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一篇文章以无数大号传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的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
文章中叙述了一所大学的贫困生,他的母亲知道他喜欢篮球,节省了几个月,给他买了打折的耐克篮球鞋,但那一年他因为这双鞋而被取消了获得贫困生奖学金的权利。
那篇文章很感人,很煽情,很快就引起全社会几乎压倒性的同情,很多网民开始指责举报的同学,指责学校,甚至指责发放助学金的制度不尊重贫困学生的人格尊严。
在国内大学获得奖学金的人
事实上,并不贫穷的现象很久以前就很普遍了
当时大学的声音也对这件事表示了兴趣,但没有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毕竟现在的互联网世界很难分辨真假,我们也害怕面对叙述自己观点的文章,即将发生事件的反转。
就像转发罗笑募捐文的爱情网民一样,人格和智商都被侮辱一样,陈医生不想让大学声音里发生。
直到这篇爆文,以及由此引起的传播风潮都销声匿迹,我们才得到这件事是真是假的确切消息。
陈医生从平时和大学生私下谈论这件事得到的信息中,他们的直观反映基本上是这件事已经编制好了,或者另有隐情。耐克鞋子简直是事件中的道具。
原因也很简单。国内很多大学拿奖学金和国家鼓励奖学金的“穷学生”,别说穿Nike鞋了,每天用iphone 7,拎着Prada包吃进口零食,每天收快递,放松领取也到处都是。大学生们对这种现象已经很不寻常了。
每年申请奖学金的时候,全班40多人平时看一个人是正常的,但突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变成了家境殷实贫穷的孩子。
领取补助金需要公示,让所有申请人上台讲自己的故事,真是令人流泪。
大家的故事比一个都惨,有的同学家庭收入一年只有两千元。有些父母都得了不治之症,甚至有些房子除了他本人以外都瘫痪在床上。而且每个人都有街道或村大队开的印章证明,所以只能相信。
在一些班级里,为了争夺有限的名额,会传播各种负面消息,以前是挚友的室友也会成为仇人。不这样做的学生在下次重新选择奖学金时基本上不会考虑。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同学们的批评病由来已久。在很多网络社区,类似的吐槽帖子和问题下面可能会有数百个回答和数十万个评论。
可以看到,国家为贫困大学生设立的奖学金被实际家庭不贫困的同学死守,这种现象很久以前就很普遍了。
奖学金不发放到贫困学生手里
这是谁的责任?
陈医生看到的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把它作为道德问题,很多时候会得出结论:这次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好。
甚至很多大学生自己也亲眼目睹,在现场操纵一两次围绕奖学金的奇怪现象后,也支持和赞同这种观点。
从陈医生的角度来看,大学奖学金大面积领取的问题实际上与道德没有多大关系。板子无论如何都不能适合全体大学生。
5?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7054418&x-signature=m3eZ8tniRunajEoE9gM4PmE3LmA%3D&index=4" width="551" height="314"/>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本专科生543.45万人,资助金额152.58亿元。粗略估算,因为助学金的跑冒滴漏,国家要因此花几十个亿的冤枉钱。
一个一年支出一百多个亿的项目,涉及政府,学校,团组织等多方监管,结果到最后实际把关的,却是一帮刚踏入社会年轻人的道德水平,你不觉得这件事有点黑色幽默吗?
实际上,对于助学金问题,情绪化的道德指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制度上。
大学助学金管理上的
上策,中策和下策
想要弄明白为什么国内大学生助学金的管理如此混乱,需要大家来开开脑洞,发挥一下想象力:
假如你是代表政府和学校,制定规则来分发这笔钱的人,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冒领,让助学金能尽量精准地发放到需要它的学生手里呢?
