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是全国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发展犯基地,是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重要地区,是农牧互补省的主阵地。近年来,黄南珠深入实施"一牛两高"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三区建设",始终把牦牛产业作为泉州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不断强调基地、标准、机制建设,加快牦牛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整个产业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州拥有可利用的草场2367万亩,其中有机认证牧场1860万亩,占全州可利用牧场的78.58%。家畜有161万头,占全州家畜总量的94.7%。全州牦牛贮藏栏64.38万头,牦牛出栏29.72万头,牛36.77万头,肉产量达3.9万吨。泽库黑牦牛、雪岛牦牛成为全省牦牛的优质幼苗。
做好顶层设计,发展好牦牛产业,发展“先机”。以顶层设计、高层推进为重点,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 32号文件,成立了黄南州牦牛产业发展工作指导小组,《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组建牦牛产业联盟工作方案》、0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为牦牛
夯实畜牧业基础,释放牦牛产业,发展“活力源”。累计投资1.83亿韩元,实施了16个牦牛产业发展项目,大大完善了牦牛产业基础设施。泉州登记认定,三江牧场、西北红、尖扎县城关、尖扎安选定了4个屠宰场,牦牛产业的综合生产力不断提高。选育优良畜种核心种群54群,通过科学技术逐步实现牦牛净化恢复,有效利用牦牛一年一胎繁育、肿瘤组合循环技术和饲养草,使毛畜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小牛繁殖率提高5个百分点,断奶时间比传统放牧缩短2个月,幼崽6月龄比传统生产方式增加5 ~ 7公斤。与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进行的牦牛人工受精种间杂交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大大提高了产育、奶生产性能,牦牛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牦牛产业发展的“基本盘”。全州牧草种植面积120.55万亩,牧草总产量136638.81万公斤,有机认证饲料基地8.59万亩,“粮食改造饲料”地区4.3万亩,为饲养高效养殖和反射饲养提供充足的牧草资源,南北结合、农牧互补、草定植、草畜。泽库县牦牛庄两国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达9.078亿韩元,其中牦牛和壮阳主导的产业产值达7.36亿韩元,占产业园产值的81%。篮球培育了80个牦牛规模化养殖场,牦牛产业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打造核心品牌,夯实牦牛产业,发展“压舱”。“泽高黑牦牛”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雪多牦牛”被列入国家家畜遗传资源名录,成为黄南州牦牛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开发了牦牛冰淇淋、牦牛干牛肉、奶蛤、欧巴、奶水、羊毛披肩、牦牛公文包系列,在CCTV-7频道播放了“山水黄南、绿色农牧”绿色有机农产品宣传片,推动了黄南珠从牦牛特色产品向青海牦牛首都品牌的转型。西北红有限公司与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签订了牦牛牛肉赞助合作协议,河南县和宁波市签订了雪达牦牛牛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牦牛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坚持典型先导,构建牦牛产业发展的“好模式”。草原生态保护总面积2367万亩,定期发放农牧民配套资金13.2亿韩元,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发展牦牛产业、培育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和改革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有机结合为重点,按照“示范村、示范乡引路、全建筑界后续行动”方式,采用“A B C N”股权设置方法,推进“LAGAL模式”合作社70个,2019年LAGAL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号均分红3个。“拉格代尔模式”不仅为全州牦牛产业发展探索了“牦牛入驻寺院立场”的发展模式,而且成为全国牧区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式。
持续改善民生,聚焦牦牛产业发展的“关键”。坚持牦牛产业作为消除贫困的首要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采用“订单收购、每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扶持3.9万贫困人口,以有机畜牧业、饲料生产加工等贫困为护业,扶持全州156个非贫困村,发展牛羊繁育及畜产品加工等村集体经济发展事业。例如,河南县塞隆乡塞隆生态(有机)畜牧业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收入红利38.6万韩元,家庭平均分红2000韩元。2019年,黄南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6.78亿韩元,同比增长4.57%。其中牧业增加值为21.33亿韩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79.64%,牦牛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