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原题目:减轻生态环境负担,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绿色焦点)
——“洋垃圾”入境禁令新实施集中
我国坚决把“洋垃圾”挡在国门之外。人民视角
为了缓解工业原料的短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从海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弃物。但是和它一起来的是不断被禁止的“洋垃圾”走私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1月,我国正式实施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新法规,停止进口4种24种“洋垃圾”,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到2019年底,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弃物进口将逐步停止。
我国为什么要对“洋垃圾”坚决说“不”?关于禁止“外国垃圾”入境的新规实施情况如何?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
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必由之路。
经常刷屏的“洋垃圾”到底意味着什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说:“洋垃圾”俗称,广义的“洋垃圾”是指从外国进入中国的所有固体废物。狭义的“洋垃圾”特指以走私、生肖、隐瞒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刘建国表示,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广义和狭义的“洋垃圾”全部受到限制。“一方面,各部门联系在一起,铺设铁丝网,将非法垃圾堵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合法固体废物进口,减少总量,提高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一年只有100万吨左右。随着经济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量也像滚雪球一样持续增加了一倍。2002年约为2000万吨,2005年为4000万吨,最高时接近6000万吨。这只是从合法通道进口的固体废弃物,如果包括走私进来的垃圾,数字将进一步增加。
“洋垃圾”在我国境内大量囤积,造成了各种破坏。其中最严重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洋垃圾”中经常掺入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非正规渠道后,大部分会流向“产蛋污染”企业分解。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张益表示,从原环境部实施的打击进口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特别行动中可以看出,执法人员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的企业占检查企业总数的60%以上,违法范围很广。
这种“防方式”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控制能力差、加工过程中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严重危害劳动者的健康和周边环境。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酸浸、洗涤废弃物会对水域、土壤环境造成危害。“还有一些‘洋垃圾’倒了几次,得不到回收利用,进入垃圾填埋场,加重了环境负担。”刘建国说。
反复禁止的“外国垃圾”也会破坏经济结构。如果供应方不狠手,切断低端产品供应,就不能强迫“乱脏”企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健杰说:“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有效切断‘产蛋污染’企业的原料供应,从根本上消除‘洋垃圾’藏身处,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时代变了,政策要根据发展阶段进行调整。禁止“洋垃圾”入境是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刘建国说。
新规定严格实施后,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反应
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新规定实施后,有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果。
从今年3月开始,海关总署组织全国海关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的特别行动,重点打击假冒报品名称、夹子等,重点打击通过海上陆路边境非法走私“洋垃圾”。特别行动打击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主要是《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列废物,包括新调整的4种24种固体废物。
海关总署负责人介绍说,第一季度立案调查了139起“洋垃圾”走私犯罪案件,调查了25.4万吨各种相关废物。3月25日,拱北海关调查了固体废物走私入境替代方案,调查了2.7万吨相关固体废物。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向隶属于拱北海关的戈兰海关申报进口2.7万吨“旧碎矿”,被判定为剩余材料、发料和不合格混合物,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3月底,厦门海关检举局与长沙海关检举局联合,对陈毛川、夏沫的走私残渣事件展开集中收集网,并在广东、广州、福建、湖南长沙等地同时展开调查行动,逮捕了10名犯罪嫌疑人,在现场
各部门加强联系合作,保持对走私“洋垃圾”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从今年1月开始,海关调查了获得《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302家废五金企业,向生态环境部通报了其中40家废五金违规企业。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名单取消了这些企业重新申请固体废物进口的资格,进一步规范了固体废物进口许可管理。
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指出,国内部分加工进口固体废弃物的中小企业陆续关闭,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形势。
大的加工原料缺口,有的转向东南亚等地区建厂。同时,原材料的进口开始增加,作为固体废物的补充、替代。以塑料为例,今年1月我国进口废塑料资源只有0.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9万吨;与此同时,进口的初级塑料原料为293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9万吨。中国坚决对“洋垃圾”说“不”,一些长期以来向中国出口固体废物的欧美国家“坐不住了”。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欧盟为我国进口废塑料的第一大地区,约占我国废塑料进口总量的1/4。美国回收的固体废物大约1/3到一半运往中国,每年向中国出口700万吨塑料。据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统计,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市值56亿美元的可回收垃圾。中国不再接受“洋垃圾”后,这些国家的部分垃圾一时无处可去,有的甚至堆成了“垃圾山”。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垃圾分类步伐
温宗国认为,1989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明确规定各缔约国有权禁止外国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本国领土。“坚决对‘洋垃圾’说‘不’,是我国作为缔约国之一应该享有的权利。发达国家不能在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上持有双重标准,应当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担当起对生态环境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在刘建国看来,长期以来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和产业链分工,已经使发达国家形成了依赖,习惯于自己占据产业链高端,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低端产品,为其处理废物。“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发达国家处理垃圾。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中国必然要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寻求升级,不能老是被锁定在低端。中国当然有权利拒绝接受‘洋垃圾’。发达国家产生的垃圾自己不处理,非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通。这本身就是不公平、非正义的格局,就应该被打破。”
专家认为,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还有大量工作亟待推进。
“洋垃圾”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刘建国表示,1996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经有过4次修订。彻底解决固体废物的非法进口问题,需要从法律角度作出更加严谨、清晰的表述,强化固体废物的污染源属性,弱化其资源属性,为严控固体废物进口、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提供更加“给力”的法律保障。
在国内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我国拒绝“洋垃圾”的底气将更足,效果将更好。刘建国表示,现阶段我国自身产生的垃圾量非常可观,废塑料、废纸回收量均比进口量高约一倍,但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好,效率较低。把“洋垃圾”的入口堵上了,本国的垃圾分类也必须加快脚步。应出台配套政策,为国内的可回收物再利用提供渠道和空间,帮助再生资源企业由依赖国外垃圾转向消化国内垃圾,实现良性发展。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我们将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考虑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加大信息共享及联动执法力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深入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记者 赵贝佳 杜海涛)