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职称是我人生中最难的事。
这篇文章是2016年连续写的《我的荒唐的职称计算机考试》。
1,2018年第一次申报的无知和2020年第二次申报的全力
2004年,经过计算机教育和考试,我获得了初级编辑职位。
2008年通过了英语职称考试,获得中级编辑职称。
按照五年后才能评职称的规定,我很久没打算评副高了,单位在多次变身变动中没有人提到这个。直到2016年,为了职称考计算机,昏暗地在网上题库做了几周的练习,但没有通过,所以想和职称说再见,所以写了《我的荒唐的职称计算机考试》篇。
没想到2018年再次参加副高职称评选,那一年和同事一起发资料,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模模糊糊地按照上面的要求提交了资料。当时也准备了几个星期,其实我的论文数还不够。因为副高职称需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为了通过初评,需要达到几分。但没有听到这方面的讲座,所以我们这样提交了资料。而且我的想法很简单。提交的话好像可以通过。我想可以参考过去选择中级经验。
所以同事问我职称情况时,我说我已经是讣告了。当被刷的通知发出时,我发现评价讣告不再像评价中级那么容易。
2019年,我去听了关于副高职称的市纪协讲座,计算了自己的分数,知道我的获奖和论文不足,所以没有报告,学新干线上了很多课,也白忙了。
2020年,收集了三篇论文,节省了两篇一等奖,为了再听一次职称讲座,再次申报。这次作业做得够多了,领导给我三年的工作成绩,给我打分,5000字个人总结,前后换三次。请领导读,他认为可以适当地写,于是重写,修改了几次,根据他的范文,又增加了一些文体内容。要把所有资料包装成两本,打印所有获奖证书,论文,几份资料共准备30份。我做这个又花了几个月。首先,网课和2018年一样,没日没夜地听。
资料很多地方不懂,反复询问集团人力部,已经烦到他们了。提交之前,请人力部的小伙子再看一遍,还指出了很多问题,不得不拆开用胶水装的资料重新提交。
我说过无数次了,职称评定是我人生中最难的事,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么复杂困难的大工程。报社多次大规模改组,但我也没有遇到这么难的事。恐怕我的思维太简单了,做这么复杂的事情很辛苦。
我也说过很多次了,这次通过不了就不再评价了。
我以为这次一定能通过,因为做了那么多作业。另外,我收到了四条短信,显示我的职称通过了集团人事部的审核,通过了市中级评价审核,通过了省里审核,这都给了我很好的信号,认为自己的职称已经通过了。
但是,2020年11月收到短信后,再也没有收到短信。打电话给集团人事部,告知2020年将发送文件,因为疫情可能会推迟到春节后通知。其实从2020年末开始已经发了文章,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结果了。
直到2021年3月,我终于忍不住问人力部,结果他们说文件刚下来,我看了一眼,里面没有我的名字。
事实上,职称推迟了,我有不好的预感。
为什么没有评论,政治不过关吗?分数不够吗?我想知道原因。
打电话给相关部门,告诉他们分数相差4 ~ 5分。我的论文有两篇关于电影的论文,他们认为新闻性不够强。
前几天我在整理2008年进入杭州新闻人物奖的视频时,发现我有省光电一等奖作品。当时把奖状传给了第一作者,也就是单位领导人,没有留下奖状,所以我完全忘记了这个分量比较重的奖项。如果再出这个奖,4 ~ 5分就足够了吗?
