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汉字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甲骨文、石古文、钟正文、大竹、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后世衍生出来的隶书、行书、唐书、光初、汉字一起发展的中国书法。
雨过琴行,有光泽,风朝韩墨香来。山野人,兴挥着寻找日常的东西;文人阿萨,华夏书院姜中强。四川省遂宁市凤溪县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古往今来,这里的西风浓厚,许多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墨宝。那么这个头衔到底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凤溪书法家作品
《工程诗、书法和绘画》历代遗产
“凤溪书法现象”在全国享有盛誉
凤溪民风淳朴高雅,“公诗文、书画”之风历代传承,走遍民间山野,一直享有“五四之乡”的美誉。
早在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就在凤溪旅行时留下了散文名篇《唐兴客馆记》和论书诗。明代书法家黄辉在凤溪学宫编液《自动早泄》《金城玉珍》房间里盛赞凤溪繁荣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清代至民国,涉及现役内儒、释、道的九宫十八庙,在许多名人铭文、清代诗、书、画《三节》奇才张善山、讽刺狗、张兰等地相继留下了墨水。
2000年以来,凤溪县连续6次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描绘了“小城大书法”独特的文化风景。
来到德国
德国作品《两水双桥》
近年来,凤溪书法的传承、发展不得不提一个人,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专阁院执行院长、现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来过德。
1956年出生在凤溪的曾来德长期以来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花在了“现代书法”研究上,在书法界被称为“编凤台”、“西坛奇才”。
书法是人文素质的起点,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在乡村的发展中,书法可以起到振兴文化的作用。“一直来德,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在凤溪县三峰镇繁荣书法,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书法乡镇协会,先后成立了蓬莱镇书法史和凤溪青年书法史。近20年来,在奉系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群体成长起来,在书法坛形成了著名的全国“奉系书法现象。”凤溪共有80万人,书法参加者10万人,书法爱好者30万人。" "
“曾经来过德老师的书法,强壮有力,立木三分。”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凤溪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小兵曾经很难掩饰对德的崇拜。在金桥镇渡过军坝村的他从小就是曾经来德的“粉丝”。
凤溪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小兵
在曾赖德的影响下,梁小兵着手书法,并被誉为“四川第四次书法篆刻新人新展”(优秀奖)和遂宁市“优秀书法家”。作为现任凤溪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小兵,
也走上了文化传承的道路。“近年来蓬溪通过书法理论培训、书法书写技巧辅导、书法结对子、送书法作品等方式,开展书法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景区’活动,不断地培养和吸纳书法爱好者,壮大蓬溪书法爱好者队伍。”梁小兵介绍道,今年年初协会会员就曾前往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为村民送去十余幅书法作品,并现场进行书法创作指导。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关键要从娃娃抓起
在蓬溪,书法进课堂早于教育部发文推广之前。蓬溪县多所小学早在2011年就开设了每周一堂的书法课。
据了解,目前,蓬溪县全县52所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以上的书法课,书法教育以及“校牌竞写”活动实现全覆盖。多所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我为校牌挥笔”毛笔书法大赛,学生的优秀作品会被制成校牌,悬挂在校门口,卸牌后会存入学校陈列室,永久收藏。
蒋韵枝
“品在竹之间。”手执毛笔,轻蘸墨汁,随着笔尖的跌宕,一个个灵动的字浮现在了雪白的宣纸上,在蓬溪县三凤镇学校书法活动室里,来自三凤镇河边村,12岁的蒋韵枝正专心致志地练习着书法。今年六年级的她十分热爱书法,曾多次在教体局、学校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获得奖项。“我最喜欢楷书,以后的梦想是当一名书法老师。”蒋韵枝说道。
记者注意到,在学校里,无论是走廊还是教室,师生的每一幅书法作品都被陈列展出,让这所学校散发出独特的书法魅力。
“2000年,学校将书法教育列入学校课程,把书法教育和人才培养引入课堂。”三凤镇学校校长何晓平介绍道,三凤镇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三凤镇的各个乡村,学校将书法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每周一节书法课,由书法功底较为扎实的老师执教,一、二年级主要练习硬笔书法,三至九年级主要练习毛笔书法。为了激发学生爱书法、用书法的热情,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书法大赛、为老百姓义务书写春联等活动。
近日,以“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正式启动,活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省中小学校广泛组织开展青少年书画传习系列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师生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传习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中国书画艺术。
三凤镇学校教师唐曙光教授学生书法
“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四川举办的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就是传承书法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三凤镇学校教师唐曙光教授书法已有20多年,是蓬溪青年书法社最早的成员之一,在他看来,加强乡村青少年书法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在书法学习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可以有效提升乡村人文气息、文化素养,促进文明乡风养成。
三凤镇学校举办书法比赛活动
建设中国书法城
擦亮书法之乡金字招牌
从古至今,蓬溪书法氛围浓厚,如何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持续扩大书法文化影响力,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让蓬溪书法享誉全省、走向全国?
据了解,近年来蓬溪大力实施“工业加书法”“农业加书法”“市场加书法”“旅游加书法”系列项目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现有画廊和装裱店15家,已初步形成集创作、交流、装裱、销售为一体的市场格局。
在“文化新村”的建设过程中,蓬溪的各个乡村中都悬挂着修身、养性、待人处世、崇尚科学和文明的格言警句书法牌匾和各式书法作品。蓬溪还引进开办“文房四宝”传统作坊,开办“民间特色、书法特色艺术品市场”,以实现“书法新村”“文化致富”。
蓬溪中国书法馆
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蓬溪在县城建有近3.5万平方米的书法展厅、书法广场、书法交流场等书法阵地,常年培养来自城市和乡村的书法爱好者达6000余人。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曾来德、洪厚甜、何开鑫等一大批全国名家亲临蓬溪指导,提升蓬溪书法群体整体水平。
在蓬溪诸如中国红海、宝梵寺、旷继勋公园等知名景点内,书法文化遍布在每一个角落,指示牌、景区展板、展馆牌匾……书法元素无处不在,游客不仅能在景区欣赏到动人的景色,还能感受蓬溪浓郁的书法文化气息。
自2000年以来,蓬溪坚定不移地将“中国书法城”建设定位为蓬溪城市建设主题,目前已建成书法主题公园5个,书法牌坊30座,县内店招牌匾书法化达90%以上。在芝溪河10公里沿岸石壁上,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记录蓬溪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形成独一无二的“中国汉字发展史”—“书法艺术长河”,书法文化研学主题游线路逐渐成熟。据了解,至2025年,蓬溪将按规划完成投资30亿元,建成大型城市雕塑,赤城湖书法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区等10余个中国书法城配套项目。
蓬溪,这个曾经以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正挖掘区域特色文化,以“书法”为载体,描绘着一幅迷人的文化新图画。
【记者手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乡村振兴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在蓬溪,“工诗文、善书法”之风更是历代传承。
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并掌握一些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基础书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更是对这门古老、至今生机勃勃的传统艺术的自觉传承和弘扬。
一根根不同质感、不同风格,被注入了万千气象、无穷活力的墨色线条,积淀着商周秦汉的凝重雄浑,缤纷着魏晋唐宋的文采风流,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长河中,正发散着无与伦比的璀璨之光,也必将彰显当今时代的文化辉煌!
(记者 何佳欣 夏婉琳 摄影报道)
原标题:“中国书法之乡”蓬溪:一杆毛笔背后的匠心传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