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上海申报大楼】国风人文挑战|回望图书馆

时间:2023-02-23 04:19:2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位于望平街和汉口路拐角处的这座申报建筑现在101岁

中华民国上海申报运输车

上个世纪我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当时的报纸是“媒体老板”。到90年代初,电视行业崛起,报纸也只能坚决,而且日子一直不好过。现在,当网络新媒体戴着新技术咆哮时,电视媒体的日子也不好过。报纸更强,广告收入更少,观众分类。老实说,我不认为报纸会死得那么快。我做广播,做报纸,在大学教传播学,传播学对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观众效果有考虑,这是无情的现实。

30年、50年后,以报纸为载体的报纸,发行量可能会减少,但传统新闻媒体完全可以重生,谁规定传统新闻媒体可以是一种方法?当你改变我的时候,那时的新闻媒体必须是包括印刷媒体在内的各种新技术的集合和融合,报纸可以出纸质版,也可以出网络版,甚至不排除与杂志书籍的融合。如果只有真正的公信力、传播力,甚至是把关人和社会的监视者的作用,别说三五十年了,一百年后民众对此将永远需要。报纸媒体也可以成为国民普遍需要的媒体工具。变形当然很难,沿袭过去的“南左座”的传播姿态显然不行。要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为此,今天传统新闻媒体过去的业绩,过去的经验特别需要传承。上海网平街申报馆大楼今年可能101岁,过生日特别想对新闻媒体说几句话。希望它重生,跟上现代化的步伐。不能不埋怨自己就妄自菲薄。

民国史良才老师经营时期的申报建筑物

1945年8月16日上海《申报》第1页

上海简称“上海”,也叫“新”,一般老上海还把报纸称为“申报地”,申报伴随着上海到1949年整个过程,上海望平街申报馆这栋楼到今年可以说是101岁了。所以有人说《申报》创刊不是1972年创刊的吗?是的。开望平街新闻街的确实是来上海的英国商人安纳斯特美查。从望评价阿曼路(南京路)开始,4路(福州路)停止。中间穿过2路(九江路)、3路(汉口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网。从1872年到1918年,《申报馆》被用作山东路197号小屋中的《申报》官地,这块地皮已经不存在了,但这块不起眼的妄平街道却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报纸、报纸商和报纸卖点集散地。

区上海报纸巨人历史人才

img.com/large/pgc-image/4c7295130fa9464e9e14db9cfd05b6a2?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7111937&x-signature=9qxb9lVsOejZl2kMbOzxjCEY83I%3D&index=5" width="550" height="861"/>

望平街上的老申报馆

有“报馆街”之称的上海望平街

只是到了在申报创刊四十多年后,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滩的报业大王史量才先生,我在1980年代曾经为这个报业先贤写过文章,收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的集子中。史量才于1912年9月23日签下合约,与张謇、应德闳、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经营不善的《申报》。1912年10月20日正式接手《申报》移交事宜,自任总经理。他选聘了能人张竹平任经理、《时报》编辑陈景韩为总主笔。“三驾马车”合力向前,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报人生涯。到1918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中心三马路上,一幢富有现代感的新式大楼的落成仪式吸引了众多名流和市民。大门门楣上“申报馆”三个字耀眼夺目,100年来,申报馆大楼宛如皇冠上的明珠照亮了望平街,也照亮了创造了中国报业鼎盛的首个黄金时代。申报大楼是由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首幢近代新型报业大楼,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很是为中国人长了脸。1918年10月10日,申报馆举行隆重盛大的新大楼乔迁落成典礼。鞭炮响彻云霄,锣鼓齐鸣,大楼张灯结彩。

事在人为。在史量才的主持下,申报馆进行了大刀阔斧、除旧布新的改革,才出现一派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建造了一幢世界一流的中西式办报大楼。1916年,望平街汉口路拐角,申报大楼工地的第一根桩打下第一根桩,两年后,即1918年,一幢五层大楼拔地而起。一直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经营了77年的《申报》宣布停刊,申报馆转为解放日报社使用。5月28日,在上海解放第二天,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解放日报》的创刊号就出现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媒体人在这幢申报大楼继续书写新中国的新闻史,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市民提供民生信息和精神食粮。今年,诞生于此的《解放日报》也将迎来70周年生日。

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日报》创刊号的第一版

我说《申报馆》的浴火重生,艰难缔造,就是要发扬这种史量才的艰苦奋斗精神,1921年美国总统哈定发来贺电,这个做了大半辈子新闻记者的美国总统说:“《申报》乃中国报纸之最新新闻学进行者”,“能发扬共和之光明于全国”。此后,史量才被推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发行量从7000份跃升到其主人遇难时的15万份,申报大楼将《申报》与它的主人推上了世界报业的耀眼地位。《申报》与其文化事业由此走上了巅峰。我觉得,这种精神对于当今报媒处于低谷,应该具有借鉴意义。

历史的经验值得汲取。所以,本次图典选发《申报》的几张老照片,就是希望报纸从业者,鼓足干劲,如何结合互联网传媒,打出报媒的一个新天地来。难,一定很难。但惟其难,所以才值得做。

图为申报馆大门

申报批发部

2019年1月7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