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软件企业造假申报】股价暴跌业绩变化,胜场区软件相关财务操作。

时间:2023-02-16 21:04:0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10-2013年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同比增减

资料来源:丁杰软件声明和年度报告

编者:1月17日,《国际金融报》微信公众号IPO日报发表了《鼎捷软件一堆“货款”子虚乌有,上市后业绩“变脸”,涉IPO财务造假!》篇文章,18日,郑升软件发表了解释公告,声称上述报道严重,应保留追究本报法律责任的权利。为此,我们再次用事实证明本报的上述报道是真实的。让广大投资者和读者能够分辨,请相关监管部门根据本报提出的问题和线索进行追踪,并请广大投资者再告诉我一个真相。

1月26日,正胜软件的收盘价为13.23韩元,相当于最贵的105.58韩元(颠覆权)的12.53%,上市第一天(2014年1月27日)开盘价11.12韩元(颠覆权)的118.97%

也就是说,除了中途投资者外,如果投资了正赢软件,持有股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股东应该只有亏损的份额。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据东方柴浦透露,从2016年3月17日至2018年1月11日,有关裁减丁杰软件的公告共有18条。

丁捷克软件的股东缩减不能说是“不积极”。1月11日,郑胜软件发布了4项公告,12个股东(一致行动人)和11.98%股权的股东分别减少到20.64%和9.99%,占原股权总额的22.07%。另外,这些股东从公告之日起,在15个交易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投标的方式再次减少了2%以下的股票。

随着股东们的积极减少,股价疯狂下跌,但背后上市后业绩迅速变化。

丁杰软件隐藏在上面一系列异常背后的是什么?

业绩迅速“变化”

先了解一下郑胜软件。

郑胜软件成立于2001年12月,2014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以制造业、流通企业和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软件应用咨询、销售和服务为主营业务。

上市前5年,郑升软件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营业利润分别约为3050.71万韩元、4664.22万韩元、1.05亿韩元、9627.86万韩元和1.05亿韩元。

但是,郑胜软件这一“令人高兴”的业绩在上市后发生了根本变化。公司营业总收入没有太大变化,但营业利润开始大幅减少。

2014年净胜软件营业收入为10.53亿韩元,比2013年的10.59亿韩元减少了0.57%。但是,郑胜软件的营业利润从2013年的1.5亿韩元“腰斩”到了5384.51万韩元。

2015年,正赢软件在营业收入比2014年下降3.14%的情况下,营业利润直接降低为负,约为-1882.84万韩元。

丁杰软件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11.4亿元,但营业利润仅为3538.51万元。

上市后营业收入规模没有太大变化或增加的情况下,为什么捷升软件的营业利润大幅下降?

对此,郑胜软件在1月18日的澄清公告中表示:“2014年和2015年分别发布的新一代大中型ERP产品E10和面向大企业、大型集团、超大型企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T100,新产品投入和人力成本上升,增加了投资期间的成本负担。”

上市前后应收账款异常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丁软件上市前几年应收账款持续激增,上市后连日进行了巨额不良损失处理,这是丁软件上市后营业利润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定捷软件发布之前,应收账款从2009年到2013年分别猛增到约1.46亿元人民币、1.36亿元人民币、1.69亿元人民币、2.44亿元人民币和3.15亿元人民币。上市后应收账款持续下跌,从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郑胜软件的应收账款分别约为3.14亿韩元、2.45亿韩元、2.13亿韩元和1.89亿韩元。

在Dingjie软件发布之前,从2009年到2013年,坏账分别为555.59万韩元、1374.52万韩元、1425.93万韩元、2072.58万韩元和2884.5万韩元。上市后,从2014年到2016年,坏账损失分别为6537.53万韩元、5850.35万韩元和5965.28万韩元,上市后坏账损失与上市前相比明显增加,影响了利益。

为什么郑胜软件上市前应收账款激增,上市后应收账款持续下跌?为什么净胜软件上市后不良损失比上市前明显增加?

难道在郑胜软件上市之前,这种应收账款很多都是虚构的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到2013年,乘胜软件营业收入分别为5.66亿美元

元、7.19亿元、9.59亿元、9.95亿元、10.59亿元。

一位资深注册会计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时,应收账款也容易增长较快,营业收入变化不大时,应收账款也不太容易变化。”

那么,鼎捷软件为何在2009年-2011年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时,应收账款变化较小。在接近上市的前两年,营业收入变化较小,而应收账款却为何增长迅猛?

从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上来看,鼎捷软件上市前,2009年至2013年,一年以内账期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总应收账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82.33%、73.94%、75.59%、81.41%、81.89%。

鼎捷软件上市后,2014年至2016年,一年以内账期的应收账款余额,占应收账款余额比重,分别为66.07%、55.21%、47.32%。

账龄结构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鼎捷软件2013年至2016年,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分别为18.34%、28.58%、41.43%、52.12%。

另外,鼎捷软件2014年年报显示,1年至2年的应收账款约为1亿元。经过两年时间,鼎捷软件2016年年报显示,3年至4年的应收账款约为3688.33万元。

鼎捷软件2013年年报显示,1年至2年的应收账款约为3709.68万元,经过三年时间,鼎捷软件2016年年报显示,4年至5年的应收账款约为1790.04万元。

一位财税专家对记者表示,“应收账款被核销,会减少账面上的应收账款。”

鼎捷软件2013年至2016年实际核销的应收账款分别约为732.9万元、1107.79万元、1104.93万元、318.88万元。

那么这些应收账款有多少被回收了呢?

