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申报贫困户表格模板】买票的牛:贫困家庭租牛,获得国家扶贫补贴。

时间:2023-02-20 23:25:2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欺诈用牛及其耳塞。

编辑

这是宁夏西海地区不起眼的地方发生的怪事,给我们一种“卡在脖子上”的感觉。

村里少数人手无寸铁,拿着扶贫金——国家养活牛的《好经典》读错了。他们不懂道理的——“反正布景也是国家的钱嘛”,我们记者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很难过。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实现绝对消除贫困的目标,花费了九牛二虎的力量。预计到2019年底,全国95%左右的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将摆脱贫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无数人日夜奋战。

据扶贫攻坚后通报,部分地方存在“数字扶贫”、扶贫资金违法使用等问题。中央曾进行过特别巡视,国务院妇宾处也曾专门委托媒体暗访了解相关问题。

在同一个村子里,我们记者也遇到了本来家境贫困,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不友好,牛棚越来越满,家底越来越厚的人。

从同一起跑线跑到另一个终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心。有些人相信租牛比养牛容易,赚钱比攒钱麻烦,有些人相信这一点。幸福是奋斗。(圣雄甘地)。

-

理论上,吴月梅养了6头牛,村里的扶贫项目名录是这么说的,但她的牛栏里目前只有3头。周建国是四头牛的主人。虽然在他家的牛棚里,干净得可以找到破旧的木头柜子、空的牛槽油和干的旧牛粪。

宁夏高远市的同一个村子里,两个贫困家庭都因为票牛而获得了扶贫补贴。到目前为止,周建国用目前不存在的4头牛收到了1.2万韩元,吴月梅已经收到了1.2万韩元,正在等待下一次补贴。

这里位于“集中沿海特难地区”西海高中。徐海华40多年前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今天正与中国其他贫困地区一道努力减少贫困。减贫的一项措施是补贴养殖业。

但是,获得补贴的道路显然不是一条。用周建国的话来说,有些人得到了补贴,但“没有毛,没有沟通”。

村支书说,这种现象确实存在,随着项目验收的不断加强,现在不再出现了。

但是,2019年9月,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当地采访中发现了这种情况。

根据该村《2019年扶持壮大产业到户项目村级验收花名册》,村民IOULAN申报了30只羊,村级验收承认她养了23只。九月的一天验收结束后,记者去她家,在干净得连羊粪都找不到的羊圈里找了3354,要求家畜必须被俘虏。小王子。

艾玉莲志告诉记者,羊都是从别人家借来的,她和真正的养农商量过,将来会得到补贴,会得到一个人的一半。在同一名录中,通过村级验收的养殖项目包括10只鸡、5只兔子。她承认自己养了“三只兔子三只鸡”。

一份建设文件立卡贫困户签署了县级检察官名册。

租牛

根据政策,贫困家庭养牛可以得到补贴。2014年,每头牛补助2000元,后来力量增加,提高到每头3000元。养羊每只补贴200元。

但是,政策称补贴只适用于新增加的家畜,称为补充栏。补贴政策还要求,保兰牛必须是“县外购买”,如果在县外地区购买食物,自家牛下的小牛就不是“保兰牛”。贫困家庭经过验收的浙江兰数中,基础母牛养殖至少3年以上,肉牛立即发热,立即补充热量。这是为了鼓励贫困家庭“滚动”养殖业。

据该村的富宾厅称,产业扶贫在该村效果显著,全村从2017年到现在共补充了8000多头牛。其中一个贫困家庭从一两头牛发展到了60多头。

但是也有像吴月梅家一样的情况。她迄今为止得到了4头牛的补贴,其中1头是7-8年前买回来的,其余3头都是为这头牛繁殖的,不属于“舷外购买”,严格来说与政策不符。

周建国采取的是更隐秘的方法。他先卖自己的羊,用卖羊的钱在验收前买牛,验收后卖牛。他说:“就算我们没养,买的时候倒着出去套国家钱,反正我有。他家没有牛毛,似乎没有沟通。

