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建筑,每当人们提到这些闪闪发光的建筑时,都会想起那个城市。对郑州这个城市来说,它身上的城市标签越来越多。
3360010
奥特曼
公共雕塑、建筑是最接近大众的艺术,不仅影响城市的生活空间,还影响该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精神传统。
生活在郑州这个城市,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城市的更进一步。郑州市城市中央文化区——郑州CCD无疑发挥着这一重要作用,行使着重要使命。今年晚秋,我们将目光转向郑州的西方,一起进入了CCD上信息集团的新地址。
东部有CBD,西部有CCD,形成中轴线,连接郑州东西城市的发展。郑州中央文化区(CCD)规划范围为中原路和南水北调干渠以南、凯旋路以西、龙海路以北、西向东至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文博艺术中心(包括美术馆、档案馆、博物馆、大剧院)
台)。2019年9月,伴随着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顺利举行,其主场馆郑州奥体中心震撼亮相,随之揭开了郑州“四个中心”的神秘面纱,也见证了郑州的成长;去年,郑州美术馆、郑州博物馆新馆相继开馆,备受众多市民的关注打卡,成为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也被自豪地称之为城市的“新时代地标群”。
如今,这里离心之所向的样子越来越近,驱车沿陇海高架一路向西,可以看到位于郑州CCD东南角的郑报集团新址。白色整壮的大楼与城中喧嚣咫尺之遥,却仿佛置身时光之外,兀自静谧澄澈。
在这片空间里,可以感受到秋日微风和暖阳,触摸到树梢抚过额头的惬意,也可以感慨穿越枝头后视野的豁然开阔。满树的黄叶随着秋风在空中盘旋,飘落在马路上。秋风扫落叶,一切都很安静,路过的行人和穿梭的车辆也很安静,共同在感受这个秋天。
自由开展的枝叶包围着建筑,向着天空生长,阳光在玻璃幕墙反射光线,同时从树枝交错的缝隙间透过,洒下斑驳的光影,连接人、建筑、自然的关系。
建筑正面的字母“M"。
整个建筑的顶部和正面,都有一个大大的“M”图案,这是“传媒(media)”的缩写,代表科技传媒的现代表达。流畅的“M”型曲面玻璃错缝排列,与内部空间呼应,主楼的南立面上不同宽度的竖向杆件形成渐变通过阳光映射彰显“M”的丰富变化。
一大一小,一显一隐,主楼和裙楼相对对立又统一。在日景夜景方面都能凸现M的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氛围与传播感。建筑的形态在这里再一次传情达意,表达了报业大厦对这个城市的存在意义。
郑报集团新址地上共21层,地下3层,建筑整体外围由三层玻璃覆盖,光不经意的投射在墙面,好像晨曦洒落丛林一样发光的绿宝石,艺术设计贯穿于整个大厦,强调出空间本身的美感。
这里西侧毗邻郑州市植物园,南侧远眺常西湖,南水北调河流经大厦东北侧,大厦门前有乌桕树、美国红枫、海棠树、桂花树等数十种绿化种植,并配有700米环形步道,形成一片天然美景,与大自然交相呼应,完美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佩兰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中部茎叶较大,全部苞片紫红色,花白色或带微红色,长椭圆形,7-11月开花结果;美国红枫是双子叶植物纲、槭树科若干种植物品种的通称。春天开花,花红色,因其秋季色彩夺目,树冠整洁,深受人们的喜爱,为珍稀树种之一。
在通往初冬的路上,填充着温暖和光泽,仿佛是一切静默的狂欢,融合着秋的温情和冬的寒冷,变幻着多姿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青睐。
十一月,站在季节的转角,一起走进位于CCD的郑报集团新址,在这里,一起创造篆刻我们姓名的黄金时代吧!
(摄影:马健 徐宗福 付智军 张为涛)
# 编者按 #
城市生活的本质是汇聚,而郑州就是这种本质完美丰腴的实际存在。在她的历史中,生活样态层层积累,让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城市的活力正在不断绽放,《郑州圈儿·生活周刊》讲述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美食以及城市中的人文记忆,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感受郑州的美好。
策划:辛晓青
统筹:赵 宁
执行:石嫣睿
设计:张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