太狭小的词可能找不到评审专家或找到的很不合适。

其次,根据系统推荐选择。

录入国家基金委系统的时候,只要申请代码选择之后,那么在填写关键词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推荐一些关键词,这些词在大方向上一般能够包含你的研究,所以一定要适当去选择,这个应该是选择评审专家的重要依据。

第三,根据评审专家的研究领域选择。

一般而言,中过2个以上基金的都能被基金委邀请为评审专家,专家立项基金都是网上公开的,要去了解这些专家评审的方向,哪些专家可能对你的研究更熟悉,哪些对你的项目更能做出最公平的评审。

基于这些条件,最初可能会列出很多关键词,但是没关系,可以全部列出来,不断筛选,最后根据情况确定最终的关键词。

4. 摘要

评审专家看了基金题目和摘要后基本能确定这个项目是否能推荐资助。题目可称为项目的“眼”,那么摘要就是项目的“脸”。

各类大牛的讲座、专家指导,以及网络资源中有无数的方法和模板教我们如何写基金摘要。一般前几年的中标基金的立项摘要都是被公开了,或者通过某些网络VIP可以购买得到,可以进行参考,在这里我不重点说这方面。

根据我的经验,摘要一般都是放在后面去写,或者在完成大体内容后,但要保证留有充足时间去修改、打磨,一般有20 天左右应该可以,甚至水平高的几天也能打磨很好。

摘要部分有比较硬性的要求,就是字数(包含标点符号)不超过400字,所以每个字,每个标点都应该是精挑细选而来,从内心里挖出来。

个人建议,摘要字数在390以上,当然不能为了凑字数,放些废话上去,应该是每句话都要有它的内在逻辑,最后做到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不通。

也看过一些朋友或同学写的基金摘要,有的写了300刚出头,有的甚至200多,确实是满足400以内,但是很难让人看出你的良好态度和基金的水平,这种中的概率几乎就有没有了。

我最终摘要一般就是396-400个字之间,以下是我基金摘要的大体结构,仅供参考。

图2 基金摘要

5. 科学问题属性

这部分主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特性、创新程度来选择,应该选择最多的是第三个“需求牵引,突破瓶颈”。

当然如果有绝对的把握,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尤其原创性探索,“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这些可能对你的研究的要求就更高了,要得到专家们的认可不容易。基于如何选择不在过多说明。

阐明理由这里肯定也是需要认真去写,重要提以下几个方面:

(1)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写。

基于对当前最新领域发展现状的认识,从国家或全球的角度出发,去阐明这个领域的动态变化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去关注更多的国际国内的新闻、国家最新政策,我们的研究一定是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紧跟大势,紧跟国家政策。

(2)注重内在逻辑。

这几乎是每个部分必须遵循的原则,阐述的理由也应该是这样,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都需要考虑,任何一部分最忌讳的就是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3)注意字数要求。

大多数人应该不会超过800字,很多人对这部分其实并不重视,我看过有的人写的只有一两百字,甚至有的只有一两句话,这种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在态度上就是差的,在各行各业都内卷的背景下,保证每一部分都认真撰写才是正道。

6. 项目的立项依据

我觉得立项依据是基金的“魂”,这部分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逻辑!逻辑!逻辑!我觉得只要把立项依据部分写好,那么这个基金项目基本完成70% 了,甚至80%。

如何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关键科学问题等信息有效的、合理地写出来是非常考验功力的,立项依据的写作好坏是最考验项目写作功底的。

各类培训、讲座、专家指导等会提供各类写作方法,应该很多人都有很多模板,具体如何写作不在这里讨论,我只在其他的角度说一下我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1)逻辑!逻辑!逻辑!

重要的词列三个,立项依据是基金的“魂”,那么“逻辑”就是是立项依据的“魂”,无论创新性有多强,只要逻辑混乱,基本很难有个好结果。

立项依据的写作思路千千万,我基本是按照基金委的模板来写,当然大量的调研工作肯定是提前做的,我不建议通篇从头到尾写下来,列出大标题能让逻辑显得更清楚。

我通常是先把大的框架搭出来,列出大标题,逻辑清楚后补充内容。这个时候整体内容是粗糙的,但其实有必要和专家或指导老师讨论下,避免方向跑偏,做无用功。

逻辑上没有大的问题,再进行打磨、润色。

(2)宁可短,不要长。

我觉得写立项依据最忌长篇大论。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最初写项目的时候,立项依据写得老长,和综述一样,有的甚至和博士论文的绪论一样,生怕自己说不清,生怕专家读不懂。

其实大多数时候专家读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都是极其痛苦的,项目的评分就可想而知了。

我建议青年基金的立项依据部分,去掉图表、参考文献部分,纯文字内容尽量不超过3页(当为1.2倍行距,小四号字时),其实两页多一点也可以,如果是面上项目可以适当多一些。

这时候的写作方式和综述是有很大差距的,应该是在极其精炼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堆叠式总结别人的研究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了。

(3)善用美图展示。

现在大多数人的基金项目本子都写的很好,如何能够通过细节打动评审人,绘制美图我觉得是好的策略。

这里写的是“美图”,当然是指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凝练的能展示关键科学问题或能直观展示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图。

那些重复绘制的论文中的图,或者把国家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图形方式展示的图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这些内容要么只是引用、没有创新性,要么用一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比图展示的还简洁,这些列出来只能徒增篇幅。

这里我也建议可以找专业的绘图机构绘制,图形变得更美观。

(4)参考文献要合理。

参考文献我觉得30篇左右合适,不宜过多或过少,超过45篇或少于20篇不太合适。此外,引用的文献尽量是近几年的高水平文献,同时也要考虑国内专业大牛的论文(万一碰上评审专家呢,肯定能更专业的评审)。