在当地被认为奇怪的一种方法是租牛——,据很多村民介绍,一些贫困家庭在验收前从别人家租牛,视为自己家的保兰牛,骗取补贴。

自古以来牛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曾被耕种为“义乌升降机酒吧”,炕烧牛粪烧热,孩子卖牛上学,病人卖牛吃药。现在,他们被出租,贷款,功能改变了。

9月的一天,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这里目睹了牛借的场面。在县级检查过程中,一个贫困家庭将由村支书、周村第一书记、扶植。

贫队员和被派来负责抽验的工作人员,领到邻居家的牛棚旁。县级抽验顺利通过。此前,该户已经通过了村级与镇级验收。

“直接把检查的人领到我的圈里。”一位出借过牛的村民对记者比着手势演示,“就说这是你的牛。”

他因为借牛给亲戚得到400元报酬。他说,因为自家牛“生得很,不好拉”,亲戚直接把验收组领到他家牛圈。验收通过了。验收表上签了名,按了红手印。

根据花名册,2017年是宁夏的这个村庄补栏牛增量最多的一年,共有100多个贫困户的300多头牛享受扶贫补贴。

2017年,也是记者走访的村民们口中骗补“最疯狂”的一年。

当地干部介绍,这也是扩大补贴规模的一年。

记者走访中遇到这样一户村民:她家在政府补贴下,修建起一座牛棚,牛棚空空如也,从未养过牛,也未借过牛。但2017年,她家同样享受了3000元的养牛补贴。户主称:3000元是“向村上要来的”。

据村民们反映,最疯狂的时候,镇上验收组下乡验收,村民们拉着那些借来的牛,在村上到处跑。

由于封山禁牧,当地牛羊养殖必须圈养,牛一般都拴在牛棚里。验收组问那些拉着牛到处跑的人:“你们这是干啥呢?”

村民会假称:“寻犊呢。”

镇验收组一位成员对记者说,他见过村里拉着牛到处跑的热闹场景。

多位村民估计,2017年享受补贴的贫困户中,有相当的比例涉及借牛骗补。不同人估计的比例相差甚远。不过,这些说法无从核实。有村镇干部、扶贫队员认为,借牛只是“极个别行为”,“每个村有三五个就了不得了”。

当地一个从业20多年的牛贩子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说,2017年是他出租牛数量最多的一年,30头牛租给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户拉两三头,一般都是(租)3天时间。”

村里一位养牛大户,过去两年多借出过8头牛。他向记者解释出借的原因:“你不借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亲戚)能帮上就帮上,反正套的也是国家的钱嘛。”

另一位养殖户说:“他还给我钱呢,我为啥不借呢?”

借牛的好处,最终以烟酒、租金的方式表现出来。

租金每头牛1000元,这是当地贫困户、养牛户、牛贩子之间约定俗成的价码。

2017年,村里一个贫困户,从亲戚家借来一头黄牛拴在自家牛棚。双方约定,费用1000元。

“就是穷着什么没有,(家里)就一头牛。再拉一头牛,两头牛可以套6000元。”这家女主人王春桂一边给牛铡草,一边向记者解释当初借牛的想法。这6000元相当于她家种10亩大麦一年的收入。

然而,令这家人痛苦的事情发生了:借来的牛,第二天早晨死在了圈里。

牛的猝死,意味着这家人尚未套得补贴,反而要先赔偿损失。王春桂事后觉得“真是倒了霉了”,当时气得在家里躺了五六天。

村里的花名册显示,虽然牛死了,验收还是通过了。2017年,这家人获得了养牛补贴,虽然数额还不够赔偿损失的。

因为此类意外的发生,养牛户在出借时怀有顾虑。一位把牛借给过亲戚的养牛户说,借牛并非易事,需要有钱、有关系、有牛棚,还要有喂牛的草料。“能借着来,还是要有一定的能力。”