在美国,所有人都要报税和交税,留学生也不例外。
实际上可行的方案,陈大夫总结的大概有三种,根据其有效程度,分成上,中,下三策:
上策:
对于所有申请者家庭的收入,支出,财产,不动产等各种相关情况进行详尽的记录和掌握,然后根据其真实的经济状况来区分谁贫困谁不贫困,决定这笔钱该给谁。
中策:
要求所有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以书面形式签订承诺,保证自己提交的所有材料绝对真实,一旦发现造假则自愿接受严厉的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开除。
同时加强监管,每年都抓出来几个恶意冒领助学金的典型并广为宣传,让看着这笔钱心痒痒的人也都忌惮于可能受到的惩罚,不敢越雷池一步;
下策:
在材料审核上采取形式监管,对于假的贫困证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上面的章是真的就行。
然后在申领程序上加上民主评议,公示选举,开会比惨等复杂的流程,让领到这笔钱牵涉的面子成本和时间成本尽量大,真家里有钱的可能就觉得为了这几千块费那么大劲不划算,这样也能筛掉一部分嫌麻烦或者觉得抹不下面子的人。
为什么美国大学的
助学金很难被冒领
这三种方案相比,上策无疑是最有效的,完全客观公正,不可能出现任何猫腻。事实上,美国高校在助学金分配的问题上,其顶级设计就是这么做的。
在美国,大学里也有联邦助学金,州政府提供的助学金,以及高校自己靠捐款等手段筹措的助学金,以及各种商业助学贷款,其涉及金额和覆盖面也相当广泛。但在美国,多年以来都很少听说这些助学金有被集体恶意冒领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申请这些助学金,需要出具非常严格的家庭收入证明,纳税证明,银行存款证明等材料。
在主管SAT考试的college board官网上,我们找到了下面的说明。
翻译一下,在美国,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要申请非联邦经济资助的助学金,需要你在申请前准备下列材料:
美国国税局开具的纳税申报单;
你父母的雇主开具的,关于工资和所得税的证明表格(即W-2 forms)及其他能够证明你家庭目前年收入的证明文件;
本年度和前一年度家庭未交税收入及利润的记录;
家庭目前的银行存款证明;
关于家庭持有的其他类型的存款,股票,债券,信托,及其他类型的财产状况。
只要高校及助学金的出资人管理人掌握了这些证明材料,基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你家庭的真实财政状况,基本就不存在利用规则钻空子的机会。
而且,这些材料需要税务局,银行等多家机构出具,即使是学会计的内行,想把这些材料全都伪造出来的难度也相当之大。
在用上策来进行顶级设计,扎紧篱笆之后,系统上还存在的一些小漏洞,则要靠中策来补牢
在美国,申请奖学金助学金都是和申请大学录取的同时申请,而不像中国一样是在进入大学以后再进行申请。你所提交的这些和申请助学金相关的材料,其效力和为了得到录取的材料是基本相等的。
而如果你在申请助学金的过程中故意造假,那么也就意味着你进入这所大学是靠造假撒谎进去的,一般来说会面临被退学的处罚。如果是留学生的话还会被遣返回国,以后再申请美国签证也会非常难。
而且大学申请材料舞弊这样的严重信用污点,在你的个人记录上会带一辈子,在美国这样的信用社会,你今后的学习,就业,贷款等方面都会受影响。
为什么中国不照搬美国经验?
既然有这么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有国外高校实行多年行之有效的经验,那么中国的高校为什么不照搬美国的管理方式呢?
这是因为,上策虽然有效,但实施成本也相当惊人,想要掌握所有家庭的收入和财产情况,需要的工作量是极其巨大的,如果让高校或者教育部门独立承担这项工作,恐怕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就不用干别的事了。
所以,想采取上策,就必须在个人信息的获取上抱大腿。
IRS在美国是威慑力远超FBI,CIA的NB存在
美国高校是有大腿可抱的,而且还极其粗壮。这条大腿,就是在美国没人敢惹的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即美国国税局)。
美国人说起IRS,那真的是闻风色变。在美国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交税是永恒的”。你闲着没事惹总统都可以,但你惹IRS不痛快就纯属找死。
在美国这个万税之国,IRS就是全国最大的官僚机关,雇员多达11.5万人,而且拥有自己的武装执法力量,可以不经过法庭审判冻结财产,也可以到你家里突击搜查。
IRS的执法力量编制高达4万人,装备训练极其精良
就连势力庞大杀人不眨眼,不把警察和FBI放在眼里的黑帮教父们,面对IRS也噤若寒蝉。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帮头子,芝加哥大亨Al Capone,当年杀人如麻没人治得了他,FBI对他也是恨得牙根痒痒但毫无办法,结果他是因为偷税被IRS送进大牢的。
正是因为拥有巨大的权力,IRS能够深入底层,震慑任何想要逃税的人,同时也能逼全体美国人每年4月15日之前都乖乖地报税,一个也没得跑。
但中国的高校如果想要抱大腿,基本是指望不上的。
中国的税收收入基本大头来自于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的流转税,这些直接征税对象是企业的税种占了总税收收入的70%以上。
而针对居民个人征收的所得税,只占税收总收入的6%左右,而且结构很不合理,基本上就是只针对工薪阶层的“工薪税”。而对于富裕阶级收入大头的各种资产性收入则鞭长莫及。
而以物业税为代表的财产税,则还在试点阶段,到底怎么收还没达成共识。
对全体居民家庭收税,是真实收入数据的前提,税收不起来,税务机关也就不会掌握到底谁有钱谁没钱,高校也就没法抱大腿来利用这些数据甄别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谁是真贫困谁是造假。
遭遇类似困境的并非只有高校助学金,在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缓解高房价而推进的经济适用房的分配上,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本来应该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享受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里面停满了奔驰宝马。而即使这种现象被媒体广泛报道,社会舆论巷谈热议,最终也无法得到解决。
因为税务部门手里缺乏数据,没法甄别哪些人是伪造收入证明买的房子,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经适房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停建。
由于“开奔驰住经济适用房”的问题无法解决,
新建经适房项目目前已经基本绝迹
中国的高校想走上策,这条路基本是走不通的,没有税务部门来帮你调查学生家庭的财产状况,靠高校来做这件事情完全不现实。
目前国内实行的助学金管理制度,
某种程度上属于无奈之举
上策在中国基本完全不可行,而走中策,靠严刑峻法来吓阻可能的冒领者,这样可行吗?
