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滑坡科研申报】伪造、篡改、剽窃.科学研究的诚意被什么地方绊倒了?

时间:2023-02-23 07:24:5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广西某大学有80多名学生因剽窃课程而被迫重修。

教育部要求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进一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

最近,关于学术诚信、科研诚信的话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最近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举行的“加强科研诚信,推进学风建设”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知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袁军鹏引用的数据集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讨论。根据“——”AFRE全球退出数据库,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球有15059部退出。

诚信,常年处于科研一线的员工视为科研的“生命线”,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撤回原稿”是戳中我国科研诚信问题的高频词。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禁区、全范围、零容忍,严厉查处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对严重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建立了终身追究制度。

科研的诚信到底在哪里“失足”了?在这次座谈会上,相关专家进行了讨论。

伪造、篡改、剽窃科学不端行为

科学研究的诚信到底该如何定义?科学不端行为,还包括什么问题?

袁俊鹏指出,国际上,科研诚信主要要求科研人员对研究负责,研究要追求科学真相,坚持人道主义,要对人类负责、对社会和生态环境负责。“科研不端行为,在美国等国家主要包括伪造、篡改、剽窃等。许多国家对不当行为的定义范围包括:违规、破坏研究记录、重新印发、提交人的签名与实际贡献不一致、处理利益冲突的处理不当、在项目申请中提供虚假信息、不当使用项目经费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桂敏总结说,科研诚信要求科研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坚持实事求是、遵守科学价值准则、诚实、公正的行为准则。

“事实上,所有职业都有会计不能做假账,警察不能参与黑,官员不能腐败。科研人员的职业规范主要表现为学术规范。学术规范可以说贯穿了学术研究、学术审查、学术批评、学术管理等整个学术活动过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VIPO学术大数据应用研究所主任王子培从学术规范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他指出,学术共同体为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发展而制定的基本伦理约束体系包括学术机构或组织明确规定的学术规训政策和学术共同体承诺的隐性规训准则。“所谓规范,一般只是对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操作内容和方式等有详细的指示和规定,不是一般的话。”

问题的根源学术体制机制

国际期刊退出只存在于中国学者吗?

袁军鹏坦率地说,根据我们自己建设的全球脱稿论文数据库,近年来,全球取消论文激增。仅以收录严格选拔、世界权威和有影响力学术杂志的WOS (Web Of Science)数据为例,从1989年开始撤回论文2篇,到2018年6月为止共撤回了6183篇。据第一作者单位统计,中国撤回论文最多(1102篇,15.68%),美国(1093篇,15.55%),第三位是日本(480篇,6.83%),其次是印度,2015、2016年中国

“撤回论文是科学共同体净化和维护科学研究道德的自我修正机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脱稿论文的数量基本上与发文数量有正关系,国际期刊脱稿论文中,美国、日本、印度、德国、韩国也比较多,在国际上也是常见的现象。”袁军鹏强调。

从普林斯博特的角度来看,科学研究的诚信在一定程度上滑坡和学术领域的特定面积崩塌,在于目前的学术体制机制存在问题。 学术体制,学术机制驱逐劣币的环境——在学术上得不到奖,得不到提升,受到应有的待遇,科学研究的诚信就会出现问题。

“另外,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主要依靠同行审查,主要是专家,但必须强调的不是专家生活在真空中,他也有各种社会关系,所以自然会受到很多影响。因此,专家评审的回避制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现在有相关制度,但往往需要专家主动申报,如果专家不申报,你也找不到。袁军鹏强调。

他还表示,科研诚信对策研究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建立的科研信用管理体系来看,中国只是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监管机制等,具体操作方法还不成熟,大多数研究者提出的对策缺乏实质性的可操作性。从信用评价体系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建立比较统一适用的科研人员信用评价体系,提出的评价体系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进行实践应用。

普林斯博特指出,目前高校几乎没有关于学术规范教育的课程,这也是科研不端行为不断的原因之一。另外,学术批评没有受到学术界、学术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受到诸如《书评》等类型的评论方式,有些在学者中蜕变为桃报李的褒奖、骄傲,学术规范受到侵蚀或破坏。

完治高质改革学术水平认可机制

“只有根治科学研究的诚信,缺乏痼疾,遵守学术规范,经过教育和实践才能培养。”王自如认为,在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创立一两门如何掌握学术规范的课程。“学术规范不行,不从学生开始,真正从事学术研究后,如果还不了解常识,会给他的科学研究带来很多麻烦。”

清华文科建设处夫妇。

主任武海燕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应给予科研工作者一个宽松、从容的学术环境,让其不会为了赶科研进度而着急做出失信行为。“清华大学教师入职时,我们会给这些青年老师做培训,从客观上杜绝学术不规范的问题。”

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进红一再强调,现在,科研评价体系多由政府主导,缺乏多方参与,因此,建议引进不同类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借助科学技术完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终身科研诚信档案,除政府部门主导之外,还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使其更加立体、全面,从而可以伴随着科研工作者,不仅能查他去哪儿,还能查到其学术生涯中的轨迹。否则,一个人在这个学校出了问题,马上跳到另外一个学校,却没有受到惩罚和影响。”

对于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耀补充说,科研诚信终身追究的标准应该有历史适应性。他举例说,原来技术检测时,这个科研成果并不违规,现在技术更先进了,检测可能就会出现违规问题,而拿近似苛刻的标准做十年的追究,可能就不符合情理。

“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现象,学术单位以及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相应可操作的惩罚机制,包括违规认定、惩罚方式等。惩罚机制确立不起来,重塑学术规范就是一句空话。”王子舟一再强调,现在的关键是,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学术水平认定机制上,要摈弃按学术成果发表的数量、发表期刊和出版社级别来论“英雄”的方式,而应该以其推出的观点或方法、推进研究的程度等为重要参考标准,并通过同行专家评议决定。这一根本的机制转变,一旦落实在论文答辩、职称晋级、课题结项、学术评奖等学术体制中,就会对学术规范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本报记者 晋浩天)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