1月18日,鼎捷软件回应称,鼎捷软件于澄清公告中表示,部分客户对信息化结果产生落差,导致部分款项无法收回,逐渐转以实施成果为交付物的营运模式。

那么,因为客户对结果有落差,这部分应收款就无法收回?主要是鼎捷软件的原因,还是客户的“无赖”造成的,或是其他原因?

旺旺表示,不欠钱

随着《国际金融报》记者对鼎捷软件的深入调查,一个疑团浮现在眼前:公司上市前“喜人”的营业利润是真实的吗?

因鼎捷软件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核销坏账记录中单位名称以字母代替,记者无法得知具体公司名称。《国际金融报》记者以2014年年报中的核销坏账记录为依据进行调查。

鼎捷软件2014年年报披露了部分核销坏账名单,披露部分合计核销金额约为785.55万元,相当于当期全部核销金额的70.91%(当期为1107.79万元)。另外,该年报名单显示,核销的坏账均为应收的货款,之所以核销都是因为多次催收未果。这意味着,名单中的公司均是欠钱不还的“老赖”。

记者查看名单发现,旺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鼎捷软件2014年年报显示,旺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欠货款59.85万元,多次催收未果,予以核销。

1月20日,旺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给《国际金融报》发来了官方答复函,明确表示:本公司于2011年5月5日及2011年8月30日曾代为筹建中关联公司,向鼎捷软件购买易成管理软件及实施服务,据本公司记录所示,已付清前述全部应付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款项,且本公司并未收到过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催收文件。

那么,鼎捷软件核销货款的依据在哪?真实性在哪?

重庆新格表示,不欠钱

鼎捷软件2014年年报显示,重庆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欠货款42万元,多次催收未果,予以核销。

为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先后两次采访重庆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重庆新格财务部李经理对记者表示,“什么叫多次催收,我们又不欠他们钱。我们账上都没有挂他们的账。后来都没有用他们的软件,当时是全部付清了的,当期按合同的要求付清了。”

百事达表示,无债权债务关系

鼎捷软件2014年年报显示,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欠货款22.5万元,多次催收未果,予以核销。

为了核实情况,《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采访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办何主任。

何主任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明确表示,“我之后也询问了我们的财务,因为我们公司有50余家分公司,我只有通过财务才能确定回复。财务确定回复,没有和鼎捷软件有账务上的往来。然后,我也问了当年有可能负责这个项目的同事,他说鼎捷软件和我们有过接触,曾经讨论过合作,但最终没有成。还没有进入付款这段,就已经终止合作。不会有账面上的往来。从财务口径,我也确认过了没有。从业务口径也确认过了。”

当年负责过该项目的何主任同事罗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说实话,我没有义务来回答你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件事情出来以后,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公司的声誉,这个我澄清一下,没有这件事情。当时,我们和他们有接触,就是有个意向。后来在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跟我们之间并不合适,就终止了合作。实际上,我们没有接收他们的任何产品和服务,也未构成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这个应收款就是不存在的事。”

菲星数码表示,不欠

鼎捷软件2014年年报显示,广州市菲星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欠货款21.34万元,多次催收未果,予以核销。

就此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采访广州市菲星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经理。

黄经理明确告诉记者,“其实我在这个公司很多年了,从来没听说过欠鼎捷软件货款之事。刚才我也问了财务人员,其也做了五六年,表示没有听说过公司欠鼎捷软件的钱。至于他们是否真的签过这个合同,到付款之前,大概我们不做了,可能会有。但合同签了,也会有首付多少,尾款多少,或者其他约定,有合同就会体现。我们不欠他们钱,我们公司有大把钱,每年利润几千万,为什么要欠?”

为了严谨,记者再次询问黄经理是否查过公司的账,黄经理对记者表示,“对,上次你打过电话来了。后来同事就问了财务,都说没有这件事。”

黄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其实我是2010年8月来(公司)的,都没听说过欠鼎捷软件的钱。就是说2010年8月到目前,都不会欠他们的钱。”

涉IPO财务虚假

显示核销金额约为107.97万元(2013年和2014年合计)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办的工作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具体情况不清楚,不过我们是上市公司,不可能欠别人钱不还。另外,多次催收未果,也应该走法律途径。”

在客户方面,鼎捷软件有一个规律,就是特别分散。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鼎捷软件历年财务数据,发现其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之和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均不超过5%。来自单个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基本不超过1%。比如2011年,中国化工集团为其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为2804万元,占当年公司总收入的2.92%,这也是历年来可查数据中最大的客户。

为了了解那些被鼎捷软件核销的“货款”的真实情况,也方便《国际金融报》记者进一步核实那些被核销的货款具体情况,对广大投资者负责,记者向鼎捷软件发出采访提纲,要求提供那些需要核销的客户名单,但鼎捷软件一直没有提供。

就目前上述记者调查核实的企业情况来看,可以认定,它们不欠鼎捷软件货款的可信度非常高(除非鼎捷软件提供能证明上述货款真实存在的证据),由此推论,鼎捷软件上市前的交易情况可能存在虚假交易,其IPO报告期营业收入和利润涉嫌造假。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如果一家企业存在虚假交易,其无法收到虚假交易的货款,可能会造成坏账损失猛增。

这与鼎捷软件上市后坏账损失猛增的情况“不谋而合”。

值得强调的是,《国际金融报》记者查看中国裁判文书网,并未发现鼎捷软件与上述“客户”公司有过相关诉讼。这么多企业欠货款不还,鼎捷软件为何不走法律途径讨债?(记者 邹煦晨)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