图3 我的自然基金立项依据基本思路

7. 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有了关键科学问题之后,其实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自然就出来了。对于研究内容而言,当然也存在它的内在逻辑,几个内容是平行关系还是递进关系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具体来说青年基金项目内容不宜太多,我的经验是列3个研究内容,每个研究内容大标题含一个段落,或者最关键的研究内容有两个段落。

几个研究内容一定是有紧密联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整体,一定是为共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服务的。

研究内容的写作时间可以放在最开始,也可以放在立项依据写完,但确定研究方向和初拟基金题目后,申请人内心深处一定要有大体的研究内容思路、基本框架。

我建议在列题目的时候可以先把研究内容的大标题列出来,可以多列几个,写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筛选、修改和整合。

研究目标的写法有很多种,每个人的理解可能差别很大,但是一定是基于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开展这些研究内容所要实现的目标,包括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我把我基金中的目标写法列出来供参考,请各位同仁多指教。

图4 研究目标

8.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这部分是项目研究的核心,一般来说青年基金只解决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就够了。关键科学问题是在立项依据部分就应该被提出,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被不断强调的内容。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很多人并不能真正分清什么是关键科学问题,很多时候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只是技术问题或工程问题,这个关键科学问题一定是具体的,最根本的问题。

可能是某个机理、机制没有搞清楚,可能是某个自然规律没有被揭示,通过解决这个关键科学问题,能够为某项技术进步,某项反应速度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撑。

如何找到关键科学问题,需要不断的思考,深入的探寻,找到自己研究中最根本的症结所在,只要把这个症结搞通了,这个研究将一路畅通,那么这个症结就是关键科学问题。

具体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研究方向,阅读更多的文献,参考更多优秀的基金项目,找到自己的关键科学问题。

9.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实验手段,这些内容是最容易写作混乱,理不清的。

这个内容到底属于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还是研究方法,有些时候区分并不是很明晰,我觉得并不需要过多纠结,大体上这四个部分是有一个由粗到细的逻辑,但并不一定这样。

研究方案一定是为实现这个研究内容而进行的过程;研究方法一定是研究方案中具体的方法,可能有多种方法,也可能一种方法;实验手段一定是研究方法中所需要的。

许多人在研究方案写作中,很多时候是各种方法的堆砌,把以前基金内容或其他论文中的实验方法的部分进行复制,这肯定是比较差的写作方法。

如果要写好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当然还是逻辑,肯定是围绕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设置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和实验手段进行区分,还是建议以大标题的方式进行逻辑区分。

此外,这部分还包含了关键技术,关键技术的写法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我的理解是并非对某个实验操作或仪器操作的技术描述,而是对于涉及到的核心问题解决方法的系统性总结的内容的技术描述。

对于技术路线,尽量不要缺这个内容。技术路线图重点是针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总结。很多人只是把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进行简单图形可视化的罗列,并未体现逻辑性和研究过程。

以下是我以前绘制的一个技术路线图,个人感觉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项目未中,仅供参考。

图5 技术路线图

接下来是可行性分析部分,这部分容易与后面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相混淆,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描述:

(1)理论上的可行性。主要从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阐述过程发生的必然性,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义等。

(2)研究能力的保障性。可以概述在这个研究领域研究的经验和基础,掌握的技术及拥有的平台,各方面证明保障有充足的技术支撑项目顺利开展。

(3)外部条件的支撑性。主要分析与其他单位的合作情况,重点就是包括独特样品的获取途径是否能顺利保障,重要仪器的合作平台是否使用方便等。

(4)团队成员的合理性。重点描述团队人员的结构,团队人员的专业背景,年龄结构,实践经验等。

10. 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这部分内容我觉得可以合到一起写,不强制把特色和创新分开。根据项目的不同肯定有许多写法,我通常会总结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

比如对于我的基金,写法如下:

(1)在……特征区域选择方面。………………。(2)在……研究方法方面。…………。(3)在……机理构建方面。…………。分了三个方面进行的阐述。

11.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计划通常是按照年度进行,更多是按照1年度进行计划。还有的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可根据自己的方式选择。

预期研究成果应该包含理论成果和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理论成果主要就是揭示某个机理,某个规律,当然是与关键科学问题相对应的,这部分应该是放在预期研究成果的开头部分。

论文发表包含SCI论文和中文论文,另外还有专利、参加的国内外会议和进行的人才培养(硕士/博士等)等。建议不写出版著作。另外,预期成果中的发表成果数量一定要与年度计划中的总数一致。

12.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研究基础部分重点强调的是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其中申请人的研究积累,成果情况,研究水平可总结一起独立成段。

另外就是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积累,一定是与本项目相关的内容,避免出现各种内容的胡乱堆叠。

好的研究基础不一定是内容很多,成果很丰富的平淡介绍,一定是在内容上进行重新梳理,与项目的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环环相扣的、逻辑自洽的系统性总结。

最好能够通过基础研究的梳理,最后能够与关键科学问题顺利衔接,正式因为这些研究,我们发现了只有解决了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才能为下一步的研究开辟道路。

此外,建议可以适当列出成果清单,当然肯定是比简历中的内容更多,更丰富。

工作条件部分根据基金委模板撰写即可,包含单位的平台,实验条件等。建议不出现具体的人名。

13. 简历

2022年开始我发现青年基金的简历部分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不显示申请人的硕士/博士导师,另一个是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会自动出现。

这也提醒了申请人,申报项目的内容一定不要与参与的或正在主持的国基内容相近、同质化。

在主持和参与其他项目部分尽量列出申请人主持的项目,没有纵向项目也要列出主持的横向课题,用以体现申请人具有主持课题的能力。

代表性成果部分尽量全部填满,代表性论著尽量是最近的高水平论文,这部分内容当然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