为了借到牛,有的贫困户借牛时,会承诺把套取的扶贫资金与养牛户均分——比约定俗成的1000元诱惑更大。

一张用于骗补的“牛票”。

牛票

通过自家养的牛顶替“县外牛”,也是常有的计谋。一位贫困户笑着说,自己每年都能够用自家的牛,套取6000元补贴。前提是,要去购买“牛票”与“耳标”,以便通过验收。

牛票指的是动物检疫部门发放的合格证明,包含了牲畜的交易与检疫信息。耳标则是打在牛耳上的一面黄牌子,上面有二维码和牛的编号,原则上一头牛对应一个耳标。

当地政府有一套养牛项目的验收标准:存栏牛、牛票、耳标缺一不可,且编号一致。

记者走访中发现,牛票与耳标,都可从牛贩子、票贩子手中购得。

理论上,牛票与耳标均由附近县市的动物卫生监督所或乡镇畜牧站出具,并盖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专用章,有兽医签字。但骗补者走的是地下渠道。

当地一位牛贩子告诉记者,他们从更大的票贩子手中以一头100元或150元的价格购入牛票、耳标,转手以一头两三百元或两头500元的价格卖出。如果是从他这里租一头牛,带一张牛票、一个耳标,总价是1000元。

当着记者的面,这位牛贩子联系了他的一个上游同行,然后表示可以在一周之内搞到50头牛的牛票。代价“最低也得6000元”,外加两条香烟。

源头是负责检疫的工作人员。“给人买两条‘芙蓉王(香烟)’,不掏钱给你不弄。”牛贩子说,每年验收前,是这种“生意”最好的时候。

镇畜牧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检疫合格证不收取任何费用。但由于动物在市场上是流动的,“报的时候是这些,装车的时候是那些,你怎么确定?”因此,受检疫的牛可能并非养殖户的牛,往往存在许多牛贩子钻空子,借机倒卖牛票与耳标,而政府部门对他们“防不胜防”。

“光根据检疫合格证,确实也有弊端。”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格证是真是假,有时候很难界定。”

至于耳标,购入后可直接打在自家的牛耳上。如果借来的牛本身就带有耳标,原耳标则可以剪掉,打上新的即可。

有贫困户告诉记者,足不出村就可以买到牛票。记者在附近几个村子走访时,也有其他村民反映骗补现象。

前述牛贩子向记者透露,他手中的牛票主要流向该镇的4个村子。

2019年夏季,当地政府办公室发布的涉及“空棚、空圈整治”等情况的督察通报称:“个别农户在实施产业到户项目过程中,存在以自养牛抵冲项目牛,从购进牛变为购买票证和耳标现象;个别村干部老好人思想严重,对产业到户项目把关不严,对乡镇存在欺瞒行为。”

镇验收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防范骗补,镇政府曾要求贫困户提供买牛的现场交易照片,但后来验收组发现,交易现场照片也可以伪造。

镇里有时会接到关于此类问题的举报,比如虚报农作物种植面积、虚报养殖规模等。工作人员介绍,对于这些举报,镇政府会进行调查,如果属实就会处理。

“针对这个情况,咱们当地政府也采取一些政策,既要鼓动(养牛),还要限制(补贴)。不限制有些人就光套取国家项目嘛。”这位工作人员说,2018年开始,项目补贴有所缩减,2018年限额6000元,2019年限额9000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镇验收组组长表示,要求县外购牛,是养殖补贴政策不合理之处。那些真正从本地买了牛来养的贫困户,也发展了养殖业,但不得不去购买牛票,否则享受不到补贴。

另外据村民介绍,也有的贫困户在借牛骗补后,担心东窗事发,真正养起牛来,走上了“正路”。

前述牛贩子称,验收日益严格,租牛卖票的“生意”不好做了。2019年,他只卖出去五六十张牛票。他自称卖票最多的一年是2017年,当年共卖出100多张牛票,顾客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按满了红手印的验收花名册。