中策的弱点在于:想要让制度有威慑力,就一定要坚决严肃处理任何敢于试图冒领助学金的人,甚至有时要宁愿冒着杀错的风险也绝不放过。
在《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的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能够传遍互联网的舆论环境下,如果某所大学把一个学习优异大有前途的学生开除,只因为他一时犯错冒领了几千块钱,社会舆论会站在哪一边,可想而知。
这时,高校就要面临相当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全社会舆论的对立面上去,为千夫所指。
这在稳定第一的社会大环境里,无异于把自己放在火上烤,恐怕国内没有一家大学愿意尝试。
上策中策都走不通,那么想要维持大学生助学金项目的存在,不让这个对国家,学校和大学生都意义巨大的公益项目像经济适用房一样被取消掉,就只能采取下策的低效管理方式。
从目前来看,即使有相当比例浑水摸鱼的人,但他们给整个助学金系统带来的损耗还是可承受的,实际上远远小于甄别的成本。
之所以要申领助学金要让同学投票,要大家开会展示自己家的贫困状况(也就是同学们口中的“集体比惨“),其道理和茅于轼建议廉租房不能建厕所,以及和珅往赈济灾民的粥锅里撒把沙子的目的都是一样,让想冒领的人嫌牙碜不愿来抢,而真正困难到无法可想的严重贫困学生则往往不在乎这个。
这种方法既低效又损害学生尊严,但这是在中国整个社会缺乏信用意识的情况下,几乎是唯一能让助学金运行下去的没办法的办法。,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中的“其轻”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虽然美国高校的助学金制度,在美国信用社会的大环境,以及IRS的强力加持下,已经有效运行了近百年,但现在老革命也遇到了新问题。
IRS虽然神通广大,能够监测所有美国人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但很难管到国外去,除非你因为偷逃税犯罪,IRS才能根据国际间的司法合作条约,收集到相当有限的数据。
失去了IRS的保护,美国高校的信用甄别体系就成了几乎裸跑,近几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猛增,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成绩,背景都是经过国内中介机构“加工”的。而美国高校在大洋彼岸也难以有效的加以甄别。
这部分学生的数量到底如何我们难于统计,但据CNN报道,能占到中国赴美学生的10%
既然成绩单都能是假的,那再额外伪造点收入证明拿点额外的奖学金助学金,在某些中介眼里也只是顺手就可以操作的事情。
而美国传统的信用惩罚机制,对于他们来说也几乎无效,作假被查出来的几率本来就非常有限,被开除大不了就回国,再也不踏上美利坚的土地,甚至再重新申个英国澳洲高校,只要低调一点也无尝不可。
当然,在这里面既有中国社会不够重视诚信,学生和家长在文凭和诚信面前多选择前者的关系,也有不少无良中介在中间的撺掇怂恿。
但即使是美国高校,在面对中国式“智慧”时,也照样没辙。
中国留学生的大规模申请材料造假现象,已经开始引起了美国大学的警惕,甚至某种程度的区别对待。少数学生造假,买单的是整个中国学生群体。
如果社会长期不能建立起足够的信用意识,以及相应的整体顶层设计来加以保障,让诚信者得益,失信者吃亏,那么很多本来利国利民的好事情都会变味,大学助学金只是其中之一。
想看更多精彩大学学业生活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学声(collegesay)
大学声,是由(ApplySquare)申请方 出品的专为大学生定制的信息分享平台,这里有学业的真知灼见;有生活的点滴智慧;有情感的尽情倾诉。
我们的口号是:大学声,为大学生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