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凤镐
“目前社会上对甲骨文文化的宣传很少,甲骨文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任重道远。”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晓琳向记者们提交了两会上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宣传推广的提案》,建议解决甲骨文宣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马素林说,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7年11月甲骨文项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已经得到全世界的高度认可。因此,宣传甲骨文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走出去”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殷墟成功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宣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马素林说:“中小学的语文、历史教科书中增加了甲骨文等古文的内容,但一些地方教育机构认为甲骨文进入校园、上课进入教材,但甲骨文等古文的传播力、影响力的宣传机制尚未形成。”“缺乏通俗严谨的科学的普及教材,社会宣传力度不足,效果不好。”
马晓琳提出,教育部可以协调和组织编写通俗、科学、严谨的甲骨文教材和普及图书。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适当安排甲骨文普及课程,在高校开设与甲骨文或甲骨文相关的选修课。甲骨文集团委、博物馆、各种媒体要利用各自的优势宣传甲骨文知识和甲骨文文化。培养甲骨文教职工,编写简单的教师教育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先在甲骨文发现地安阳开展试点项目,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