验收

白纸上,红色的是手印,黑字的是保证书,还有歪歪扭扭的亲笔签名——补贴发放之前,很多东西都在证明资金发放的严肃性。

每个补贴项目要经过村、镇、县三级验收,同时还要接受不定期“回头看”的核查。验收组需要挨家挨户实地检查存栏数、牛票、耳标等。户主除了按手印,还要签下补栏饲养保证书。

镇里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保证存栏量是为了促使贫困户可持续发展,“如果不管存栏,你把补栏(补贴)一享受,把牛一卖,产业扶贫就看不出来效果了。”

2019年9月,记者见到了镇里组织的一次项目验收。验收组发现一户的存栏数比花名册上缺少两头牛。而户主的解释是:“一头卖了给娃娃看病了,一头死了。”验收组告诫他:“存栏是必须要有的,存栏没有的话,你有套国家项目的嫌疑。严格来讲,还要追究你责任呢。”

记者走访中发现,有拿到过补贴的贫困户,家中连牛棚都没有。也有贫困户在验收后不久,牛棚里存栏牛的数量,明显不足。

对于存栏量与补贴数明显不符的几个贫困户,关于牛的去向,他们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比如“赶着牛价高,卖了”,或者“给孩子看病,卖了”,牛消失的原因还包括“牛病了卖了”“牛死了扔掉了”“打工没人养卖掉了”。

多数人不愿多谈。套取了补贴的周建国向记者表示:“这些事少说,还要靠政府救济呢,把这些人一惹,把这个小鞋给咱一穿,咱就没办法了。”

镇里一位验收组组长说,如果验收卡得过严,会挨老百姓的骂;如果真出了问题,又要挨领导的骂。他们的一个顾虑是,对扶贫干部的追责,比追查隐蔽的骗补行为容易得多。

“那个东西很隐性,你发现的时候它已经产生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镇干部谈及借牛时说,“他(村干部)明明知道,但人家坐视不管嘛。有可能借的就是他们家的牛。”

村支书则表示,他也没什么办法。“说谁谁借的牛,你啥证据?你验收时候,耳标在呢,检疫证开下了。你问牛咋不在了,他说牛有病呢,或者用钱呢,卖了。”

在一位村民看来:“他(村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农民富了就行了”。

每天“出了牛圈进羊圈”的验收组明白,即便是村干部知道谁家借了牛,但时常碍于人情面子,或者担心得罪人而装不知道。而验收组完成验收后就离开了,又没办法一直在村里盯着,“闹得跟打游击战一样”。

据介绍,镇验收组会碰到一种情况:圈里有牛,检疫证和耳标都在,但牛圈旁边没牛粪,槽里只添了一把草料。“一看就知道是借来的牛,但是你为啥不验?你又没有监控。”一位干部说,这种情况,只好先进行验收,“回头看”时“拿下”。

“回头看”,主要是看那些被村民举报,或者下乡验收时,发现有明显临时借牛的痕迹的家庭。关键看牛棚里的牛是否足数,“如果你不养着,说明你可能钻政策的空子。”

不定期“回头看”,确实给一些试图骗补的人带来了麻烦。有时临时得知要验收,村民不得不冒着大雨出门借牛。

在那位验收组组长看来,“回头看”确实是遏制骗补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只是由于扶贫任务重、工作紧,验收组精力有限、人手不足,“核查相对来说力度比较弱”。

“有时候还没核查或核查不彻底,钱就兑付了。”这位组长说,“钱拨到扶贫办的账上,你要按期给老百姓兑现呢。”不按期兑现,上级会催促,而老百姓清楚,一旦资金兑付,政府很难追回。

2019年,吴月梅计划再拿到两头牛的补贴。她已经准备了5个月,4月份就从牛贩子手里买了牛票。

她的办法是,从儿子家拉来4头牛充数。

她经历了两次验收,都没通过。验收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多次前往吴月梅家,见她家往常只能圈4头牛的牛棚,却塞了7头,不合常理。他怀疑吴月梅有借牛行为,因此未予通过。

