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旅游收入申报区别】多彩的贵州门旅进入了新阶段

时间:2023-02-16 12:22:5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在“十三五”计划期间,除了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外,贵州省旅游总收入还保持30%以上的增速,成为该省历史上旅游业增长最快的时期。十年来,贵州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1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21年的6.44亿人,旅游总收入从1429.48亿韩元增加到6642.16亿韩元,贵州从文旅大省逐步向文旅强省转移。

红色文化赋予贵州文旅。

贵州省山泉水气候宜人,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省份,旅游资源很有特色,有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也有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2019年,贵州被任命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重任。2021年贵州省推出了《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今年早些时候,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指出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同时,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实施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大项目,打造了红色旅游精品线。

贵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近两年来,中国工农红军的足迹遍布贵州60多个县(市、区),发生了许多动人的红色故事,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整个贵州省共有77个县入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区县。

据悉,贵州现有重要长征遗址遗迹750余处,包括遵义胜利、思道赤水、江涛乌江、庐山馆等战斗遗址遗迹、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天归省革命委员会、红2、红陆军团总指挥部、凤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

2021年,贵州制定了《贵州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2)》,加快党史学习教育,公布了全省第一份革命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奉化集中营等604处不可移动的革命文化遗产、《红军歌本》王小均复印件等112件。发表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点之旅、思道赤水奇异胜胜之旅等12条红色旅游名牌路线。“百名解说员开展百年党史”、“恢复长征路”、“体验研究训练”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推进首批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此外,贵州依靠红色革命阵地,挖掘红色资源,继承红色基因,讲述党的历史,把伟大时代作为任务来表达,努力创建艺术精品,引进了《雄关漫道》 《遵义会议组歌》等精品戏剧。第38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的播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好评。

因地制宜山地旅游蓬勃发展

贵州境内山地丘陵占92.5%,被称为“公园城”。全省覆盖着封林、天球、峡谷、龙穴,是发展山地旅游的理想地方。山地旅游成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最近贵州致力于打造“双一流”目的地(即国际一流山地旅游胜地、国内一流度假胜地)。2015年第一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省兴义市举行,构建了国际山地旅游交流合作新平台。2017年,中国发起的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兴义市成立。贵州在国内外不断推广“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全面提升了该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市长/市场竞争力。2020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设立的“IMTA山地旅游奖”在联盟年会上公布。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局申报的“贵州山地旅游模式”获得了“山地旅游快速发展奖”。

2021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中国温泉城”、“山地索道城”建设,提高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和品牌,不断提升。

在疫情防控正常化的背景下,人们对自然和野外的憧憬和需求给贵州山区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今天山地旅游几乎覆盖贵州全境。贵州是“山地旅游”、贵阳和安顺山区旅游集散地避暑度假旅游功能区、贵州西南“户外运动度假”旅游功能区、比才山区旅游度假区。

非遗产开发与农村振兴双丰收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民歌、舞蹈、银饰、蜡染、刺绣等构成了贵州独具特色的美丽风景。作为非犹太省,贵州目前有国家级非犹太项目99个,省级非犹太项目628个。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了非遗保护传承,振兴了传统工艺,促进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体验旅游、研究旅游、村寨游等“非旅游”模式实现了非传统胜利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年)》 《贵州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非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年6月,黎平县紫兴东寨与“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东南州主会场举行了“世外桃源人类模式”紫兴旅游区非民间展览活动,丰富的侗族文化和精湛的传统技艺让游客们悠然享受生活之美。

2013年,余平县紫兴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村民均拥有景区股份,实现景区共建、环境共同管理、利益共享。余平县紫兴镇党委副部长杨永富说,党的十八代以来,紫兴的文旅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带动着大众的就业收入。据了解,余平

县肇兴镇群众年均收入从2012年的2850元增长到2021年的11888元,肇兴景区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67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657万元。

近年来,位于黔东南州的丹寨万达小镇频频“出圈”,它宛如一个非遗“聚宝盆”,吸纳了丰富的非遗项目,包括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2个省级非遗项目。小镇开业5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40亿元,拉动丹寨20个产业和50个子行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也助力了乡村振兴。

今年,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已经进入第七季。活动以“传承非遗 文化惠民”为主题,集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和文化惠民于一体,推动展演活动进社区、景区、机场、校园、军营等。目前,非遗周末聚已经展演了520余场,成为贵州拥有深厚群众基础和广泛影响力的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品牌。

同时,一批依托非遗资源创作的舞台艺术作品如苗绣主题杂技《绣琳琅》、京剧《锦绣女儿》、花灯戏《红梅赞》、侗戏《侗寨琴声》等屡获荣誉。黔剧《天渠》《腊梅迎香》分别连续两届参与角逐文华奖。

此外,贵州在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选拔、培训、政策扶持、身份认可和经济支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21年,贵州共获得国家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共计46264万元,其中重点项目补助24453万元,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补助1190万元,传承人普及培训2893万元,传承人抢救性记录2160万元,民族文化生态区补助563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补助8720万元,普查、数字化记录及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补助等1668万元。

目前,以中国历史发展为大背景、贵州基本历史文化脉络为主线的“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正在筹备,展览作为贵州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将全方位展示贵州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及其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重大贡献,增强贵州历史和文化自信,助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李荣坤)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