但是命运没有这样安排。这位领导让我今年好好写个人总结,觉得有上升的空间。另外写一篇新闻的性质很强
的论文,加上那个一等奖,应该就够了,可以再冲一冲。但是我已经准备缴械投降了。我不想再把那么多的精力耗费在副高评定上了。这件事想起来,就是一场噩梦,从我2016年开始职称计算机考试开始,持续到现在。伴随着我放弃职称,我的职业生涯也即将宣告结束。可以说,我的职称考试伴随着我的新闻职业一起结束。
在新闻队伍里做了20多年,如果没有评上高级职称,肯定是个遗憾。但是我本是走出正式编制的人,又何必太在乎编制内的事呢?用你的作品来证明你的成绩,人生有很多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但是我们一直被这些证书所捆绑。我们考本科、研究生,为了证明自己学历更高。工作了考职称,证明自己有更高的专业技能。但是,你的成绩,不必由这些来决定。
二、2021年第三次申报的最后努力
到底要不要再申报?我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
终于,我还是振作起来。2021年3月,请评定职称的专业人士帮忙看了去年送评的材料,指出我的几点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出在论文上,失分在质量上,新闻性不够。她看了我那篇说品牌的文章,认为品牌的内容已经不新鲜了,而且我写的是和商业有关的内容,这是很忌讳的,新闻论文尽量不要和经营挂钩。
另外,我的5000字个人总结,开头需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后面分三到五个部分详细论述,要有行业思考和理论高度,对业内有借鉴作用。评委根本不要看虚的东西,要看干货和思考,所以个人总结文采再怎么华丽,也是没有用的。
4月,写了一篇根据目前工作情况写的论文,找了省报新闻学刊的一位老师。他让我修改了一次,然后他又修改了标题和内文,把不是干货的修饰的内容都拿掉了。这让我结结实实地感受到新闻是不需要修饰的,我们的艺术周刊和地道的新闻写作比起来,风格上还是有很多差别。
6月底,单位发了今年的职称送评通知。我以为像往年一样,是8月份上交纸质版。后来打给集团人力部一问,告知这几天就要把审批表送上去。综合表和个人总结单位盖章后,交给集团人力部备案。这就要短短时间内把5000字个人总结赶出来,我是第三次写这份5000字的个人总结了,每次都是修改好几次,这次依然如此。
而虚惊一场的是,我直接在压缩包里打开个人总结的格式,然后在上面写,写好了点击保存,直接关掉文件,结果怎么也找不到了。惊出一身冷汗,连夜找懂电脑的高手帮我遥控控制电脑,终于在备份文件里找到,真是非常感恩。
2020年,把纸质材料送上去之后,还要求把所有的材料都要上传到职称系统。我以为依然是按照往年那样做,但2021年又不一样了,得先上传到系统,而且时间非常短,副高的个人申报系统截止时间是7月18日,2020年似乎是8月20日。这说明以后越来越注重网上申报了。
依然是准备材料,填写所有的表格,已经申报过的好处是,稍微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些修改,或增加新的东西,就可以了。但是最重要的综合表、个人总结,我基本是重新写过。去掉不重要的内容,填写干货。看了自己去年的材料,确实有不少并非新闻干货。
填写好表格,打印材料,请领导签字、盖章。复印所有的奖状、论文,上面写核对无误,签署名字和日期。然后需要把所有的材料转成PDF格式,上传到系统。最重要的综合表和个人总结,都是需要30份纸质材料。还有继续教育也是令我头疼的,就是在个人专技新干线上需要学习90学时,什么专业课程、一般公需行业公需等。上面根本没有新闻课程,就是随便选,于是我和去年一样,选了一堆的工科、管理科等内容,上面五花八门各地口音的专家每节课说上几十分钟,然后拿1学时或半学时。
这样听了几天,我根本达不到90学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申报时间马上要到了。于是把所有的资料上传,这又惊心动魄了一把,2020年是第一次网上申报,我提交了材料给集团人事部,他们通过了就往上申报了。这次我以为在2020年的基础上新增了内容就可以,但2021年需要由单位先审核,然后提交给集团。也就是说,需要重新申报。需要把2020年的内容全部删除,然后重新在系统里提取,按照程序走到最后,点击提交,才算完成。提交后,单位需要等待5个工作日才能提交到集团人力部。只要单位在系统上能看到我的材料,就算个人已经提交成功了,也就是赶在系统关闭之前,我已经提交了。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的网上申报算是基本结束了,接下来是走纸质版送交程序。需要我准备的内容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集团人力部通知。这一次,我没有胶装,因为去年把材料弄得很漂亮,结果胶装了以后需要修改还特别麻烦。新闻需要干货,新闻职称材料也是这样,整得花里胡哨并没有用。
从开始准备到网上提交结束,一共10天时间,2018年是接近两个月,2020年是整整一个月。2021年因为不少资料是现成的,时间上节省了很多。但是依然是一个大工程。
总结职称评定,我似乎已经练成了熟练工,但是每年不一样,并不是往年的东西都可以重复使用。