第三次验收时记者在场,见到7头牛都在新棚里。工作人员数了存栏牛数,检查了牛票与耳标,让这家人当着验收组和村干部的面签下保证书。验收通过。

保证书上,吴月梅一家承诺,他们会至少养殖3年以上,如果倒买倒卖检疫证明和耳标,冒充顶替,套取扶贫资金,“一经发现收回扶贫资金,同时承担法律责任”。

两天后,记者再去采访,她家牛棚里只剩下3头牛。吴月梅最初的解释是,“拉着打犊(配种)去了,将(刚)拉去。”但牛圈门口和院门外被雨淋湿的土地上,连一个蹄印也找不到。

而后她承认,是借来儿子家的牛凑数。验收通过的两头牛,“都是我们自己的牛引(生)下的”。

从当地农业农村局发布的督察通报来看,已经发现了“产业扶贫到户项目涉嫌倒卖假检疫证问题”,并移交公安局处理。

另一份督察通报显示,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存在“验收标准执行不严,补栏的牛羊无法界定”“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导致项目流失严重”等问题。

2018年的一份督察通报指出,存在“个别村民补栏牛的过程中有无证、套证、购证等现象”。

督察中还发现,2017年,某个村子存在“按照鸡的标准”对几百只鸽子养殖户进行补贴的情况,而鸽子不在补贴范围之内。

贫困户签字的保证书。

“把国家亏了”

在解释原因时,骗补者总会提到一个字——“穷”。

王春桂说:“都借着套着呢。我想着套两个钱,穷汉人家嘛,挣两个是两个嘛。”

“穷着老两口,没钱嘛。老两口种下10亩地。老头子心脏病,年年住院,都在药罐罐里头呢。也没有个啥收入。”吴月梅说着就从房间的各个角落,拎出5袋装满药盒的塑料袋子,堆在床上。

周建国不好意思地说:“国家政策太好了,想着是国家的便宜嘛,错误的认识嘛。”

他还说,这种做法,“把国家亏了,把领导人的心血都白费了”。

村里一位共产党员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遇到邻居前来借牛,他都拒绝,或劝他们别这么做。另一位共产党员认为,这些人最终没有“造血功能”,一旦“把钱使唤了,牛木(方言——即没有)牛,钱木钱,到第二年还是贫困户嘛。”

一个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牛以1000元的价钱租给贫困户,一套牛票和耳标按200元计算,3000元的政府补贴,贫困户实际只得1800元。

不只一位村民对记者感慨,贫困户和牛贩子都落钱,只有政府是吃亏的。

为了支持贫困户养牛,当地会给予每户数万元的贴息贷款。此外,按2018年的项目补助标准,贫困户修建牛棚、青贮池,种植优质牧草,购进铡草机,都会取得相应的补贴,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为防止“牛死伤农”,政府还愿意承担94%的养殖保险费。

有养牛户说,正常情况下每头牛能够增收3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政府为降低养牛成本补贴的3000元,养下的母牛产的犊,便是自己净赚下的牛。

据村委会介绍,近3年来,该村到户项目资金补贴涉及牛、羊、猪、驴、兔、鸡、蜜蜂、马铃薯、玉米等。

2014年之前,村里的贫困户牛永富家只有两头牛,由于养牛成本高,家中还欠有外债,始终无法扩大规模,“每年就两头牛在那儿转”。得益于政策,2017年他家又购进4头牛,如今每年仅靠养牛能增收五六千元。

镇畜牧站一位工作人员说,看到养牛能够养家糊口,参与者越来越多。他统计过一个村庄的养牛户数量,发现近3年来养牛户至少翻了一番,户均养牛数量也不断增加。玉米播种在了一度撂荒的土地上,用于生产饲料。

2019年,牛永富又购入一头牛,3000元养牛补贴已经到账。他想不通骗补者的做法:“政策这么好,你为什么要骗?”

(文中吴月梅、周建国、王春桂、艾玉莲、牛永富等村民均系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