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朱正源)年末是社会保障工作处理的高峰期,部分不法分子以社会保障的名义实施诈骗。人民网“求真”栏目盘点了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几种欺诈手段,提醒广大网民注意防范。
套路1:社会保障出现“异常”。请点击链接处理。
最近有网友说:“居民身份证出现了异常。为了避免不可用,请在收到通知后立即处理注册认证”短信,并附上网站链接。
[真相]是不法分子发送的诈骗短信。以“社会保障奖将被强制终止”、“社会保障卡升级”等借口,要求受害者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上传电子社会保障卡等照片,或将受害者汇款到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文字截图。
日常2:告诉受害者社会保障卡被偷了。
最近,一位网友接到电话:“社会保障卡异地被盗冻结,需要登记个人信息并申请解除限制。”
【真相】不法分子在短信、电话中以社会保障机构、公安部门的名义表示,受害者社会保障卡涉嫌诈骗、盗刷或重大犯罪,请求协助调查。利用普通大众的恐惧心理,要求个人信息或以资金核实为由,向指定账户汇款。
日常3:以“工资社会保障补贴”为诱饵
最近,一位网民发表了收到“工资、社会保障补助金”内容的邮件和名为“自助处理”的QR(qual)代码帖子。
【真相】不法分子冒充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向工作人员发放补助金或直接伪造虚假文件,以提供“优惠”的保险政策的名义引诱受害者进行网上处理,实施诈骗。
虚假文件截图。
人民数据研究院钟新星研究员表示,社会保障机利用了公众对相关部门的信任,但随着公众对欺诈的预防意识提高,通信网络诈骗团开始开辟其他道路,将目光转向更多领域,诈骗短信的伪装也逐渐成熟。
对此,终身性建议监督部门畅通反馈渠道,聚集群众力量,让欺诈判决监测工作发挥带头作用。第二,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运营商的合作,如自动触发诈骗信息通知或内容屏蔽。第三,市民要记住,遇到涉及社保诈骗的情况,不要随便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转账,可以联系社保机构核实情况。
作者:朱正元
资料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