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女婿路有一眼就能看到的“德国”巨大校园、以红、黑、黄为主题的校园标志、林林总总的德资企业品牌、餐厅里多出来的烤猪肘子、德国香肠、汉堡等料理,距离这里7000多公里。这里就是北京中德产业园。当然,北京作为主办国,这里的中国特色也很鲜明。职员们喜欢的徽章上有中国国旗和德国国旗。最受欢迎的名品之一是名为“北京德比萨”的比萨。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也是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成立1周年,北京中德产业园作为示范区的主体,目前聚集了众多德企,其中不乏“隐形冠军企业”。不露各种露水的专业特定“巨人”企业在北京顺义集结,员工们总是忙碌、工作、忙碌地生活。
“隐形冠军企业”聚集在一起,“小巨人”培养“大国工匠”
“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特定部门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占据领先地位,产品和服务难以模仿和超越,但不为大众所知的企业。与德国产业园AI医疗、数字控制机器、精密微雕、循环经济B2B等隐形冠军企业相比,德国莱茵海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军所做的工作与“教育”、“职业培训”有关,可以说很容易理解,但他一谈到“智能制造车间”,就明显是“小众”。记者是中国-在D中心看到,企业自主开发的教学生产线可以达到工业级设计标准和生产强度,可以在教学环境下模拟智能制造生产过程。此外,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交互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数千英里外的智能制造车间开设教室。
2021年底,唐军率领运营核心团队进驻中德产业园,在中德大厦7楼设立中国运营总部后,来自德国的技术革新型企业正式落户北京,也是国家级第四次发布的专门专项“小巨人企业”。
北京中德产业园内的中德大厦。回答者公岛
“双轨制”是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参加培训的人必须经过两地培训,一员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功能是传授专业知识。另一个安慰是企业等校外培训场所,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在企业接受专业培训。唐军表示,在本地化推广中,“产业学院基地、平台、产业园区”的山桥融合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目前,德国的双轨制认可度逐年提高,达到了爆发期阶段。”
成立以来,中德产业园逐渐成为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截至今年7月底,已进驻校园内莱茵海岸等“隐形冠军企业”,达到25家。
通过企业开发的中德智能制造生产教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预计更多的“大国工匠”将从这家“巨人”企业走向未来职位。唐军日前表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到“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期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为1/3,东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为35%。到2035年,技术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高技术人才的数量、结构基本符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今年开学季节,莱茵海岸迎来了山东新开设的“中德直通车”中职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学校联合德国耶拿大学,在中国开展了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313”,通过德国本科经营试点,贯穿和培养中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本-硕”的各个层次,为中国职业教育学生打通了上升通道。
随着莱茵海岸在北京落地,过去一年里,许多北京科学研究所抛出了橄榄枝,莱茵海岸计划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建立本科、硕士、博士实习训练、科研基地。学生们正在努力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新的科技革命背景下,致力于培养卓越的工程科技人才。
随着彼此学习语言,德国职员适应了“计划赶不上变化”
中德之间的交往,人才走出去,同时引进。唐军的胸前戴着中国国旗和德国国旗相结合的徽章。"这个徽章代表了我国企业对中德友谊的持续巩固和中德经济持续发展的美好期望。"
唐军的团队中,常驻北京的5名德籍人才主要负责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最近,公司也为几位德国同事签发了长期的中国工作签证。目前莱茵海岸在中国和德国共有30多名德裔员工,受国际疫情影响,更多地使用远程合作模式开展办公。
线考斯特产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的机电一体化智能教育系统。回答者公岛
唐军表示,疫情爆发前,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教师和专家前往德国接受培训。“第一次将德国籍人才引进中国时,中国和德国员工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确实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磨练。
。”唐军说,德国同事有很强的计划性,他们喜欢按部就班,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常常很难适应中国同事计划不如变化快的风格。现在,德国员工越来越理解和适应中国“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工作节奏,而中国同事也在不断改善工作计划性,尽可能尊重德国同事的工作习惯。中德员工都在为对方努力,彼此学习对方的语言,以减少沟通障碍,双方以在交流中使用对方语言为乐趣。唐军介绍,为吸引更多德籍人才,企业帮助德国专家申报中国政府的各类荣誉称号和补贴政策,尽可能为德籍员工安排相对舒适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同时,为德国同事的项目配置翻译和其他核心支撑团队,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很快入乡随俗,北京烤鸭比萨受欢迎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除了工作,唐军也留意到德国同事的饮食起居。“德籍同事非常喜欢中国美食,公司在用餐方面甚至不用做太多特殊安排。”唐军说,相比德餐来说,中国的美食比较丰富多样,他们喜欢中国的美食,喜欢中国的气氛和环境,“很多德籍员工到达中国后,很快就融入我们这个大集体。”
园区内有很多餐厅,其中不少跟德国口味相关。在中德大厦地下商业广场,记者在一家主打新派德餐的餐厅看到,除了德国人钟爱的烤猪肘、香肠、汉堡等菜品,餐厅还融入了北京美食文化,推出了特色菜北京烤鸭比萨。“这款北京烤鸭比萨,采用德国人青睐有加的薄饼,搭配上地道的北京烤鸭,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德国同事的关注。”餐厅负责人介绍,平时工作日,德国工作人员更喜欢汉堡、香肠等食物,餐厅里香煎肉面包、纽伦堡香肠等点餐概率比较多。
德国餐厅只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中德产业园的国际化生产配套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建设有国际人才社区、“双元制”教育基地等,周边有国际学校、中央别墅区、祥云小镇、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德式小镇等生活娱乐配套。
唐军所在企业的发展,是众多园区集聚企业发展的缩影,其中当然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北京中德产业园是首都“两区”建设重要承载地和对外开放合作的创新高地,除“两区”政策全覆盖外,目前还享受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等叠加政策;产业园围绕投资贸易开放、国际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七大领域,形成了25项普惠性及个性化政策清单。
今年7月底的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就是在北京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办。在论坛现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葛兴福就指出,如今数字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在数字产业有很大优势,德国在制造等领域具有优势,就两国的优势领域进行对比,没有竞争,都是互补,可以说是“黄金搭档”,两国应在各自的优质领域进行合作。中德产业园是非常好的平台,在两国进行更多的对话、合作、知识共享中发挥桥梁作用。
随着中德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发展,采访中,唐军对园区中企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唐军表示,公司正广泛与德国各类产学研机构深度合作,并准备在德国建立自己的培训中心和大学,帮助中国职业教育打通赴德学历留学和技术留学双通道,“期待通过这次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的契机,进一步巩固中德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中德经济技术以及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通讯员 刘飞
编辑 张磊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