最重要的是奖项、论文和个人总结这三样东西。奖项并不难,去年我应该是拿了满分,因为每年都在写报道,每年都在送评,获奖作品并不缺。但论文是我的薄弱项,工作到现在,只写了6篇论文,第一篇是中级用的,第二篇是写经营,其他几篇都是写电影和品牌,最后一篇写品牌报道策划。这么看下来,只有第一篇和最后一篇是真正的新闻论文。而我第一篇论文认识到并撰写的《如何把握和坚守娱乐报道的底线》,就是关于新闻报道注意事项,怎么到后来反倒忽视了这一点呢?或许是最初的时候,最像记者的样子。而且我以为只要是在新闻学刊上发表的论文,就是新闻工作论文,结果写影视学术论文,如果不是和新闻报道有关的业务总结,在评委们看来都是离题论文,和高考作文一样。
也就是说,获奖作品是写给大众看,论文是总结你这些报道是怎么写出来的,是对新闻业务的总结和思考,是给业内看。
所以,获奖作品和论文,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写了新闻作品,就要对怎么写这些作品进行总结和思考,自然也就有了新闻论文。
有了获奖作品和论文,加上提炼干货的个人工作总结,说起来,职称似乎并不难,只要你每年都有报道,积累作品和论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因为我不了解,没有前辈指点,又没有多方打听,导致走了那么多年的弯路,耗费了大量时间。事实上,很多人是第一次送评,就轻轻松松地过了。
我想,可能没有人像我这样,在一次副高职称评选上花费那么多年的心思和时间。我承认自己的愚钝。
当第二次没有通过时,我的内心是充满了不平和抱怨的。我抱怨自己的平台太弱小,抱怨评选的不公平。当我打了一个个的电话,当我进行了总结,我终于反省到自己的不足。一切,其实都还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写论文离题,自己写个人总结缺乏干货和理论高度。
我把自己形容为范进中举,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一次次地考试,是为了拿到本科文凭。拿到文凭后,又是一次次地送评,是为了拿到职称。做这些都是为了用这些硬杠杠来证明自己,或者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人生履历看起来更好看。如果你能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又何须如此?
副高职称申报从2016年到2021年的一次次努力,我认为再没有比这更难的事了。以后做其他事情,应该也不会觉得很难。愿这样痛苦的陶造是对我的磨砺,让我能够做事更加细心、更懂得忍耐、自省和进取,就像赞美诗中所唱的:每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
写到最后,要提一下职称申报中常见的挂名问题。2021年接到一个老领导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一个部下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想评副高职称,但奖项不够,问能否在我这里挂名。她想在55岁退休前评副高,是因为评上高级职称能再干上5年,干到60岁退休,因为目前退休后没有更好的去处。这恐怕是体制内很多女性的选择。
有些人,想尽办法要评出职称;有些人,根本就不愿意评职称。关键是自己怎么看。虽然我承认评职称是为了退休后多一些收入,但其实还是想证明自己,20多年的职业生涯,需要这么一个职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和有些人评职称是为了延迟退休不同的是,我正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退休日子的到来。伴随着这最后一次的职称申报,我的新闻工作生涯也要结束了。我已经按照要求努力做好了一切,至于结果,就等待着公义神的决定。
P.S.
上面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7月。2021年11月11日,一位我熟悉的参加副高职称评定的高评委成员给我发来信息,祝贺我通过了。接着,浙江政务服务网也发出了“2021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专业人员高级(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评后公示”。
按照2021年的流程,直到2022年3月14日,“新闻副高任职资格通知”才会发到集团。凭着这份通知,通过者自己到网上打印资格证书,才算尘埃落定。
2022年,也是我结束体制内新闻工作的时间。
我的荒唐的职称计算机考试(2016-08-31)
以赛亚书30:15
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
小洋楼
图书《恋恋韩情:韩影韩剧韩星爱情完全手册》(与赵小熊合著,新世界出版社)
《韩碟:不可错过的韩国电影》(中国画报出版社)
人文游记类电子书《美国游记:一本书为你提供美国游玩全指导》(与CJ合著,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公司出版)
《我不是娱记:100位人物访谈录》(文化艺术篇/影视篇/音乐篇和戏剧篇三部曲,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公司出版)
作品集《晓看精选集》《微声随想录》
自媒体:
新浪博客“小洋楼杭州”
今日头条号“小洋楼杭州”
微信公众号“人文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