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北京2月8日电(记者杜燕)今天公布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不同的人才制定了不同的标准,支持人才选择的代表性成果代替论文,新开辟了多种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供做得好的人评价。据悉,此次改革是1986年职称改革后30多年在北京重新开始的职称领域重大改革,涉及全市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做什么、评价什么”,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为了避免职称评审时“一字到底”,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将职称评价标准系统地归结为品德、能力、绩效三个方面,科学分类对专业技术人才素质进行评价,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绩效权重,实现“什么、什么评价”。
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重点评价原始创新能力、成果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宣传的人才注重技术创新和整合能力、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对产业发展的实质性贡献。
对从事技术管理服务的人才,重点评价技术支持能力、服务大象满意度、行业评价认可等。
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重点评价其在促进理论创新、文明传承、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
教育教学人才实行以教学为主、科研为主、社会服务为主的分类评价,突出教学。重点评价以教育为主的教育水平、教学方法创新及人才培养业绩。重点评价以科研为主的学术能力、成果创新的质量和贡献以及学科建设效果。重点评价以社会服务为主的成果转化推广、决策服务、科学推广等。
卫生技术人才以临床为主和科研为主的分类评价,突出临床实践。以临床为主的情况下,重点评价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成果。对于全科医生,重点是全科医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常见疾病的多发性诊断和治疗、健康预防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重点评价以科研为主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文化艺术人才根据文艺创作研究、文艺传播表演进行分类评价,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事文艺创作和研究,重点评价文化艺术理论创新、作品质量、文明普及和传承效果。从事文化艺术传播演出,重点评价其作品的演绎质量、演绎方法传承与创新、市长/市场认可度等。
农业技术人才评价强调服务三农,重点评价城市型现代农业集约、效率、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和贡献,为促进城市型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了贡献。
人才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来代替论文
《意见》明确了将彻底解决过去职称论文“一刀切”的问题,将职称评审“只有论文”改为“菜单式”,进行“选择式”。在职称评审中,将全面实施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人才可以选拔最能反映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加强质量。通过改革深耕人才,把更多精力投入创新创业。
除论文、论著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人才的代表作还可以包括专利、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成果报告、工作总结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代表作还可以包括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等。教育、卫生技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以包括精品课程、教育事例、疑难病事件等。文化艺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以包括文学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工艺作品等。
添加4个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此次改革进一步打破了国籍、户籍、地区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除了国企事业单位和非工科经济单位人才外,还新建了优秀外国人才、港澳人才、自由职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为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畅通晋升通道,解决了过去的职称晋升“玻璃门”
革新六种人才职称晋升方式
获得国家级人才表彰奖、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担任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在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领导,可通过职称评审“直通车”获得顶级职称。能够实现主要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突破,解决主要工程技术难题,确保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业绩突出的人才,破格申报高级职称。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做出重要贡献的基层人才,可以单独审核,优先录用。在特殊技术、特殊领域、特殊岗位上取得突出成果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特殊人才可以直接确认职称等级。不仅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创业人才,西藏、援江、援建厅等对口支援和外医疗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可以获得职称评定用的支援政策。
扩大职称评审权的单位范围。
早在2005年,北京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向市属高校下放职称评审权,教师职称高校自行计算,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对教职的积极性。
这次职称制度改革又进一步扩大了职称自主审查范围。除市高校外,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智囊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对不符合职务要求、不履行职务义务的人员,在用人单位被辞退前,可以低聘、不聘。通过改革,避免一劳永逸的职称终身制带来的惰性,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使人才能够“评价、写好、保持”。
p>职称系列将全部补齐正高级本市将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三城一区”建设,建立具有北京特色、动态开放的职称评价专业目录,按照“需要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增设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技术经纪、科学传播等新业态、新职业的职称评价专业,支持培育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另外,北京还将补齐全部职称系列的层级设置,在经济、会计(审计)、统计、中专教师、工艺美术、实验技术等系列中增设正高级,持续满足高精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优势学科等领域的人才评价需求。
北京市人保局表示,目前,北京已完成了经济、会计系列职称的正高级职称设置,并出台了职称评价试点方案,今年将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评价试点,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该局指出,此次改革将通过3到5年的时间,完成职称各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建立符合不同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在全市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